电子商务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26 17:12
本文关键词:电子商务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就业关系千家万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支持、扶住政策,地方行政管理部门也纷纷制定了地方企业接受见习大学毕业生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措施。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更是“勇挑重担”,在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全员参与就业、引进企业进校招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取得了积极地成效。 由于高等教育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等教育存在着培养与市场脱节、教育与就业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了“素质”教育。高校如不能及时围绕市场需要转变办学定位,调整学科设置,改进教学计划,将造成高校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出现就业困难。大量存在高校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岗位,企业又招不到适合的技术人才的现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高校培养的因素,有大学生自身素质不足的因素,还有企业对人才培养认识不足的因素等等,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改革时间不长,社会上传统的“读大学生就有工作”的思想还比较普遍地存在。而在高校也比较普遍地存在“就业不是老师的责任”的思想,从而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比较被动,缺乏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效率不高。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环境中快速发展起来的商务运行平台,实现了贸易活动中各阶段的电子化。电子商务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运行模式。大学生是高校“生产”的“特殊商品”,用人单位是高校的“长期客户”,将电子商务的模式和方法引入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可以实现用人单位招聘与大学生就业的电子化和网络化,通过充分挖掘客户数据,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了条件,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注入了全新的概念,并带来了方法上的突破,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现状,从毕业生规模不断加大,社会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以及高校专业设置有待调整等方面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阐述了高校的就业工作的管理体系,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难点,指出在加强高校学科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瓶颈是就业资源不足和毕业生主动就业意识不够。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优秀经验,明确了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电子化技术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展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设想和方法。 本文对电子商务的概念、发展条件和功能做了介绍,分析了电子商务平台运行的模式和特点,以企业经营的理念,阐述了高校大学生作为“劳动力商品”,附带“知识”“技能”和“素质”三要素,具有“商品”的属性。重点分析了建立高校大学生就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就业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方案。 全文以提高用人单位招聘效率、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为目标,积极探索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方法。将电子商务运行模式运用到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中,探讨建立高校大学生就业电子商务平台,具有实践意义和创新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商品 客户 电子商务 平台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47.3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0-13
-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3
- 1.3 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创新13-15
- 第二章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15-24
- 2.1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15-18
- 2.1.1 毕业生规模情况15-16
- 2.1.2 学科设置情况16-17
- 2.1.3 社会劳动力情况17-18
- 2.2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状况18-22
- 2.2.1 国内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18-20
- 2.2.2 国内外大学生就业工作经验借鉴20-22
- 2.3 大学生就业难点分析22-24
- 2.3.1 进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数量不足22
- 2.3.2 进校招聘的用人单位单位岗位需求相对集中22
- 2.3.3 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现象22
- 2.3.4 毕业生就业主动性不够22-23
- 2.3.5 高校对毕业生就业过程缺乏动态跟踪23-24
- 第三章 电子商务概述24-31
- 3.1 电子商务的概念24
- 3.2 电子商务的框架结构24-26
- 3.3 电子商务的发展条件26
- 3.4 电子商务的功能26-27
- 3.5 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27-29
- 3.6 电子商务的特点29-31
- 第四章 建立高校大学生就业电子商务平台可行性分析31-38
- 4.1 大学生是劳动力商品31
- 4.2 大学生“产品”的特殊性31-32
- 4.3 大学生“产品”的生产周期32
- 4.4 高校是生产人才的企业32-33
- 4.4.1 企业经营理念的发展32-33
- 4.4.2 消费者价值取向的变化33
- 4.5 用人单位是高校的“客户”33-34
- 4.5.1 “客户”的定义33-34
- 4.5.2 “客户”的分类34
- 4.6 客户满意理论34-35
- 4.7 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理论35-36
- 4.8 “客户”的管理36-38
- 第五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38-44
- 5.1 方案简述38-40
- 5.2 功能介绍40
- 5.3 系统模块40-42
- 5.3.1 系统管理40-41
- 5.3.2 网上就业模块41-42
- 5.3.3 用户服务与支持模块42
- 5.4 大学生就业电子商务平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42-43
- 5.5 建立高校大学生就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43-44
- 5.5.1 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政策扶持43
- 5.5.2 重构高校大学生就业管理体系43
- 5.5.3 建立开放的用户数据库43
- 5.5.4 高校全体学生的充分参与43
- 5.5.5 营造网上就业的社会氛围43-44
- 第六章 结论44-45
- 6.1 结论陈述44
- 6.2 创新之处44
- 6.3 前景展望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 个人简历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友群;我国加入WTO初期的就业形势及政策措施[J];商业研究;2004年05期
2 王力峰;实施客户满意战略的途径选择[J];保险研究;2002年08期
3 杨春媛;;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2006年09期
4 刘爱华;;人力资本理论分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孙剑斌;;电子商务在线交易模式的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年07期
6 翁东风;企业电子商务中交易模式及结算方式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0年04期
7 浦瑛瑛;;高校就业难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J];杭州科技;2006年01期
8 王丽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张福喜;日本、加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考察报告[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宋志海;徐s罱
本文编号:924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dianzishangwulunwen/924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