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电力消费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9 17:58
中国各省区的电力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区域间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的背景下,不同地区的电力消费突破了传统的独立模式,空间关联关系的存在使电力消费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现实,本文选取中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在分别考虑经典计量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城镇化对电力消费的影响。首先,利用ArcGIS软件绘制了中国30个省区城镇化和电力消费的空间分布图,以此来揭示城镇化和电力消费的现状。其次,通过构造经典计量模型,利用经典回归展开城镇化对电力消费的影响分析。再次,通过测算Moran’s I指数来反映全域空间相关性,绘制Moran散点图来刻画局域空间相关性。最后,通过构造空间计量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回归并对回归结果进行分解。研究发现:(1)城镇化和电力消费的空间分布图说明我国城镇化和电力消费都呈现东高西低的现状。(2)对于经典计量模型,分别采用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估计方法进行回归,回归结果显示三种模型中城镇化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得出城镇化对电力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的结论。(3)Moran’s I指数和Moran散点图表明,我国电力消费在不同关联模式下均具有显...
【文章来源】: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电力消费量与名义GDP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均收入显著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高速增长。消费水平是城镇居民对一种产品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电力消费量体现为两种效应:第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居民对住房等产生更高的需求,住房的建设以及交通设施的维护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第二,居民的消费模式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收入的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升,相对于乡村,城镇居民更便于消费各种商品,而这些商加工需要制造业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另外,一国的电力部门往往受到国家控制水平会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幅度会超过电价的增长幅度价稳定、收入显著提高的前提下,相当于电价的相对降低,在“替代效应”的作会促进电力消费的增加。总体而言,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快速增长、消费水平的提高拉动了电力消费的增长消费水平和电力消费量之间的关系如图 2-2 所示,全国电力消费量和居民消费水同步提高的,说明居民消费水平是促进电力消费增长的驱动因素。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而且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电力资源具有自身的显:首先,电力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少”一直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一大特点消费的首要特征即是人均占有量相对其他国家较低。其次,电力发展方式结构,图 3-2 显示的是我国 2016 年火电、水电、风电、核电等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从 2016 年发电设备装机容量来看,火力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占到发电设备总 64.04%,水力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占发电设备总容量的 20.18%,风力发电设备量占发电设备总容量的 9.03%,太阳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占发电设备总容量,核电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占发电设备总容量的2.04%,其他发电方式约占0.00%发电和水力发电等传统发电方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风力、太阳能、核电尚处发展阶段。再次,区域电力资源供需不平衡。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对源需求旺盛,在迫于火力发电带来的负外部效应的形势下,这些地区经常出现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与之相反,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资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碳排放约束对我国电力需求的影响研究[J]. 谢品杰,王梁洪,王绵斌. 生态经济. 2017(12)
[2]城市居民生活用电影响因素和电力消费弹性研究[J]. 相楠,徐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S1)
[3]收入和城市化对城镇居民家电消费的影响[J]. 林伯强,刘畅. 经济研究. 2016(10)
[4]韩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电力经济发展研究[J]. 赵建华,张彪,夏怀民,邱丹,杨淼.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6(16)
[5]区域人口城镇化多维特征对居民电力消费的驱动影响——基于浙江省分县数据的实证研究[J]. 任正委,米红. 人口研究. 2016(04)
[6]智慧城市视角下电力消费的空间相关性与动态增长路径:基于长三角地区动态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张振刚,丁卓,田帅. 管理工程学报. 2016(03)
[7]城市化和能源消费的门槛效应分析与预测[J]. 曹孜,陈洪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11)
[8]中国电力需求的动态局部调整模型分析——基于电力需求特殊性的视角[J]. 史丹,冯永晟. 中国工业经济. 2015(10)
[9]区域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的相关性[J]. 刘玲,马晓青. 系统工程. 2015(06)
[10]西北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家庭电力消费差异研究[J]. 贾艳琴.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06)
本文编号:3221054
【文章来源】: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电力消费量与名义GDP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均收入显著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高速增长。消费水平是城镇居民对一种产品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电力消费量体现为两种效应:第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居民对住房等产生更高的需求,住房的建设以及交通设施的维护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第二,居民的消费模式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收入的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升,相对于乡村,城镇居民更便于消费各种商品,而这些商加工需要制造业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另外,一国的电力部门往往受到国家控制水平会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幅度会超过电价的增长幅度价稳定、收入显著提高的前提下,相当于电价的相对降低,在“替代效应”的作会促进电力消费的增加。总体而言,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快速增长、消费水平的提高拉动了电力消费的增长消费水平和电力消费量之间的关系如图 2-2 所示,全国电力消费量和居民消费水同步提高的,说明居民消费水平是促进电力消费增长的驱动因素。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而且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电力资源具有自身的显:首先,电力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少”一直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一大特点消费的首要特征即是人均占有量相对其他国家较低。其次,电力发展方式结构,图 3-2 显示的是我国 2016 年火电、水电、风电、核电等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从 2016 年发电设备装机容量来看,火力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占到发电设备总 64.04%,水力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占发电设备总容量的 20.18%,风力发电设备量占发电设备总容量的 9.03%,太阳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占发电设备总容量,核电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占发电设备总容量的2.04%,其他发电方式约占0.00%发电和水力发电等传统发电方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风力、太阳能、核电尚处发展阶段。再次,区域电力资源供需不平衡。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对源需求旺盛,在迫于火力发电带来的负外部效应的形势下,这些地区经常出现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与之相反,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资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碳排放约束对我国电力需求的影响研究[J]. 谢品杰,王梁洪,王绵斌. 生态经济. 2017(12)
[2]城市居民生活用电影响因素和电力消费弹性研究[J]. 相楠,徐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S1)
[3]收入和城市化对城镇居民家电消费的影响[J]. 林伯强,刘畅. 经济研究. 2016(10)
[4]韩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电力经济发展研究[J]. 赵建华,张彪,夏怀民,邱丹,杨淼.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6(16)
[5]区域人口城镇化多维特征对居民电力消费的驱动影响——基于浙江省分县数据的实证研究[J]. 任正委,米红. 人口研究. 2016(04)
[6]智慧城市视角下电力消费的空间相关性与动态增长路径:基于长三角地区动态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张振刚,丁卓,田帅. 管理工程学报. 2016(03)
[7]城市化和能源消费的门槛效应分析与预测[J]. 曹孜,陈洪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11)
[8]中国电力需求的动态局部调整模型分析——基于电力需求特殊性的视角[J]. 史丹,冯永晟. 中国工业经济. 2015(10)
[9]区域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的相关性[J]. 刘玲,马晓青. 系统工程. 2015(06)
[10]西北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家庭电力消费差异研究[J]. 贾艳琴.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06)
本文编号:3221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3221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