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
本文关键词: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05年第3期(总297期)金融研究No??3;GeneralNo??297;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尹??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100027;摘??要:90年代末期以来金融创新理论和实践的发;的??资源,同样存在着风险的??资源配置问题;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发展;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
2005年第3期(总297期)金融研究No??3,2005
GeneralNo??297
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
尹??龙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100027)
摘??要:90年代末期以来金融创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证明,金融风险也是一种可资利用
的??资源 ,同样存在着风险的??资源配置 问题。市场化的风险资源配置可以直接节约社会资金资源的占用。随着信息化和竞争加剧,金融组织的社会经济职能逐渐??进化 为资金资源配置中介和风险资源配置主体双重角色。相应地,金融风险的市场化配置成为金融监管的有益补充,金融创新也就成为提供金融监管效率的重要手段。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应当重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两者之间的互补关系,规范并鼓励金融创新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246(2005)03-0007-09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相互关系及其在相互演进中的作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理论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般认为,金融监管是金融创新的一个动因,金融创新又促使金融监管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两者之间是一种正向的搏奕关系(Kane,1981)。根据这种假定,全能银行制度下的金融创新活动会明显少于分业经营制度下的金融创新(Boot、Thakor,1995)。但是,20世纪90年代金融管制放松后,国际上的金融创新活动无论是金融工具的创新,还是交易方式的创新,都较80年代更加活跃。这种现象表明,现代金融创新的深层机制和机理都已经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认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相互作用的内外在机理。
一、金融创新的发展对创新动因理论的挑战
为了解释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1912年熊彼特建立了创新理论,并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应用。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创新理论研究的重点都是产业经济和实体经济企业,很少涉及金融问题(菲利普,尼达尔,1999)。20世纪70年代,金融市场收稿日期:2005-01-12
作者简介:尹??龙(1966??-),男,甘肃人,金融学博士,供职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本文为??211工程 课题??对外开放与中国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意见。??
??8总297期的扩张、金融服务需求的扩大与金融管理体制产生了冲突,金融创新活动开始快速增长。相应地,一些学者开始将创新理论应用到金融理论的研究中来,以期解释金融创新的原因、机制和影响。到了90年代,金融创新理论基本上形成了体系,并成为金融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金融创新理论中,对金融创新活动原因的分析和解释,构成了金融创新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学者分析金融创新主要原因的角度有所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可以称之为??内因说 。??内因说 认为导致金融创新活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金融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降低自身风险,满足市场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对??生产技术 (包括新产品和新方法)和??生产组织 (制度)做出的改进。Greenbaum和Haywood就认为,社会财富的增长会直接导致人们对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金融机构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活动才能满足市场的新需求,进而才能参与分享社会财富增长带来的好处,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Greenbaum&Haywood,1973)。Niehans则认为在市场竞争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金融企业利润的持续增长有赖于企业成本的不断降低,而科技进步为金融企业降低??生产 成本创造了便利,利用新技术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Niehans,1983)。Molyneux和Shamroukh提出了理性效率假说(rationalefficiencyhypothesis)和群体压力假说(bandwagonhypothesis),从企业盈利预期和市场竞争两个方面揭示了金融创新发展的原因(Molyneux&Shamroukh,1996)。
第二类可以称之为??外因说 。??外因说 主要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金融制度调整和??生产技术 调整的影响,解释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力。??外因说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一种是认为金融创新是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结果,或者说是金融组织依据外生变量的变化对经营管理内生变量的调整(Allen,Gale,1991),比如70年代通货膨胀率、汇率和利率变动频繁,刺激了金融组织致力于有关稳定投资回报率方面的产品创新。第二种观点认为金融创新是对科技进步的积极吸收,Hannon、McDowell等人就认为,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采用是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Hannon&McDowell,1984)。
以上两种观点虽然说明了金融创新与经营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的联系,但由于货币价格的变动是常态,科技进步也是一个持续过程,上述观点并不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金融创新在特定的年代会更加活跃。正是因为如此,??外因说 的第三种观点!??规避监管说 就认为,形成70年代金融创新风潮最主要的原因是金融组织规避管制的结果。Kane认为,政府管制在本质上等同于一种隐性税负,一方面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阻碍了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规制以外的盈利机会。当某一时期管制外的盈利机会足够大时,金融机构为了规避管制就会热衷于金融创新。当创新活动对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产生较大不利影响时,管理当局就会进一步严格管制。进而形成两者不断交替的一个相互推动过程。Finnerty进一步证明了银行创新与银行监管之间的高度相关性(Finnerty,1993)。Bhattacharyya和Nanda则发现金融管制是刺激投资银行开发更多新产品的主要动因(Bhattacharyya&Nanda,2000)。
由于??内因说 和??外因说 的前两种观点,不能较好地解释在金融机构经营活动和外,,,
2005年第3期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9逐渐成为了金融创新动因理论的主要基础。并形成了金融创新的监管辩证法。监管辩证法相信,在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之间存在着一种??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 的良性博奕动态循环,并通过??斗争模型 解释了金融创新的内在机理。
规避管制说在90年代末期以前,与国际金融创新的实际比较吻合。但是,90年代末期以后,金融创新活动出现了一些规避管制说难以解释的新特点:
一是金融创新活动呈现出持续不断、逐步增强的趋势。按照规避管制说,金融管制放松后,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完善原有的金融产品序列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而不会出现象在管制严厉的情况下,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开发设计与原有产品序列相关程度较低的新产品。但实际情况是,90年代末期金融管制的放松并没有减缓80年代以来形成的金融创新浪潮,金融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反而有了很大提高。一方面,金融创新的客体已开始超越传统的货币、信用对象,一些过去与金融活动无关的因素(比如天气、污染等)也逐步成为金融创新的主要领域。另一方面,金融创新的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特别在支付结算领域,非金融机构已经成为各类新的金融支付工具创新的主要力量。
二是金融创新正在从微观领域向宏观领域扩散,利用金融创新解决社会经济和金融问题,正在成为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例如,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治理和财务透明度较低,吸引外资的潜力很难充分发挥出来,于是一些国家开始发行GDP债券,利用创新的手段拓展了相关市场。
二、金融组织职能转变理论对金融创新的解释
金融创新活动出现的这些变化,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规避管制理论的解释能力,并导致了金融创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金融创新的??功能说 。
??功能说 不同于??内因说 和??外因说 ,它对90年代后金融创新发展的解释不是从金融机构微观层面出发,而是对信息革命后金融功能的演进进行了考察。实质上,??内因说 和??外因说 都是从古典主义经济学出发,假定金融创新的根本动因是金融组织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只是两者角度有所不同。??功能说 则另辟蹊径,认为信息革命已经使金融组织赖以生存的信息优势发生了变化,相应地金融组织的功能正在从规避风险向配置风险转变,如同其他资源一样,风险也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形成了风险配置市场。90年代末期以后,大量风险转移类的金融创新正是风险市场逐步形成的一种反映。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金融组织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组织的信息优势。由于在市场中不完全信息问题的普遍存在,不完全信息又导致资金借贷行为存在普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严重阻碍金融交易契约的实施。金融组织通过规模效应,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信息优势,进而形成了识别成本、核实成本、监督成本和实施成本方面的优势,能有效减轻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市场交易的障碍。换言之,现实经济中信息的传播和处理方式使不完全信息成为市场常态,并由此形成了特定的社会分工模式,金融组织是社会分工和协作中有必要存在的一环。不完全信息和交易费用等构成的所谓??市场摩擦,
??10总297期存在成为必要(Diamond,1984)。
但是,信息革命后,信息传播方式从过去的??链式 传播转变为??网络矩阵式 ,市场主体收集和传播信息的费用大幅下降,弱化了银行在信息集中方面的规模优势。在信息处理方面,智能化的信息分析软件和集成化的各类分析模型,又弱化了银行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专业优势。换言之,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承担银行的经济职能,开展类似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在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其结果是,自8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正在受到专业化金融服务机构的侵蚀。据估计,美国有2万家之多的公司已经或者有潜力进入美国的商业票据市场,从事贷款评估、定价的非金融机构!!!贷款定价公司(LoanPricingCorporation)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安东尼?桑德斯,1999)。在90年代以后,随着各类货币经纪公司、信用卡公司、专业化的支付结算公司和贷款公司的出现,传统金融业与非金融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来自于非传统金融机构侵蚀,与一般意义上的金融竞争水平的提高明显不同,非金融机构大量进入金融市场产生的直接问题是,过去以金融组织为主体的资金资源配置正在向多元化主体发展,金融组织的部分经济职能正在被非金融组织所取代,金融组织存在的理论合法性和合理性面临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仅仅通过改良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金融行业面临的产业退化趋势。作为一种??进化 适应性反应,金融组织必须在原有社会职能被侵蚀的情况下,补充新的社会职能。
信息化在弱化了金融组织传统信息优势的同时,在另一方面又为金融组织拓展服务领域和承担新的社会职能提供了便利。一方面,不同金融业务的处理平台采用的是类似技术和网络,银行扩展业务的成本下降,便利性提高;另一方面信息化后,对于金融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逐步实现了模型化、系统化和网络化,风险识别和计量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加上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在90年代以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金融组织拓展不同领域的业务在管理上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几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金融组织在承担原有的资金资源配置中介的基础上,开始尝试作为??风险 资源的配置主体。传统上,金融风险被视为不利于经济金融活动的因素,规避风险、分散风险、管理风险是金融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哈维尔?费雷克斯,1999)。但是,随着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金融风险是社会经济和金融活动的一个基本属性,金融活动规模越大,金融风险聚积量也就越大,被动地以??堵 的方式处理风险问题,很难打破金融规模与风险规模同步变动的循环。
以银行贷款为例,银行发放一笔一年期的贷款,在贷款未到期之前,银行就不得不持有这笔贷款所形成的信用风险。当然,可以通过加强贷款监测、加大催收力度等传统风险管理办法,尽可能减低信用风险,但仍然无法做到资产规模扩张的同时,信用风险规模的零扩张。90年代末期,信用违约衍生产品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发放贷款的银行完全可以将资产规模扩张伴随的风险积累??让渡 出去。假定甲银行给A企业发放了一笔100元年利率5%的贷款,甲银行愿意以3??5元的价格将这笔贷款的信用风险卖出(相当于买入一个保险),也就是说,如果A企业不能到时偿还贷款,购买此风险的人(?
2005年第3期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11认为不可能存在足够多的这种买方,形成一个市场,但实际上并不尽然。以上述原理为依据设计出来的信用违约衍生产品,自90年代出现后,发展迅速,到2004年年底预计市场规模达到5万亿美元。究其原因,是因为如果有一个人购买A企业的公司债券(比如说也是100元),他同样要承担A企业可能无法偿付的信用风险。从承担风险的角度来看,购买100元公司债券与直接购买银行100元贷款的信用风险,性质上完全一样;从收益角度来看,如果购买100元公司债券的年收益率低于3??5元,直接购买银行贷款风险更划算。同时,从社会资源占用的角度来看,他直接购买风险与通过购买债券承担风险在获得大体相当的收益率情况下,其资金占用大大节省了。也就是说,??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资源替代品,或者说,风险也成为了一种资源,通过配置这种资源,同样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改进。
一旦将风险也视为一种资源,金融组织的社会职能就出现了演变,金融组织不仅成为资金资源配置的中介,也成为风险资源配置的主体。与其他资源不同的是,风险资源是一种负利资源,其出售者需要支付费用。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的再认识
将金融风险视为一种??资源 ,将金融组织的风险配置功能视为金融机构适应信息革命导致的社会分工方式改变的一种??进化 ,就很容易理解90年代末期以来金融创新出现的新特点,同时也促使人们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
如上所述,90年代末期以前的金融创新理论对金融创新的理论分析主要是规避监管说,这一学说的主要依据是??结束引致假说 和??监管的辩证法 。
约束引致假说的开创者之一,西尔伯认为:创新的目的就是放松施加于金融组织的约束。这种约束有内部约束,也有外部约束,政府管制是最主要的外部约束。一种约束导致企业不能按照目标函数组织生产所产生的损失量,就构成了该项约束的成本或??影子价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外部约束的影子价格会快速上升,而金融组织的创新动力与收益随着影子价格的上升而上升,当外部约束的影子价格上升到一定水平时,就会爆发一轮降低约束成本的金融创新(Silber,1975,1983)。
监管辩证法直接研究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并认为监管活动是导致金融创新最主要的因素。凯恩创建了一个??斗争模型 (strugglemodel)来描述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永不停息的斗争,并将金融创新视为是这种斗争的自然结果(Kane,1978,1981)。凯恩认为,银行监管在本质上是一种隐性税赋(尤其是准备金要求、存款利率上限、分支机构和投资限制),金融创新的目的就是通过降低税赋增加收益。米勒则将监管视为形成??存在金融合同但却处于零供给状态 的主要原因,成功金融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于管制和税收(Miller,1986)。霍兰将金融创新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规避管制的创新(规避性创新),另一类是与管制无关的创新(先验性创新)(Holland,1975),而戈德菲尔德则证明,即使先验性创新也与金融管制有关(Goldfeld,1975),换言之,创新一定是与管制博奕的结果。,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56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等内容。
12
下载地址:56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Doc
【】最新搜索
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
建行小额贷款怎么贷
RP浸胶和RFL浸胶的差异_图文
消防安全社区项目
.小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中所反映的现金,包括现金等价物。( )
对自己未来职场的思考
英文IQ题
订单质量分析报告
争分夺秒43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_安全生产技术网
本文关键词: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5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15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