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以湖北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6-10-18 00:07

  本文关键词: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以湖北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心理学 >> 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以湖北省为例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6 诅■与思考

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
——以湖北省为例
王鸾凤,朱小梅,吴秋实
(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2)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湖北省农村金融对扶贫的影响,发现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持续扩大,信贷

投放量不断增多,而服务主体单一

;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金融创新能力增强,但农村金融排斥严重。由

此对扶贫的效应不明显。既没有带来居民收入的显著增加,也没有缩小地区间、城乡间以及行业问的收 入差距。金融业对扶贫工作的作用有限是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低下所致,而造成农村金融服务抑制的根本 原因是不健全的产权制度、保险制度、信用制度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制约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普及,特别是
造成了农村贫困人口的金融排斥。因此,为使贫困群体充分享受到金,融/tlL务,应通过全面推进农村综合 产权市场建设、提高农业保险制度的质量、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以及建立恰当的激励约束机制以 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进而增加贫困群体的收入,增强农村金融扶贫的效力。 [关键词]金融扶贫;农村金融;金融排斥 [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314(2012)06—0099—05

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金融服 务渠道减少贫困。金融发展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已得 到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支持(King&Levine,1993;Ra—
jan&Zingales,1998;Sinha&Macri,1999;Beck,
Demirguc—Kunt&Levine,1 999;Levine,Loayza&

配不平等,从而降低贫困率。一般而言,良好的金融 部门有利于缓和贫困家庭的信用约束,使他们有可能 从事高回报的投资,金融中介更发达的国家的贫困率 和收入不平等下降得更快(Greenwood&Jovanovic,
1990;Banerjee&Newman,1993;Galor&Zeira,
1993;Aghion
et

Beck,2000;Ito,2006)。金融发展借助于经济增长 降低贫困率是指金融通过促进资本积累、推动技术创 新影响经济增长,进而缓解贫困(Dollar&Kraay,
2000;Jalilian&Kirkpatrick,200 1;Honohan,2004)。

al,1997;Li,Squire&Zou,1997;

Piketty,1997;Clark,Xu&Zou,2003;Townsend& Ueda,2006;Reck,Demirguc—Kunt&Levine,2004、

2009)。此外,因市场不完善,穷人无法顺利得到正 规金融的支持,但小额信贷使穷人更方便得到金融资

金融发展能够改善最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减少收入分
[收稿日期]2012一lO~2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制度视角下金融发展与社会公平问题研究:理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实证”
(11CJL03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制度视角下金融发展与减贫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以新兴市场国 家为例”(10YJC790258)

[作者简介]王鸾凤,女,湖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朱小梅,
女,湖北大学商学院教授,副院长;吴秋实,男,湖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99?

万方数据

离家行政掌院学报2012.6

调查与思考

源,能够减少穷人数量,提高其收入。通常,参加小 额信贷计划的家庭收入明显比没有得到信贷的家庭收 入要高(Khandker,Khality&Khan,1 995;Khandker
&Shahidur,1 998;Remenyi,2000;Robinson&Mar?

制银行在武汉市以外的区域设立了分支机构。农村传 统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在县域增加银行服务网点、 延伸金融服务。担保机构、保险公司、证券代理机构 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也积极向农村推进金 融服务。如,2011年湖北省农村新增金融机构网点 115家,其中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增加90家。金融服务 “三农”的能力也显著增强。“十一五规划”末年,

guerite,2001)。由此可见,金融资源在扶贫工作中 的作用不可或缺。 我国的最贫困人口基本集中在农村地区,尤其是 中西部的农村地区。作为中部省份的湖北省是农业大 省,其扶贫模式经历了体制扶贫到开发式扶贫,成效 比较显著。2000—2010年,湖北省解决了470万农村 贫困人口的温饱和脱贫问题,29个扶贫开发工作重 点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505元增加到345l元,年 均实际增长9.7%;地区生产总值由594亿元增长到 1544亿元,年均增长】1.2%。这些扶贫成绩的获得 不仅仅是经济作用的因素,也离不开金融手段的支 撑。截至2011年底,湖北省会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 3780.7亿元,占全省各项贷款的比重约为23.06%。 但是,由于金融资源主要是依照市场化原则设计的, 作为金融机构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县以及县以下的 机构偏少,服务予“三农”的金融资源总体不足和 能力有限,制约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湖 北省贫困人口仍有589.81万人,占全省人13比重的 9.55%,贫困发生率为14.7%,高于全国2.8%的平 均水平。

湖北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占全省各项贷款的比重
在19.1%左右,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这一比 重上升了近4个百分点,达到23.06%。 但是,根据湖北省政府关于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 规划纲要的奋斗目标,2011—2013年,全省平均每年 要新增67家银行类网点,2011年全省农村只增加了 25家银行类金融机构网点,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此 外,农村金融机构单一,目前实际支农的金融机构主 要是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 蓄银行以及在部分地区试点开办的村镇银行,其中又 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2011年,在全省支农贷 款中,农村信用社对县域及以下地区的贷款余额占全 部贷款的50%以上。
2.信贷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金融创新能力增

强,但金融排斥现象突出。 金融部门不仅在资金总量上向“三农”倾斜, 更是在信贷结构上加强调整与优化。一是利用再贷款 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全省支农再贷款的力度,保

一、湖北省农村金融扶贫的成果与困境
湖北省有步骤地减少了贫困人13数量,贫困发生 率由1978年的28%下降到当前的15%以内,使得 “一个集老、少、山、库、湖于一体,贫困地区的面 比较大,贫困的程度也比较深的一个中国中部省份” 能够顺利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所制定的扶贫目 标。这与金融机构增加营业网点,大量投人信贷资
金、改善信贷结构,加强金融创新的支持分不开。与

证支农信贷资金充裕。相比于2010年,2011年支农 再贷款同比增长35.8%。二是增加对农业企业的贷款 额度。以武汉市农村商业银行为例,截至2012年6 月末,农商行“三农”贷款余额265.82亿元,其中 农村企业贷款余额225.76亿元,占到“三农”贷款 总额的84.93%。 另外,湖北省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农村 金融服务创新以及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在金融产品创
新上,湖北省从2007年开始探索新的金融产品以满

此同时,湖北省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不仅农村 金融服务主体单 ,而且农村金融排斥现象严重。

足“三农”不同层次的融资需求。从最初的由中国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为解决粮油企业存在的融资困难问 题而引导襄樊市推出的由粮油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会 员交纳联保基金、农村信用社为协会会员提供贷款的 “行业协会+联保基金十银行信贷”的信用模式到如
今大力推行的农村十地经营权、森林资源和水域滩涂

1.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持续扩大,信贷投放量 不断增多,而服务主体比较单一。 经过30年的金融改革,湖北省农村金融机构覆 盖面不断扩大,全省除恩施和随州以外,有8家股份

?100?

万方数据

圈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6
调一与思考

养殖经营权“三权”抵押贷款,全省通过这些形式 的创新支农产品、信用模式和服务方式发放的贷款惠 及至少60余万户农民和3500多户农村经济组织。在 服务创新上,不仅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农村,特别 是贫困地区的信贷营销,而且大力推动大小额支付系 统向农村地区网点延伸,推广银行卡、农民工特色服 务、电子转账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和普及,使农 村支付结算环境得到改善。与此同时,深人开展以 “四大信用工程”创建为主线的金融生态建设,建立 健全农户信用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在金 融组织上,除了引导金融机构向县域延伸,全面消除 金融服务空白点以外,还积极推动适合“三农”发 展的新型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组建、合 并、重组。例如,2011年2月成立的湖北银行的宗旨 就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
民”。

动,也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了农民财产的资 产化、资本化、财富化水平。但存在着以下问题:一 是交易品种有限且分布不平衡。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 易所规定交易品种包括土地承包经营、“四荒地”使 用权、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 权、农业类知识产权、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农村房屋 所有权、闲置宅基地使用权和生产性设施使用权共计 9个品种,而实际交易的品种中没有集体经济组织股 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和闲置宅基地使用权。而且在交 易的6个品种中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主,占全部 交易比重的80%以上,农业类知识产权的交易比重 最小。二是产权关系模糊,利益纠纷多,特别是农村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存在较大争议。也没有编制农村 综合产权交易指数,一方面导致金融机构没有动力开 展农村综合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另一面使得金融机构 无法判断是否存在着一权多抵的风险。

与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连续8年保持在两位数以 上增长的速度相比,湖北省农村金融排斥严重,即农 民获得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很小,突出表现在农民贷款 难上。据湖北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2012年的数据 显示,目前湖北省的县域存贷比平均为40%左右,最 高的存贷比是89.54%,最低的仅为12.17%,相差 77.37%。这表明在农村地区,只有40%甚至可能只 有10%左右的当地存款转化为贷款服务于当地的经 济社会发展,而其余的绝大部分资金没有留在农村, 由此导致了农民贷款难。

2.农业保险制度落后。 如前文所述,目前湖北省农民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是农村资金外流和农村信贷资金不足,而这也与农业 生产的自然风险有关。湖北省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发 的省份,农业灾害是导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迟 缓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减少农业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取决于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担功能。现实情况是,我国 农业保险发展长期低迷,风险保障水平很低,农民在 遭遇自然灾害后,除了国家的少量补贴外,由于没有 其他的收入,往往自负亏损。 湖北省的农业保险状况与之类似,经营农业保险

二、湖北省农村金融扶贫面临困境的原因
显然,,当前湖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不高是制约 金融扶贫效力增大的症结所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低 下则与现有的制度设计内在的缺陷密不可分,即湖北 省在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农村产权改革不全 面、农业保险制度落后、农村信用环境差以及缺乏必 要的农村金融扶贫激励约束机制的问题。 1.农村综合产权改革不全面。 湖北省产权交易中心成立于1997年,主要服务 于国有企业产权交易,没有覆盖农村产权的交易。 2009年成立的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的经营地域 限于武汉市,虽然它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流

的公司所提供的服务是城市保险市场服务的移植,没 有农业特色。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化水平,降低 “三农”因自然因素所遭受的损失,加快湖北省农业 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从2008年开始,湖北省以政府 推动、市场运作、保险公司自办的经营模式,启动政 策性农业保险。到2011年底,湖北省“三农”保险 取得重大的成就,全省“两属两户”农房保险、能 繁母猪保险、水稻保险、奶牛保险和农民工意外伤害 保险累计实现签单保费达到5.5亿元,承担风险保障 923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加了0.32亿元和635.22 亿元。其中水稻保险已经覆盖到全省13个市(州), 新农合补充保险试点累计承保人数也突破了100
万人。

?101?

万方数据

堕墨塑鉴堂堕兰堡兰Q!兰:曼 谩一与曩考
构对农户和涉农企业的信用信息掌握不充分。 4.缺乏必要的农村金融扶贫激励约柬机制。 不管是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有限性还是农民贷款 难的问题均与金融业的“嫌贫爱富”有直接联系。 金融资源往往依照市场规律设计,由于追逐利润最大 化的内在要求,使得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很 难吸引到金融机构。而且政府也没有为支农金融机构 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例如降低税率或者赋予更大的 利率自主定价权,即没有出台科学的激励机制,使得 支农金融机构没有动力增加信贷投放量和开发新的农 村金融产品。与此同时,湖北省虽然早在2008年开 办了以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为宗旨的小额信贷 公司,此后又公布了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一 些指导性文件,小额信贷公司蓬勃发展起来,成为新 型的农村金融组织。到2011年底,除神农架林区没 有小额贷款公司以外,全省注册登记的小贷公司共有 137家,注册资本达到8l亿余元。但是目前部分小贷 公司出现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即便是 在银监会做出严禁信托公司与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 司、典当行等机构进行业务合作的通知后,小额信贷 公司仍然在与信托公司合作。而政府并没有提供有力 的约束机制控制农村金融组织谋取过高利润的行为。

但是,湖北省的农业保险在制度设计上仍以政府 为主体,强调“微利”或基本弥补经营费用的原则, 保费低廉,而赔付多,财政补贴不及时,导致保险公
司不愿意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全省现在共有21家

财险机构,仅有2家保险公司有政策性农业保险业 务,无法满足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另据财政 部驻湖北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2010年湖北省农业 保险的调研,湖北省农业保险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 政企认识不统一:政府认为农业保险的利润为保险公 司独占,政府无偿付出;保险公司则认为保险利润率 低,将农业保险视为“鸡肋”。而且湖北省农业保险 还存在违背市场运作原则以及自行扩大投保面积以套 取保费补贴资金的行为,部分市州开办的农业保险险 种少于财政部规定的品种,保险经费支付标准不统 一,随意性大,尤其是水稻保险保费过低。与中西部 其他省份如安徽、四川、湖南相比,湖北在农业保险 的险种数量、保费规模和赔付标准上都与上述省份有 差距。以保费规模为例,2008—2010年,湖北省农业 保费平均规模在5.09亿元左右,而安徽、四川和湖 南的保费均在lO亿元以上。
3.农村信用环境差。

湖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低下的另一重要原因要 归结到农村信用环境上。与城市工商企业相比,农村 地区是信用缺失的重灾区。针对湖北省一些地方的农 民信用观念淡薄,信誉差,故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 务,故意拖欠贷款等问题,湖北省政府在2002年1 月份颁布的《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农村 信用工程”,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构筑 “农村信用工程”体系。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 行在《关于对湖北省优质信用区域实施金融支持的指 导意见》中要求对优良信用地区增加授权、授信额 度,加大信贷投入;拓展新的金融工具运用,增加金 融融资渠道;改进服务质量,落实对金融优良区各种
服务措施。到2011年底,全省创建的“信用乡镇”

三、增强湖北省农村金融扶贫效力的方法
事实证明,当贫困群体享受到金融服务时,不仅 可以提高其绝对收入水平,也能增加相对收入水平, 那么贫困发生率才会降低。因此加大湖北省农村金融 扶贫的力度实际上是要降低金融排斥,提高农村金融 服务水平,而这又取决于农村综合产权市场的建设、 农业保险制度质量的提高、良好的信用环境以及恰当 的激励约束机制。尤其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 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l一2020)》对农村金融服
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亟需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探

占乡镇总数的87%,“湖北省金融生态环境检测评价 系统”已全面覆盖省内所有市州和90%的县或区。 目前农村信用环境存在的问题是:农村个人信用 档案尚不健全,记录系统不完善,部分农户、涉农企 业缺乏诚信意识,依然有故意逃债的倾向。更重要的 是还没有建立系统的农村信用评级机构,导致金融机

索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金融扶贫新机制,使贫困地区农 民能够增加收入和提高生活质量。 1.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综合产权 市场建设。 2012年2月湖北省农业厅做出了做好农村产权制 度创新工作的通知,将开展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

?102?

万方数据

国家行政掌院学报2012.6 ill一与思考

设试点,办好武汉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区,为全 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借鉴。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 改革,首先要以武汉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为基础, 搭建起覆盖武汉城市圈的区域性交易所,进而在全省 乃至全国设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分支机构。其次整合 现有资源,尽快培育出农村产权交易经纪人队伍,加 强与各类中介机构合作,引进投资人,为农村产权交 易提供优质专业的中介服务。再次,在武汉市农村综 合产权交易指导价格的基础上编制“农村综合产权交 易指数”以及覆盖全省的交易指数,准确及时地公布 农村产权交易趋势。 2.加大宣传,增加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业保 险制度的质量。 农业保险有助于化解农业生产中的风险,而不健 全的农业保险制度会制约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支 持力度。当前以及未来提高农业保险制度的质量可以 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农业保险作用的宣传 力度,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而言,
要强调政策性农业保险是非营利性的带有扶贫扶弱的

的信用等级进行评级。二是要持续不问断地跟踪农户 贷款情况,降低农户违约风险。三是建立长效的宣传 机制,在农村广泛宣传恪守信用的农户和企业,并着 力培育信用客户。 4.建立恰当的农村金融扶贫激励约束机制,增 强金融机构支农的动力。 金融机构支农的动力既来自于明晰的产权、完善 的保险制度和优质的信用环境,也与政府对金融机构 的激励和约束分不开。一方面政府要建立有效的激励 考核机制,对服务于“三农”和县域经济的金融机 构继续给予表彰和奖励,特别是对农村金融服务全覆 盖工作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成绩突出的机构既要 重点宣传,更应给予物质激励。相反,无法如期完成 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的机构采取物质惩罚,如提高税 率。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避免 在物质激励的刺激下,过度借贷,引发风险。 [ 参考文献 ]

[1]湖北省人民攻府金融办公室.湖北省金融发展报告(2010)[R]. 2011年3月.

显著特征,利用具体事实让农民了解参保所获得的经 济效益。二是政府要增加对农村保费的资金支持和亏 损补偿力度,既要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又要结合政 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发展实际,开发新的农村保险险 种。三是加强政府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协调,建立统一 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从政府的角度看,既要 从法律制度上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做出明确的界定,也 要协调财政部门统一和简化财政保费补贴资金的划拨 程序,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保险公司在利润最大化的 原则下,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四是应注意防范 巨灾风险的破坏性,尽快建立起“以农业再保险为主 体,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共保体为辅”的政策性农业 保险巨灾分散机制。 3。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优化农村信用
环境。

[2]湖北省农业保险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DB/OL].http://
WWW.mot'.gov.cn/mofhome/hubei/|anmudaohang/dcyj/201205/t20120524
—653963.html

[3]旺俊鹏.湖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筒论[J].上海保险,2011
(9):36—38.

[4]王曙光,胡维叠.社区发展基金与金融反贫困[J].农村经济,
2012(2):10一14.

[5]吴秋实,王鸾风,朱小梅农村金融服务抑制的原因及对策—— 以武汉市为倒[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4):92—96. [6]扬宁.湖北农村金融服务调查:为何不愿给农民贷款.人民日报.
2012—2—6.

[7]杨芷晴

用好优惠政策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瑚北省农业保蹬财

政补贴调研报告[J].中国财政,2012(8):48—50 [8]游德升.湖北省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j.
当经济经济,2012,6月(上):86—87.

[9]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1年湖北省金融运行报 告[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450921k09ec3d5bbfdOa7409.html [10]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金融生态办调研组.对湖北省农村金融服 务全覆盖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武汉金融.2012(2):55—57.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 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融资环境,进 而减少贫困率的基础性工作。一是要建立起完整的农 村个人信用档案,及时更新农户的信息,定期对农户

责任编辑和平

?103?

万方数据

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以湖北省为例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王鸾凤, 朱小梅, 吴秋实 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2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Governance 2012(6)

参考文献(10条) 1.湖北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 湖北省金融发展报告(2010) 2011 2.湖北省农业保险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3.汪俊鹏 湖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筒论[期刊论文]-上海保险 2011(09) 4.王曙光;胡维金 社区发展基金与金融反贫困[期刊论文]-农村经济 2012(02) 5.吴秋实;王鸾凤;朱小梅 农村金融服务抑制的原因及对策——以武汉市为例[期刊论文]-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1(04) 6.杨宁 湖北农村金融服务调查:为何不愿给农民贷款 2012 7.杨芷晴 用好优惠政策促进农业保险发展——湖北省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调研报告[期刊论文]-中国财政 2012(08) 8.游德升 湖北省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2012(上) 9.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11年湖北省金融运行报告 10.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金融生态办调研组 对湖北省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期刊论文]-武汉金融 2012(02)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词: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以湖北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3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3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1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