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异常交易的特征、成因及治理
本文选题:债券市场 + 异常交易 ; 参考:《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03期
【摘要】: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异常交易目的不一、形式多变,具有普遍性、隐蔽性、复杂性和争议性四个特征。实践中,由于交易机制不完善、监管失职、内控失察等原因,债券市场异常交易频繁发生,给市场运行乃至宏观调控带来风险隐患。实际上,异常交易频繁发生是市场失灵、信息效率低下的客观反映,其根本原因是市场交易机制存在缺陷。要有效治理异常交易,必须规范投资者行为,优化市场模式,提高市场透明度,健全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机制。
[Abstract]:The abnormal trading purpose of interbank bond market in our country is different, its form is changeable, and it has four characteristics: universality, concealment, complexity and controversy. In practice, due to the imperfect trading mechanism, the failure of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and other reasons, abnormal transactions in the bond market occur frequently, which brings risks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and even to the macro-control. In fact,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abnormal transactions is an objective reflection of market failure and information inefficiency, and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the market trading mechanism is defective. In order to deal with abnormal transactions effectively, we must standardize investors' behavior, optimize market model, improve market transparency and perfect the trading mechanism of interbank bond marke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分类号】:F832.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辉富;王龙;;交易技术、交易制度与交易成本——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产生的原因、背景与学术渊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李兴平,申凯,文细光;解决股权分置与中国股票市场主体结构适应性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3 王明友,孙国忠,刘海龙;证券市场流动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雷铭,喻敏;证券市场的投资与投机问题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月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及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刘杰文;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朱小斌;连续竞价市场中的流动性——基于中国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4 于亦文;中国证券市场微观结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5 战松;制度与效率[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茆晓颖;中国证券市场税收效应和制度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7 冯恂;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成因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张弘林;西方股票投资思想的演变与当代中国股市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魏巍;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卞玉君;交易制度、投资者行为和信息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勇;金融市场(超)高频数据建模及其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2 胡水清;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模式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马宁;我国股票市场质量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4 王永锋;中国期货市场流动性衡量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张琦;我国微观经济主体资产选择行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4年
6 方园;上海股市涨跌幅限制的磁吸与冷却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李晔;中国股票市场知情交易与价格发现的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黄丹;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为场外市场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辛志军;中国国债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07年
10 杨宇舟;我国股市A股涨跌幅限制制度市场效应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建军;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娄蕾;;加强开放式回购的风险防范[J];中国货币市场;2003年08期
3 蔡国喜;中美债券市场的债券种类[J];数字财富;2004年03期
4 白静;;债券市场、商业银行行为与货币政策传导[J];西南金融;2007年08期
5 李志辉;国娇;郭威;;欧元债券成长性分析——基于债券市场的发展[J];经济问题;2007年08期
6 史蒂芬.马祖;;信用违约互换:中国债券投资者的机遇[J];中国货币市场;2007年11期
7 田艳霞;;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33期
8 安国俊;贾知青;;国际债市破茧化蝶[J];中国外汇;2010年07期
9 ;1996年全球债券市场将持续走旺[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10 ;银行贷款与债券融资[J];国际融资;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金融安全若干问题研究[A];2009—2010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0年
2 张霓;;发展沈阳资本市场,加快构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韩志国;;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A];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暨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论坛报告集[C];2001年
4 张晓英;;中西方企业债券定价之比较[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5 张霓;;发展沈阳区域资本市场 推动东北金融中心建设[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6 ;上海浦东建设金融核心功能区研究[A];2009—2010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0年
7 刘华;;广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发展与粤港合作[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8 余文烈;;当代资本运动、全球金融危机与社会主义斗争的新任务[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杨涛;;开发性金融与国家开发银行发展战略研究[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10 杨涛;;市政债券:在中国的发展及实践[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荣;加息预期打消提振美国国债[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郑桂兰;明年债券市场牛势依旧[N];华夏时报;2008年
3 记者董克伟;世行首次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N];中国改革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朱宇;开闸筑渠并行不悖[N];中国证券报;2011年
5 记者 黄蕾;试水境外融资 平安拟发10亿离岸人民币债券[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周文渊;债券市场2009年大有可为[N];中国证券报;2009年
7 ;债券市场进入相对稳定时期[N];证券日报;2009年
8 记者 高国华;健全债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N];金融时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易非;看好下一段债券市场[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陈羽;星展集团酝酿内地发行人民币债券[N];上海证券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光华;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苏宁华;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3 姚秦;债券市场微观结构与做市商制度:中国银行间市场的理论及实证[D];复旦大学;2006年
4 徐小华;中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曾志坚;股票与债券市场间收益率及流动性联动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董乐;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及异常交易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董晓春;基于制度变迁的中国债券市场结构与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张东生;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创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徐林;我国股市与债市(国债)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博;我国商业银行与债券市场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晓瑞;从企业融资结构看发展债券市场的必要性[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唐传兵;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4 汪伟兵;中国债券市场的构建与发展思路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邓艺颖;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分析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6 隗红;论我国融资体系中的公司债融资[D];山东大学;2005年
7 欧林宏;论当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困境及其出路[D];湖南大学;2001年
8 谭亚琳;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郭金丰;黑龙江企业债券个案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0 黄小虹;发展我国公司债券的思考与对策[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82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082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