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波动与金融危机的国际经验证据:抵押效应还是偏离效应
本文选题:房价波动 + 金融危机 ; 参考:《世界经济》2012年03期
【摘要】:本文在国内首次采用较新的PMG估计法(pooled mean-groupestimators),来分析房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分离房价对均衡价值的偏差,并以此来度量房价失衡;然后利用面板logtit模型分析房价失衡与房价变化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以期检验价值抵押效应和偏离效应。长期来看,人均GDP是推动房价上涨最重要的因素,人口其次,银行贷款最小;银行贷款是短期房价上涨最主要的推动力,人均GDP其次,人口的影响最小;人口增加引起的房价上涨很难调整,而信贷扩张造成的房价上涨则相对容易。房价上涨和房价偏离均增加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但房价偏离的作用力要大得多,本文的结果支持了价值偏离假说。当房价偏离均衡值约25%、2~3年内累计超过30%~40%时,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极高。通货膨胀越严重、利率越低,越有可能引发危机,制度性差异也有一定的影响。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new method of PMG-estimation (pooled mean-groupestimators) is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ouse price fluctuation, to separate the deviation of house price from equilibrium value, and to measure the imbalance of house price. Then the panel logtit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house price imbalance and house price change on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order to test the value mortgage effect and deviation effect. In the long run, per capita GDP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population is the second, bank loan is the least, bank loan is the most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per capita GDP is the second,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is the least. Housing increases caused by population growth are difficult to adjust, while those caused by credit expansion are relatively easy. Both the rise of house price and the deviation of house price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financial crisis, but the force of house price deviation is much greater.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support the value deviation hypothesis. The probability of financial crisis is very high when house price deviates from equilibrium value about 25 ~ 3 years and accumulatively exceeds 30 ~ 40. The more serious the inflation and the lower the interest rate, the more likely the crisis will b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金融系与金融研究所;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统计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全球新型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的传染机制研究》(09YJA79008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45106321002974) 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项目(sybzzxm201032) 金融大学金融研究所创新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F293.3;F831.59;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袁志刚,樊潇彦;房地产市场理性泡沫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2 武康平,皮舜,鲁桂华;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共生性的一般均衡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静;完善房地产市场的新思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史永东;陈日清;;信息不对称、羊群行为与房地产市场中的居民破产[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12期
3 王维安,贺聪;房地产市场区域性风险扩散机制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1期
4 周京奎;;房地产泡沫生成与演化——基于金融支持过度假说的一种解释[J];财贸经济;2006年05期
5 张伟;李汉文;;住房市场动态变化分析——对2003年来实施的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措施的评价[J];财贸经济;2006年05期
6 陈多长,毛栋梁;住宅价格长期稳定上涨的理论界限[J];财贸研究;2005年03期
7 段忠东;曾令华;黄泽先;;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银行信贷增长的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07年02期
8 高波,毛丰付;房价与地价关系的实证检验:1999-2002[J];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9 许承明;房地产信贷政策与房地产价格泡沫[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10 李春吉;孟晓宏;;中国房地产市场结构和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克己;李春吉;斯人;;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趋势:结构与价格诱因剖析[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课题组;张东;;房地产投机问题研究[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柱;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数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2 温海珍;城市住宅的特征价格: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葛新权;泡沫经济理论与模型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宋忠敏;上海房地产泡沫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韩立达;我国城市房地产预警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崔畅;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演变机理与存在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周京奎;金融支持过度与房地产泡沫研究[D];南开大学;2004年
8 郝丁;我国房地产经济波动与金融风险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孔煜;城市住宅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10 王旭育;基于Hedonic模型的上海住宅特征价格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平;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统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李先玲;期房交易中房地产开发商和消费者的博弈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向阳;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机理与防范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刘晓维;中国房地产景气循环与银行信贷风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蒋欢;我国房地产金融宏观调控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董蓓;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及制度建设[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李海平;论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对就业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7年
8 张哲威;投入产出方法在陕西省房地产泡沫鉴别研究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9 曾文渊;泡沫经济与我国房地产业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樊胜;扩大内需对房地产投资行为的效应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廷惠;金融危机成因研究——一般理论及对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现实解释[J];财经研究;2002年08期
2 袁贤祯;房地产业监测预警系统构想[J];中国房地产;1998年04期
3 丰雷,朱勇,谢经荣;中国地产泡沫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10期
4 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5 史永东,杜两省;资产定价泡沫对经济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6 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7 周春生,杨云红;中国股市的理性泡沫[J];经济研究;2002年07期
8 袁志刚,樊潇彦;房地产市场理性泡沫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9 曾诗鸿,刘煜辉,段辰菊;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分析不良贷款的生成机制[J];中国软科学;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逯进;陈阳;郑立民;;金融危机对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的影响——以青岛市为例[J];城市;2011年05期
2 ;主编导读[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年01期
3 梁伟明;;“山寨”只剩三年[J];竞争力;2009年11期
4 夏桂园;;金融危机中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5 中国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张荣智;;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北老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8期
6 黄东显;;金融危机形势下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2期
7 程磊;;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我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8 黄东显;;辨证看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5期
9 孟祥舟;;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矿业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考[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年01期
10 李斌;张新美;;金融危机期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研究[J];珞珈管理评论;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隋映辉;李丽梅;;金融危机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九大机遇[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2 Scott Rozelle;;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民工就业及收入的影响(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张言彩;;金融危机前后江苏省劳动力就业特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勤;朱国华;;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研究——以金融危机应对中的安徽为例[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5 马甜;;中国电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对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胡玉平;;危机与应对——“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综述[A];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论文集[C];2009年
7 庄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保持企业稳健发展[A];全国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工作座谈会会刊[C];2009年
8 杨改芳;;应对金融危机 促进消费增长[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9 袁志刚;;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困境与发展潜力[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10 邱崇明;张亦春;牟敦国;;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慧;我市上半年劳务创收8.22亿元[N];固原日报;2009年
2 记者 程瑞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其解决之道[N];金融时报;2008年
3 赵莹;金融危机压身 华尔街华人跃跃欲试归国来[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4 杨晴川 徐超;招生缩水就业也“淡” 金融危机冲击美高校[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尚栩;金融危机导致失业人数大增[N];中国证券报;2008年
6 丁洁 李玲玲;二电厂全民节能应对金融危机[N];太原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黄礼;金平多措并举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就业局势[N];红河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解樱;金融危机: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N];黄石日报;2008年
9 臧梅;宿城工商帮助企业 应对金融危机[N];江苏经济报;2008年
10 通讯员 游玲影;静安:打造国际化城区 避金融危机影响[N];联合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危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牟晓云;金融危机对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的对策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斌彬;信用扩张、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张晨宏;基于系统复杂性的金融危机演化分析[D];青岛大学;2012年
5 解凤敏;经济全球化下中国金融危机压力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王庆皓;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理论与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李卓琳;金融危机与银行流动性创造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王维红;国际贸易网络中金融危机跨国传播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9 阿拉;2008-09年金融危机下的阿拉伯经济[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魏博文;金融危机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斌艳;房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王然;金融危机中政府救助行为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3 杨丽慧;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就业问题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冯艳蕾;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河华;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影响力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6 宋扬;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张凯敏;金融危机扩散指数及其实证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8 于万栋;金融危机对国际能源合作的影响及博弈论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平嵩蕊;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秦俊武;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反失业政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89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089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