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市场化改革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3 11:09

  本文选题:市场化改革 + 对外开放 ; 参考:《金融研究》2012年06期


【摘要】:众多研究表明收入分配格局会影响国民储蓄率,由于部门边际储蓄倾向的不同,企业和政府部门相对于居民部门在总体分配格局中占比的上升会提高国民储蓄率,造成事实上的"国富民穷"。本文利用1978~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由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所引发的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中国国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收入分配格局受制于巨大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制度约束下,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能够很好的解释国民储蓄率的变化,而政府储蓄行为的变化对近期国民储蓄率上升具有重要的解释力。本文的估计结果对替代性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变量的选取、估计方法的选择及样本区间的选择都是稳健的,由市场化改革引致的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储蓄效应非常显著。
[Abstract]:Many studies show that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pattern will affect the national savings rate.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marginal saving tendency of the departments,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pattern will increase the national savings rate. The fact is that the country is rich and the people are poor.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from 1978 to 2007,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nges of China's 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pattern caused by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and the policy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its influence on China's national savings rate. It is found that the chang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China can explain the change of national savings rate well under the system constraints of the huge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changes. The change of government saving behavior has an important explanation for the recent rise of national savings rate.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robust to the selection of the variables of the alternative macro-income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selection of the estimation method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sample interval. The savings effect of the change of the macro-income distribution pattern caused by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is very significant.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09JZD0016)、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90027)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1YJC790171)的资助
【分类号】:F123.9;F832.2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明;;中国政府高储蓄的成因分析和中期展望[J];财贸经济;2007年10期

2 杨涛;;中国政府储蓄研究:实践考察与政策应对[J];财贸经济;2011年02期

3 周明海;肖文;姚先国;;中国经济非均衡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失衡[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6期

4 杨继军;马野青;;中国的高储蓄率与外贸失衡:基于人口因素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12期

5 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5期

6 董丽霞;赵文哲;;人口结构与储蓄率:基于内生人口结构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7 于春海;;Feldstein-Horioka之谜的中国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年01期

8 白重恩;钱震杰;;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9 徐忠;张雪春;丁志杰;唐天;;公共财政与中国国民收入的高储蓄倾向[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迅;;内蒙古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08期

2 冯斌星;;探索金融中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效率观的视角[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殷克东;孙文娟;;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动态综合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4 姜国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构失衡与矫正[J];财经科学;2010年11期

5 陈本凤;周敏;;基于产业视角的劳动收入份额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6 王晓芳;高榴;;教育提升了劳动收入占比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9期

7 高东胜;冯涛;;房地产价格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互动关系——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1年11期

8 蒋含明;李非;;经济发展、企业家精神与劳动报酬份额下降[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7期

9 常进雄;王丹枫;叶正茂;;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J];财经研究;2011年05期

10 董万好;刘兰娟;王军;;调整财政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劳动报酬的影响——基于CGE模型的收入再分配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立;;两部门合作:农村金融体系形成的一般逻辑与中国经验[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王丰;;第五十一章 人态和谐视域的企业内部风险规避探析[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3 高星星;;区域保险生态环境评价及其应用——以山东省为例[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9年“防控风险·化危为机·实现保险强省新跨越”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4 丛屹;闫亚玲;;劳动要素份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解释[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5 张长生;;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基于“三步走”现代化战略实施以来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演变的分析[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高星星;;区域保险生态环境评价及其应用——以山东省为例[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1)[C];2010年

7 王相敏;;东北三省经济增长差异的金融因素分析——基于1952-200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8 沈坤荣;刘东皇;;中国劳动者报酬提升的需求效应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9 杨春清;朱卫东;;员工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2012)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陈瑞祥;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定价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刘东皇;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黄桂良;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暨南大学;2011年

9 陈辉;我国区域人文环境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张军超;发展战略、要素收入分配与需求结构失衡[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泓震;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何平;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5 肖方国;青岛市金融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李晓莉;南昌金融业发展战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高倩;江苏农村金融需求影响因素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刘磊;吉林省金融与经济互动机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戴劲;和谐社会下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肖慧;县域金融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继军;;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储蓄效应[J];财经科学;2009年07期

2 汪伟;;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基于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2期

3 谢平;经济制度变迁和个人储蓄行为[J];财贸经济;2000年10期

4 李扬;殷剑峰;陈洪波;;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5 张明;;中国政府高储蓄的成因分析和中期展望[J];财贸经济;2007年10期

6 汤敏;;减少企业与政府储蓄调节经济失衡的一步活棋[J];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09期

7 杨继军;;二元体制松动、预防性储蓄与中国的外贸顺差[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7期

8 何新华;曹永福;;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的高储蓄率[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6期

9 李慧中;黄平;;中国FDI净流入与贸易条件恶化:悖论及解释[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3期

10 陈志武;;为什么百姓收入赶不上GDP增长[J];国际融资;2008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家新;政府储蓄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2 钱雪亚;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毓鹏;王志江;;和谐社会目标下理想收入分配格局初探[J];统计与决策;2007年13期

2 张茅;;团结奋进 乘势而上 努力开拓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新局面[J];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02期

3 杨卫国;;城市水业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04期

4 徐湘平;;着力推行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J];中国城市经济;2007年08期

5 许建国;;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与合资运营模式研究[J];厦门科技;2007年04期

6 廖新颖;;贵阳市排水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10期

7 龚文;;中国市场化改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J];四川统一战线;2009年01期

8 ;保育钧:最大的危机是动摇市场化改革的信心[J];中国改革;2009年11期

9 楚迤斐;;中国公用事业市场化的政府规制途径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石淑华;;基于市场化的我国公用事业产业竞争力研究[J];综合竞争力;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台;;新形势下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政策取向[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2 曾金胜;;问题与挑战:要不断“啃硬骨头”[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3 刘烈龙;;处理好改革与开放的关系[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4 行业协会改革发展调研组;;市场化改革与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我省改革发展行业协会的对策建议[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3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王广信;;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陈飞翔;居励;;对外开放与中国经济发展——基于资源配置机制视角的一个理论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7 薛玮;贺恒信;;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问题探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段启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A];湖北省社会科学界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傅涛;;结合案例研究谈水业市场化模式[A];CIEPEC2005环保产业专题报告会文集[C];2005年

10 文东伟;冼国明;;对外开放、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跃洲;把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N];人民日报;2010年

2 张森林;“公平”是工资翻番的核心[N];贵阳日报;2011年

3 杨方;21世纪:全球链条中的中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汤璇 通讯员  黄兴国;创新为手段 改革促发展[N];广东建设报;2006年

5 记者 蒋志臻;要进一步推进投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N];人民政协报;2006年

6 记者 张云;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闭幕[N];山西日报;2006年

7 ;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N];山西日报;2006年

8 记者 郑凤岐 通讯员 葛守义;五寨县对外开放渐入佳境[N];山西日报;2006年

9 杨昆;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实践[N];学习时报;2007年

10 中共运城市委书记 张茂才;解放思想 创新举措 全力提高我市对外开放水平[N];运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朝阳;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2 陈拥军;网络型市政公用行业产业组织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张永刚;市政公用行业的管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陈岩松;城市经营[D];同济大学;2007年

5 卢二坡;转型期中国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张文军;我国东西部经济周期波动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潘敬东;市场化改革环境下基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协同监管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王庭东;政策引致性扭曲:开放效益的体制因素[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10 张萃;“二重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理论与实证[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玲;潍坊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模式改革评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2 唐玉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与政府的“有序退出”[D];兰州大学;2006年

3 郁志伟;山东省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傅纯;市场化改革与行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5 胡燕云;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6 郑素卿;我国供水产业项目投融资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7 张旭;完善我国企业节能减排市场制度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魏巍;对外开放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李静雯;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王涛;多元供给:构建公共服务型市政公用事业[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93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093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0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