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服务业的软实力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选题:金融业 + 软实力 ; 参考:《系统工程》2012年07期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实力显著提升。通过阐述"软实力"的概念,探讨我国金融软实力影响因素。从国家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城市软实力出发,研究软实力的真正内涵,结合金融业特征,运用决策试行与评价实验室分析法,对金融软实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金融政策、金融规模、金融人才等对金融软实力具有很大影响,并针对我国提升金融软实力提出了建议。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its financial strength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y expounding the concept of "soft pow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ese financial soft pow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national soft power,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urban soft power, the real connotation of soft power is studied.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industry,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financial soft power are deeply analyzed by means of 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analysis. This paper holds that financial policy, financial scale and financial talent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financial soft power,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enhancing financial soft power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1AJL008;12BJY070)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资助项目(12ZDA10) 2012年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重点项目(2011ZK2002) 湖南省企业管理与投资研究基地项目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1B362)
【分类号】:F832.3;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2 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中国城市软实力调查研究课题组);;2009中国城市软实力调查(精编)[J];国际公关;2009年04期
3 赵彦云,汪涛;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应用研究[J];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4 刘洪顺;;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J];理论学刊;2008年01期
5 田霖;;区域金融综合竞争力的差异比较与模糊曲线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6 王京滨;;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对大阪产业大学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考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7期
7 阎学通;徐进;;中美软实力比较[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01期
8 唐双宁;;提升金融“软实力”,转变我国金融增长方式[J];中国金融;2009年06期
9 庄德林;陈信康;;国际大都市软实力内涵、塑造经验与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利文;宫玉涛;;中国软实力的资源、效用与局限性分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2 陶荣兵;刘红建;孙庆祝;徐小红;;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舒欣,赖磊;外资银行在华策略解集[J];商业研究;2003年11期
4 董中锋;;出版业与文化软实力[J];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12期
5 胡南;;国家软实力的指标体系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谢念亲;徐波霞;张峰;;论中国软权力建设中文化因素的作用[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张玉芝;;国内学者关于软权力的研究综述[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8 黄晴;刘华兴;;“软实力”理论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分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刘华兴;黄晴;;“软实力”理论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分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陶建杰;;城市软实力及其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J];上海城市管理;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熊富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意义:三大宏观视角[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庄雷;任婉玲;;论高职示范院校跨越式发展与文化软实力打造——昆明冶专示范建设的启示与思考[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程曼丽;;论我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大众传播策略[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军;;新形势下的汉语资源开发与国际推广的战略思考[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5 曾昭耀;;文化现代化必须要解决一个如何学习外国的问题[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林立公;魏书胜;;中国共产党组织文化力的历史传统及其现实提升[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徐佳君;;文化与制度互动视角下的中国“软力量”——兼论以“和谐世界”为旨的和平发展战略[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4 熊昌娥;医院软实力评价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静;国家软实力构建视野中的中国竞技运动软实力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吴立斌;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王思齐;国家软实力的模式建构[D];浙江大学;2011年
9 简涛洁;冷战后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李江舟;基于和谐理念的中国软实力建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冯淑丽;基于价值链优化的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青;论中国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湘潭大学;2010年
5 倪志丰;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欢;中国软实力研究分析:兴起、视角与趋势[D];暨南大学;2010年
7 林萍兰;文化软实力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岳杰洁;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王雪峰;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D];中原工学院;2011年
10 钟帅;基于金融生态理论的商业银行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求,冯巍,李志玲;金融市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财贸经济;1998年12期
2 庄德林;陈信康;;国际大都市软实力评价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0期
3 褚劲风;;东京动漫产业空间集聚与企业区位选择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2期
4 谢平;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挑战[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04期
5 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上)[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6 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下)[J];国际观察;2007年03期
7 刘庆;王利涛;;近年国内软力量理论研究综述[J];国际论坛;2007年03期
8 黄达;中国的金融改革及其前景[J];宏观经济研究;1998年12期
9 伍海华;金融区域二元结构及发展对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08期
10 ;中国货币政策分析[J];经济研究;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清风;;金融双城记何时开演[J];上海经济;2007年12期
2 林鹭艳;孟昆霖;;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及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11期
3 ;发挥新农村文化的“软实力”[J];中国供销商情(村官);2006年11期
4 ;名词文库[J];农村工作通讯;2007年12期
5 尹晓燕;;企业文化软实力不容乐观[J];中国职工教育;2008年03期
6 尹春秀;康景平;;打造国有企业软实力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J];现代企业;2008年07期
7 ;新七浦第八届秋冬服装博览周彰显软实力[J];纺织服装周刊;2008年36期
8 林畅茂;;四两拨千斤的软实力[J];印刷世界;2009年06期
9 ;数据快递[J];领导决策信息;2009年26期
10 王会生;;着力提升企业软实力[J];企业文明;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德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势科学视阈中的文化软实力研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2 蒋尧尧;;充分利用媒介资源,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我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舒盛芳;;体育软实力及其构成要素和价值预判[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李德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势科学视阈中的文化软实力研究[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5 袁新华;;创新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6 郑群;;和谐文化:形塑中国“软实力”[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曲洪亮;;文化软实力与精神文明建设[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8 陆静波;;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构建太仓文化软实力的几个问题[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显泗;;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10 白喜泉;;软实力对国有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启示[A];第五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4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桂林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研究员、博士 王殿华;提升文化软实力 塑造广西新形象[N];广西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谢文君;让文化成果惠及每一个人[N];辽宁日报;2008年
3 东莞理工学院教授 田根胜;寻求文化发展动力 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N];东莞日报;2008年
4 付志刚 金晓峰;聚焦“软实力”谋划“硬动员”[N];中国国防报;2005年
5 吴学安;靠“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N];中国旅游报;2005年
6 叶辉;文化软实力成为浙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N];光明日报;2005年
7 记者 何伟;鄞州“软实力工程”让农民得实惠[N];人民日报;2005年
8 Iain Marlow;北京的“软实力”崛起并非凭空发生[N];财经时报;2007年
9 ;普及志愿者精神提升中国“软实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特派记者 邱登科;着力发展创意产业,,增强国家软实力[N];民营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国家软实力构建视野中的中国竞技运动软实力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熊昌娥;医院软实力评价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沐;金融业跨境并购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晏宗新;金融业管制与竞争理论研究——兼论中国金融业的管制问题[D];厦门大学;2004年
5 Max Rebol;不干涉与务实合作:试析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D];复旦大学;2011年
6 许南;金融业跨国并购动因、效率与运营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李晓灵;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邱凌;软实力背景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魏明;全球信息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朱成君;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景德;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2 邢永亮;文化软实力—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路径选择[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1年
3 江婕;中国大学软实力提升途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兴华;文化哲学视域中的软实力解读[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5 孙蕾蕾;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中的软实力运用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6 李倩;企业软实力及其形成的关键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梁鹏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倪志丰;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鸿飞;军事软实力析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杰;企业软实力及其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98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098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