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中国部门间通货膨胀的“均值回复”特征研究——新方法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05 17:56

  本文选题:部门间通货膨胀 + 均值回复 ; 参考:《管理世界》2012年09期


【摘要】:无论是经济直觉亦或是最新研究都告诉我们,在探讨部门间通胀"均值回复"时,需充分考虑部门间通胀的"异质性"和"协动性"特征。然而,常用分析工具——面板单位根检验却普遍缺乏对截面个体"异质性"与"同期相依性"的有效识别能力,因而无法满足研究需要。本文在Breuer等(2001,2002)的SURADF基础上构建了全新的,且更具检验功效的Stationary-Bootstrap-SURADF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并以该方法对中国通胀率子成分的"均值回复"特征进行严谨的统计推断,发现子成分通胀率构成的面板数据是一个由I(0)与I(1)序列混合而成的(mixed)样本。因此,货币政策不应仅盯住汇总CPI目标,而更要对难以"回复均衡"的部门子成分的冲击做出更为积极的响应,以此突显货币政策的"结构性"。
[Abstract]:Both economic intuition and recent research suggest that the "heterogeneity" and "synerg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sectoral inflation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discussing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Intersectoral inflation. However, the panel unit root test, a common analysis tool, generally lacks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heterogeneity" and "contemporaneous dependence" of cross-section individuals, so it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research. In this paper, a new and more effective Stationary-Bootstrap-SURADF panel root test method based on SURADF by Breuer et al. (2001 / 2002) is constructed, and the method is used to infer the "mean recovery" feature of the subcomponent of inflation rate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 panel data composed of subcomponent inflation rate is a (mixed) sample composed of I (0) and I (1) sequences. Therefore, monetary policy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aggregate CPI targets, but also more positively respond to the impact of sectoral sub-components that are difficult to "restore equilibrium", thus highlighting the "structural" nature of monetary polic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适宜技术、结构失衡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项目号:11JJD790033)” 中国人民大学985项目资助
【分类号】:F822.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成思;;中国CPI通货膨胀率子成分动态传导机制研究[J];世界经济;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敏;;开创第二课堂 构建《货币银行学》实践教学体系[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5期

2 王茜;;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综述[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年10期

3 陆沁;;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4 陶立早;;论后危机时代的人民币国际化法律路径[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5 罗军;;贵州工业企业贷款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林海捷;;通货膨胀的深层次成因及治理对策[J];企业导报;2011年05期

7 孙维尧;;基于精准营销理念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赎回风险控制方法分析[J];企业导报;2011年14期

8 孙中才;;宏观干预与通货膨胀[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赵剑冰;;小额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年S2期

10 苏晓艳,范兆斌;金融开放条件下外资金融机构的行为选择与风险机理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浩;;从DD-AA模型看当前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影响[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张成思;;风雨30年:中国通胀周期回顾与宏观政策启示[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3 徐启帆;全流通导向下A股公司并购信息披露的股价异常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4 王阅微;深港金融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蕾;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昊;广义经验似然方法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增来;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协调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王福岭;中国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俊涛;中国黄金期货市场功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杜鹏;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哲涛;虚拟货币属性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海明;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晓光;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会计内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肖剑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湘潭大学;2010年

5 曾顺娟;证券公司成长的复杂系统适应性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6 漆南;商业银行关系型信贷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7 张浩;中国托宾Q效应的检验及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禹丰;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农业的实证[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林晓临;我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伟;我国房地产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监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金全,谢卫东;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动态相关性[J];世界经济;2003年06期

2 ;Excess Liquidity and Inflation Dynamics in China:1997-2007[J];China & World Economy;2008年04期

3 龙如银;郑挺国;云航;;Markov区制转移模型与我国通货膨胀波动路径的动态特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4 张成思;刘志刚;;中国通货膨胀率持久性变化研究及政策含义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庆宪,茆诗松;汇率模型与期权定价[J];应用概率统计;2002年01期

2 任飞;李金林;;长期投资者的战略资产配置选择[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年11期

3 沈可挺;刘煜辉;;中国股市中惯性与反向投资策略的获利模式[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4 张明凯;;我国债券市场央票利率均值回复性检验[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05期

5 袁象;余思勤;;股票指数期货均值回复现象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肖庆宪;肖喻;;信用价差的动态模型及其在期权定价中的应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王璐;;汇率均值回复的非线性STAR模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年04期

8 林娟;杨凌;;银行间债券市场7天回购利率波动性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张凌;贾生华;;城市住房价格波动决定因素剖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10 李秀梅;肖庆宪;;人民币汇率模型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燕燕;朱孔来;;平行数据单位根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截面内误差项存在L阶自相关关系[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许启发;靳鑫;;金融风险测度的统计监测[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胡宏兵;郭金龙;;中国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再检验——基于Bootstrap仿真方法的实证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立实;;绿色食品与保健食品[A];四川省营养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暨1998年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1998年

5 褚荣伟;;调节作用、中介作用及其在营销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严云云;王远清;林亮;;市场调查中的主观评价方法研究[A];第六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彭斯达;潘黎;;FDI与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郭为;耿庆汇;寇敏;何媛媛;;旅游就业波动的弹性分析——对饭店、旅行社行业的实证考察[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国武;田益祥;;我国权证与股票市场的Granger因果检验及显著性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10 许友传;;金融时间序列R/S长记忆性检验的有效性[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高勇波邋记者 王融国;霉克星终于有了“克星”[N];中国质量报;2007年

2 梁丽邋记者 朱文达;标准与国际接轨助产品走向世界[N];中国质量报;2008年

3 撰稿 本报通讯员 傅源 罗渐 本报记者 周爱明;创新检验方法 提供技术保障[N];南京日报;2010年

4 记者夏德时;首饰检验方法专业工作组在南京成立[N];中国黄金报;2009年

5 张艳;首饰检验方法专业工作组在南京成立[N];中国质量报;2009年

6 何颖思 隋紫萱;两千多种食品添加剂中有检验方法者不到四成[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7 刘长忠;中国成立首家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标准化技术组织[N];中国贸易报;2008年

8 周晓波邋张志伟;山东潍坊 五项科研课题列入总局科技项目计划[N];中国质量报;2007年

9 麦文伟;湛江局两项地方标准国内领先[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10 刘伊婷;健全检验方法标准体系 加快技术法规建设[N];中国质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露;长记忆理论及其在金融市场建模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09年

2 卢清树;关于具有不同目标变量的两阶段自适应设计的统计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张凌;城市住房价格波动差异及连锁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林正龙;项目投资定价与择时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孙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非嵌套检验方法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09年

6 周丽;利率衍生品定价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6年

7 刘雪燕;门限模型及其在我国宏观经济研究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09年

8 李双飞;A股和H股市场双重上市股票的价格差异与套利决策[D];湖南大学;2010年

9 周东生;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与投资决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胡海鹏;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赛;时滞均值回复θ过程及其数值解的收敛性[D];东华大学;2011年

2 张志远;基于STAR过程的人民币利率与汇率关系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李学红;基于均值回复和随机波动率的新型期权定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银苹;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的设定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王彩玲;股指期货仿真市场非线性特征和均值回复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阿庭;我国短期利率的马尔可夫体制转换模型的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7 孙晓娟;能源商品价格模型和基本能源衍生品的定价方法[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粹萃;基于协整方法的统计套利策略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7年

9 吴明;中国股票价格的均值回复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袁丽娜;中国宏观经济总量波动趋势检验[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01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101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9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