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风险配置的内在冲突、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脆弱性与监管改进

发布时间:2018-08-18 14:11
【摘要】: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创新为金融中介提供了分散风险的灵活手段,但过度风险分担也导致激励扭曲。本文从合约设计中"风险分担"与"提供激励"内在冲突的分析入手,推导风险分担的约束条件,以此作为理论支撑,剖析信用风险转移的激励稀释效应和内生激励优化机制的局限性,以及风险转移链的复杂结构对代理问题的放大效应,阐释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脆弱性,进而为市场信息环境的监管改进提供建议。
[Abstract]:The innovation of credit risk transfer tool provides financial intermediary with flexible means to disperse risk, but excessive risk sharing also leads to incentive distortion. 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inherent conflict between "risk sharing" and "providing incentive" in contract design, this paper deduces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s of risk sharing, which is used as theoretical suppor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centive dilution effect of credit risk transfer and the limitation of endogenous incentive optimization mechanism, as well as the amplification effect of complex structure of risk transfer chain on agency problem, and explains the fragility of credit risk transfer market. Furthermor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金融体系风险配置机制的创新与优化研究——基于合约设计与交易结构的分析视角”(编号:12YJC90284,主持人:赵征)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编号:20110344)的研究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F83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修文;;次贷危机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35期

2 李鹏;;国际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压力表现及启示[J];特区经济;2005年12期

3 程鹏;;发展信用违约互换:改善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用环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1期

4 周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转移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5 张小永;黄建军;;由次贷危机看中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J];知识经济;2009年01期

6 尹媛媛;;论信用违约互换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20期

7 张允竞;徐荣贞;;信用风险转移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0年06期

8 乔斯·洛佩斯;张明莉;;美国信用风险转移政策动向[J];银行家;2006年02期

9 韩琳;贾德奎;;国外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6年04期

10 杨鸿;高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J];金融纵横;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英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制度分析[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刘锡良;曾欣;;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道德风险[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杨涤;;“金融核心论”的经济学涵义[A];上海市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4 柳松;;行业收益风险、资本结构优化与资本配置效率[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范从来;刘晓辉;;汇率稳定、价格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6 曹静源;薛建国;;加强管理与技术风险防范 促进金融机构电子化进程健康发展[A];第14届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7 管海明;陈爱民;;股票电话委托系统的安全问题及对策[A];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8 郭斌;;公司债券市场与金融稳定[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9 李耀华;姚洪兴;;股市网络的稳定性研究[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利文;;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成功尝试——华夏银行定点扶贫调查报告[A];社会扶贫中的政府行为调查报告[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莫莉;穆迪:市场正常化具有脆弱性[N];金融时报;2007年

2 戴正宗;次贷危机将造成近万亿美元损失[N];中国财经报;2008年

3 安宁;信息系统脆弱性引发的风险须关注[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4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袁东;金融天生具有内在脆弱性[N];上海证券报;2009年

5 史荣武;中国金融脆弱性及其防范化解[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6 鲍仁;加强风险掌控推动金融创新[N];期货日报;2005年

7 高能斌;风险配置是期指的核心功能[N];期货日报;2011年

8 记者 牛海荣;美股连续下跌,凸显经济复苏脆弱性[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人行平湖市支行 何鑫华;关注金融经营的脆弱性[N];上海金融报;2004年

10 陆小斌;信用衍生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N];金融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莉;信用风险转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郑鸣;中国银行业脆弱性与市场化改革[D];厦门大学;2004年

3 熊国兵;银行业危机——从金融泡沫视角的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4 宋敏;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度及其效率改进[D];河海大学;2006年

5 高新宇;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及中国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褚景元;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宋林峰;脆弱与冲击:1995-1996年墨西哥银行危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韩琳;信用风险转移与商业银行表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董积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曾诗鸿;金融脆弱性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凤;我国信贷市场脆弱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2 蔺鹏;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综合判断与测度[D];湖南大学;2009年

3 张红;对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的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丁敏;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实证研究及预警系统的建立[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5 陶金;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6 黄兆斌;澳门金融业的开发与发展[D];华侨大学;2004年

7 饶康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邵丽;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程度与成因的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张维;基于金融系统稳定视角的信用风险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谭贤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脆弱性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189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189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c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