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寿命与中国家庭储蓄
[Abstract]:Based on the life cycle model, this paper introduces life expectancy to verify the impact of life expectancy on household savings rate in China. By collecting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31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09,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life expectanc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household savings rate in China.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the household savings rate caused by the increase in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of the population in China increased by 4.2 percentage points, and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growth of the Chinese household savings rate reached 42.9 percent. The empirical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expected future income growth rate has a weak negative impact on the household savings rate, while the expected future income uncertainty and the impact of the population dependency ratio on the household savings rate in China have not passed the significance tes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启动基金项目“人口老龄化的增长效应与储蓄效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重点项目“中国储蓄之谜——基于生产性因素与人口结构研究”的资助
【分类号】:F832.2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扬,殷剑峰;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2 贺菊煌;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储蓄率内生化问题[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3 杨汝岱;陈斌开;;高等教育改革、预防性储蓄与居民消费行为[J];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4 刘生龙;王亚华;胡鞍钢;;西部大开发成效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J];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5 汪伟;;计划生育政策的储蓄与增长效应:理论与中国的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6 孙涛;黄少安;;非正规制度影响下中国居民储蓄、消费和代际支持的实证研究——兼论儒家文化背景下养老制度安排的选择[J];经济研究;2010年S1期
7 刘兆博;马树才;;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中国农民预防性储蓄研究[J];世界经济;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灵;徐云松;;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西部地区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2 叶祥松;胡剑峰;;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1978~2008年间的数据分析[J];创新;2010年05期
3 张琳;;针对我国当前居民消费行为的剖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10期
4 杨继军;;中国外贸顺差的人口因素影响——基于动态GMM法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9期
5 师萍;韩先锋;;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趋同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6期
6 张家胜;祁春节;;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与发展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7 汪伟;;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基于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2期
8 李扬;殷剑峰;陈洪波;;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9 张全红;;中国低消费率问题探究——1992—2005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10期
10 石盛林;;县域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基于DEA方法的前沿分析[J];财贸经济;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苗月新;;西部开发与扩大内需的产业政策选择[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梁双陆;;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的理论思考[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亚伟;赵卫亚;;从分层模型视角看我国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贺振华;;相对收入、政治决策与经济增长——一个关于社会选择的政治经济模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5 李稻葵;陈实;;破解中国消费率下降之谜[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6期)[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8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黄昊;住房改革、流动性约束与城镇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笪琪丽;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张宁;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7 贺麟;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邓颖;金融发展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尹三强;甘肃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宋泽;退休消费困境研究:中国城市居民经验数据[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爱玉,杨善华;社会变迁过程中的老年人家庭支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王洛林,魏后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及效果评价[J];财贸经济;2003年10期
4 李谷成,范丽霞,冯中朝;转型期中国农户消费——收入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3期
5 刘军;邱长溶;;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评估[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4期
6 袁志刚,宋铮;消费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上海经济研究;1999年06期
7 田岗;不确定性、融资约束与我国农村高储蓄现象的实证分析——一个包含融资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及检验[J];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8 孟昕,黄少卿;中国城市的失业、消费平滑和预防性储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06期
9 刘永平;陆铭;;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基于家庭养老视角的理论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8年04期
10 汪伟;;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J];经济学(季刊);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民预期寿命地区差距拉大[J];中国粮食经济;2005年01期
2 孙学斌;;技术标准联盟生命周期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4期
3 张东升;;四个简单步骤,延长UPS电池使用寿命[J];网络与信息;2011年07期
4 J.R.纳罗 ,余幼宁;近年墨西哥人口死亡率的变化[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07期
5 卢亚娟,韩颖慧;我国"目标储蓄者"群体的形成及其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11期
6 郭春明,韩之俊;半生命周期——持续改进的标尺[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年06期
7 周俊;浅析企业竞争优势的生命周期模型[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8 崔万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分析——二期生命周期模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胡元林;赵光洲;缪彬;;论虚拟团队的关键活动与其演进的主要阶段[J];生产力研究;2007年22期
10 廉洁;;供应链管理生命周期模型[J];学术交流;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鹏;李强;;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变化,1994-2004年[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人口与区域发展”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2 石中金;于跃;;电信增值业务如何跨越“市场裂谷”[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恭椿;;营造温馨家庭的氛围 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七)[C];2005年
4 舒华英;;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何丽英;常双超;;老年Ⅱ型糖尿病病人社区健康教育效果分析[A];全国第九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信息资料[A];江苏老龄科研文集[C];2003年
7 张荣华;;前言[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钟德;;老年人常见病防治简介[A];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一——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九)[C];2006年
9 顾晓箭;;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朱华;刘军;宁丽华;高玉萍;;478例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常元珠;人口预期寿命超过72岁[N];贵阳日报;2010年
2 ;女性领跑人类预期寿命[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本报记者 姜樊;提高预期寿命重在社区医疗[N];北京社区报;2011年
4 记者 蓝云;“十一五”我省人均预期寿命75岁[N];福建日报;2006年
5 陈俊;安顺实施三大民生工程营造健康长寿环境[N];贵州日报;2007年
6 记者 刘欢;北京老人预期寿命比全国平均高8岁[N];北京日报;2009年
7 彭红;中国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百岁老人年增约2500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张楠;善恶影响人的寿命[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9 箫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日本长寿之冠恐被烟草毁掉[N];东方早报;2011年
10 张荔子;中国人均预期寿命50年内有望达到85岁[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德伟;中国老龄人口的收入、消费及储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2 崔万有;日本社会保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许非;快速人口转变后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8年
4 申晓峰;住房价格及其与住房抵押贷款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刘艳彬;中国城市家庭生命周期模型的构建及与产品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孙永勇;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7 刘永平;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7年
8 占绍文;农村人文发展的测度与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陈飞飞;上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人口老龄化、政策选择和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7年
10 黄瑞;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志勇;企业成长过程中“短命现象”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4年
2 陈大龙;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汤炜;软件工程理论在指纹识别项目开发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4年
4 仲立松;基于生命周期优化模型和改进的免疫遗传算法的桁架结构截面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06年
5 蒋骁;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康宇;一种基于DFL的软件Agent模型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李村;中国国内服装品牌生命周期研究之初探[D];东华大学;2006年
8 王一平;极限编程在XX供电公司物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9 胡斌;我国省际间人类发展指数(HDI)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赖崎;标准化、结构化技术及其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02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20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