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收入分配差距、金融信贷约束与中国外贸失衡

发布时间:2018-08-27 14:39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中国持续性贸易失衡相伴随的重要现象,就是国内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使得中低收入者因占有的社会总产出份额下降而致使其消费和投资能力相对下降,在金融信贷约束下,"过剩"的总产出又难以通过借贷的方式在国内进行消费和投资,最终"被迫"出口到国际市场,因而对贸易失衡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的计量检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说的正确性,即:收入分配差距和金融信贷约束的确是中国外贸失衡的重要促成因素。据此,在中国实施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Abstract]:Since 1990's, the problem of domestic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which is accompanied by the persistent trade imbalance in China. The widening gap in income distribution has led to a relative decline in the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capacity of low- and middle-income people as a result of a decline in their share of total social output.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financial credit, the total output of "surplus" is difficult to consume and invest in China through borrowing and borrowing, and finally "forced" to export 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which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trade imbalance. The results of further econometric tests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 that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and financial and credit constraints are indeed important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the imbalanc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Therefore,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China,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narrowing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国贸学院;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对外贸易不平衡发展趋势研究”(10BJY079)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后危机时代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研究”(10YJC790039)的资助
【分类号】:F124.7;F832.4;F75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百川;李玉梅;;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贸易失衡[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6期

2 李晓峰;朱九锦;;我国经常项目失衡与收入变动的关系——基于跨期消费平滑模型和我国的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6期

3 戴翔;;产品内分工、出口增长与环境福利效应——理论及对中国的经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10期

4 杨继军;;人口因素如何挑起外贸失衡:现象描述、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11期

5 杨继军;马野青;;中国的高储蓄率与外贸失衡:基于人口因素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12期

6 张二震;戴翔;;我国外贸发展中的“去顺差”问题[J];国际贸易;2010年07期

7 卢锋;刘鎏;;我国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国际比较(1978—2005)——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关系的重新考察[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8 赵文军;于津平;;中国贸易顺差成因研究——基于跨时最优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12期

9 张杰;张培丽;黄泰岩;;市场分割推动了中国企业出口吗?[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10 姚洋;余淼杰;;劳动力、人口和中国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J];金融研究;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亚军;;相对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2 侯鹏;陈磊;;人民币升值能够平衡我国的贸易差额吗?——基于汇改后月度数据的S—VAR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3 邵敏;包群;;企业退出出口市场行为与企业的经营表现——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1期

4 赵文军;陈勇;赵登峰;;全要素生产率、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收支——基于跨期最优选择理论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11期

5 周亚军;;实际汇率、通货膨胀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6 项松林;;国际货币政策对中国贸易顺差影响研究[J];财贸研究;2010年05期

7 邓永亮;;汇率水平与汇率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J];财贸研究;2010年06期

8 杜宇玮;熊宇;;市场需求与中国制造业代工超越——基于GVC与NVC的比较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9 张卫军;王光伟;;单位劳动成本与中美贸易收支关系的实证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栗亮;;关于我国经常项目影响因素的理论及计量分析——基于1985—2008年经常项目余额与消费、就业、货币存量、国外净资产的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志方;;长期经济增长下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研究——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2 丁小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基于中国实际特征事实[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3 杨治国;宋小宁;;经济结构、汇率与长期贸易顺差——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宸t];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杜宇玮;国际代工的锁定效应及其超越[D];南京大学;2011年

4 张军超;发展战略、要素收入分配与需求结构失衡[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瑞明;国有企业如何拖累了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的经验证据[D];复旦大学;2011年

6 甘小芳;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成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林春山;新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贸易政策调整与转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陈军;新疆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9 孙玮;FDI质量特征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刘振兴;异质性企业视角下的出口动态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丽娟;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周彬;经济趋同条件下人民币汇率水平波动与趋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胡贤龙;全球经济失衡:劳动力全球化视角的解读[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郑珊;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贸易失衡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董挺;经常账户顺差调节政策有效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刘胜男;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升国内技术水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蕊;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人民币汇率与消费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曲姝雯;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韩贸易收支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9 王恒;产品内分工对中国外贸发展不平衡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鲍尖;中国总需求结构的调整和国际收支的均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辉煌;;消费行为、产出变化与经常项目动态[J];财经科学;2007年05期

2 杨继军;;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储蓄效应[J];财经科学;2009年07期

3 张家胜;祁春节;;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与发展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4 高春亮;乔均;;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5 蒋惠惠;王贵平;;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可持续性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课题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2010)[J];调研世界;2010年12期

7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冼国明教授访谈录[J];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09期

8 沈荣珊;任荣明;;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7期

9 张建清;李洁;张天顶;;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03期

10 顾国达;李丹玉;;我国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与经济增长——基于BPCG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向鹏;教育投资、资本市场不完全与收入差距[J];当代财经;2005年07期

2 康立荣;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魏众;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必须注意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10期

4 周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韩日比较分析及经验借鉴[J];兰州学刊;2006年07期

5 苏凌云;;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解决途径[J];新金融;2006年12期

6 闫静;;浅谈社会转型期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4期

7 李勇;;中小企业信贷约束与信贷配给问题浅析[J];当代经济;2007年08期

8 倪丽丽;;浅析我国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控[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8期

9 王军;;效与公——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中)[J];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53期

10 赵跃杰;;收入分配对居民部门储蓄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J];理论界;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健;王建军;李双元;;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实现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上)[C];2011年

2 邓为民;;贯彻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3 熊俊;;收入分配对经济危机的作用机理及其警示——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何安华;孔祥智;;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与林权抵押贷款担保——以浙江省丽水市创新竹木专业合作社为例[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5 纪玉山;;收入分配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6 赵永锋;;解决煤矿工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对策[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董长瑞;梁纪尧;;未来十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预警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8 袁易明;;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平等-效率的替代与选择——一个计量经济学方法[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权衡;;政府过度干预与收入差距:中国经验与理论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崔国利;;国有煤炭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我见[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令军;效率与公平关系下的收入分配差距[N];光明日报;2007年

2 湖南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N];人民日报;2001年

3 省政协常委、牧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袁鸿安;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N];新乡日报;2007年

4 山西财经大学 王书华;大力扶持农村金融发展 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N];科技日报;2010年

5 司晋丽;效率优先不变 公平兼顾不断[N];人民政协报;2009年

6 刘晓玲;实现共同富裕 防止两极分化[N];中国妇女报;2002年

7 孟令军;效率与公平关系下的收入分配差距[N];鞍山日报 ;2007年

8 李长安;启动消费:应缩小收入分配差距[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茂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扩大内需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N];中国信息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谢靓;让改革开放的果实落在老百姓口袋里[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芳;中国贸易失衡问题[D];暨南大学;2012年

2 吴得民;中国转型时期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朱少洪;农户信贷约束实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李栗;收入分配差距的贫困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李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差距[D];复旦大学;2010年

7 田侃;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

8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赵桂芝;中国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调控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10 王卫;劳动力迁移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雪冬;贸易自由化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关系[D];厦门大学;2007年

2 裘伟;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戴勇;贸易自由化下我国收入差距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4 崔树立;论财产税法调控收入分配的功能[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张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蓝春娣;论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倩;中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8 朱晓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胡鑫;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税收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马晓丽;收入分配差距适度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07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207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8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