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利率、汇率与中国经常项目差额波动研究——基于跨时最优现值模型

发布时间:2018-09-05 17:05
【摘要】:通过对经常项目的跨时最优现值模型进行扩展,将时变性利率、汇率包含进了扩展模型,并运用规范的检验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以验证中国的经常项目差额波动是否符合跨时最优现值模型的预测。检验结果表明,扩展的跨时最优现值模型在拟合中国经常项目的动态路径时有较强的功效。利率、汇率的变动使得居民家庭形成了一定的预期,进而形成了其跨时消费偏好,导致了中国经常项目的差额波动,其中汇率变动起了主要作用。因此,调节中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需要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市场形成合理预期,还要加强国际间的汇率和利率政策协调。
[Abstract]:By extending the cross-time optimal present value model of the current account, the time-varying interest rate and exchange rate are included in the extended model, and the model is empirically tested by the standard test method. In order to verify whether the fluctuation of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in China accords with the forecast of cross-time optimal present value model.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tended cross-time optimal present value model is effective in fitting the dynamic path of China's current account. The change of interest rate and exchange rate makes households form a certain expectation and then form their intertemporal consumption preference, which leads to the fluctuation of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in China, in which the exchange rate change plays a major role. Therefore, to adjust China's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RMB exchange rate flexibility, guide the market to form reasonable expectations, and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of exchange rate and interest rate policies.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A790240)
【分类号】:F8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甘小芳;许少强;;中美日三国经常项目失衡原因比较研究——基于跨期均衡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11期

2 李晓峰;朱九锦;;我国经常项目失衡与收入变动的关系——基于跨期消费平滑模型和我国的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6期

3 韩剑;张二震;;基于跨时最优模型的中国经常项目差额波动研究[J];经济科学;2009年06期

4 赵文军;于津平;;中国贸易顺差的结构特征及成因研究——基于两贸易品跨期均衡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5 顾六宝,肖红叶;中国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的两种统计估算方法[J];统计研究;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音频;何辉;;调整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率对我国稳态人均消费的影响——基于拉姆齐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9年03期

2 张运峰;叶林祥;;中国就业波动的福利效应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9期

3 张阳;;中国税制改革的税负代际间归宿——世代交叠生命周期税负归宿模型的理论与模拟[J];财经研究;2007年11期

4 魏翔;陈倩;;闲暇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幸福感与经济效率关系的理论研究与仿真模拟[J];财经研究;2012年04期

5 顾燃;刘红洲;么海亮;;消费拉动经济的趋势预测模型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科技和产业;2009年11期

6 栗亮;;关于我国经常项目影响因素的理论及计量分析——基于1985—2008年经常项目余额与消费、就业、货币存量、国外净资产的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05期

7 许璞;苏振天;;税制改革、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基于A-KOLG框架下的动态CGE模拟分析[J];当代财经;2012年01期

8 万金;祁春节;;我国园艺类农产品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11期

9 杨静;;环保汽车税收政策效应传导机制评价模型研究——基于拉姆齐模型的扩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03期

10 雷达;李南;;消费偏好、国际财富转移与贸易条件——基于Obstfeld和Rogoff经常项目跨期分析视角[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燕武;;不同筹资方式下的政府支出冲击对居民消费的效应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苗;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马少康;资产价格对动态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琼;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成本”渠道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刘沁清;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汇率政策[D];复旦大学;2010年

5 甘小芳;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成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汪浩瀚;转型期中国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黄伟力;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姚大庆;美元霸权体系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郑纯雄;中国最优储蓄率的决定及宏观经济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徐明东;资本充足率约束与银行资产组合行为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霞;财政政策的就业效应[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林如海;中国居民消费增长及其福利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杨萍;生命不确定下的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林静波;税收、人力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6 张元;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7 周其琦;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李祥;我国证券市场股票溢价度量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9 王立凯;信贷约束、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10 张静;基于消费者跨期选择的河北省最优消费路径分析[D];河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辉煌;;消费行为、产出变化与经常项目动态[J];财经科学;2007年05期

2 苏振东;逯宇铎;;中国的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人民币实际汇率——基于最小拉格朗日乘数内生结构突变单整检验和结构VAR模型的动态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7期

3 蒋惠惠;王贵平;;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可持续性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张南;国际资金循环与中国对外资本流动[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3期

5 张碧琼;;国际资本流动与跨期消费模式:基于中美两国跨期贸易模型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6 张建清;李洁;张天顶;;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03期

7 顾国达;李丹玉;;我国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与经济增长——基于BPCG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12期

8 余芸春;;从资源禀赋角度看我国贸易顺差[J];经济管理;2007年05期

9 王晋斌;李南;;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的原因、现状及未来展望[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11期

10 赵文军;于津平;;中国贸易顺差成因研究——基于跨时最优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斌;90年代的国际收支:原因、趋势与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靓;;从“行为”角度看我国的“双顺差”现象[J];现代商业;2008年24期

2 吴献;;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及中国的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27期

3 潘雅琼;;汇率波动下经常项目失衡可维持性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6期

4 于敏;管晓明;;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的影响因素分析[J];华北金融;2011年03期

5 袁问民;;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理论与政策浅析[J];金融经济;2006年08期

6 韩燕;;中国贸易双顺差可持续性初探[J];现代商业;2007年06期

7 邢丽娟;乔琳;;FDI的流入与我国国际收支关系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8 王思蔚;;论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调节方法[J];世界经济情况;2007年05期

9 王娅;;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项目的简要统计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6期

10 袁冬生;张朴;;我国“双顺差”问题的分析[J];价值工程;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炳才;;国际经济失衡的另类解说[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焕波;;有效提高工资收入,促进经济内外平衡[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3 陈飞翔;黎开颜;;国际收支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4 孙军;;山东省资本流动失衡原因分析及对策[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裴长洪;;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选择[A];第二届中国财富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余振;;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及其可持续性——基于东亚视角的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谭天扬;;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因素分析与政策选择[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8 庞洁;;中美国际收支比较与分析[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陈漓高;张丽;;美国贸易逆差可持续性的条件研究[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徐明东;田素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货币供给动态关系:1994—2007——基于抵消系数和冲销系数模型的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以升 张U,

本文编号:2224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224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5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