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中国企业逆向OFDI促进市场势力构建的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18-09-09 14:47
【摘要】:企业市场势力分为内生性市场势力和外生性市场势力,应注重内生势力的获取和培育,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建立企业市场势力动态循环模型,表明逆向OFDI可以作为企业构建市场势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技术进步路径以及成本领先、一体化、价值链升级和差异化等战略机制,构建和提升市场势力。本文根据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逆向OFDI确实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带来了技术和效率的改进,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势力。
[Abstract]:The market forces of enterprises are divided into endogenous market forces and exogenous market force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cquisition and cultivation of endogenous forces and keep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enterprises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dynamic circulation model of enterprise market power shows that reverse OFDI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way for enterprises to construct market power, through the path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strategic mechanisms such as cost leading, integration, value chain upgrading and differentiation, etc. To build and enhance market forces.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by using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verse OFDI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o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really promoted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enterprises and brought about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 and efficiency. Enhance the market power of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汽车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海洋经济区产业协同集聚研究:测度、机制与实现路径”(12YJA790044)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蓝色经济区产业协同集聚效应研究”(11CJJJ35)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大学共建项目“产业集群创新与市场势力构建研究”(2010-3-9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79.2;F8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芮明杰;李想;;差异化、成本领先和价值创新——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经济学解释[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1期

2 张小蒂;朱勤;;论全球价值链中我国企业创新与市场势力构建的良性互动[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5期

3 吴先明;;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创造性资产的分析视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9期

4 郑京海;刘小玄;Arne Bigsten;;1980—1994期间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率、技术进步和最佳实践[J];经济学(季刊);2002年02期

5 周怀峰;曾晓花;;OFDI怎样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海尔集团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11期

6 何青松;张春瑞;李泽昀;;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产业高度的实证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刘凯敏;朱钟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J];亚太经济;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周燕;蔡宏波;;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1996-2007[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高峰;;全球价值链的微观视角:基于企业层面的综述[J];商业研究;2009年05期

4 刘清清;;中国企业如何打造国际化战略品牌[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6期

5 叶振宇;叶素云;;东北地区制造业生产率变动分析:1993—2007年[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5期

6 周建;张德远;顾柳柳;;节能减排约束与工业增长模式转型机制研究——基于非参数环境生产函数的上海和全国对比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7 杜晓君;白汶松;刘赫;;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实证研究——以中国上市公司在海外投资为例[J];财会通讯;2010年18期

8 张菲菲;李慧明;;价格上限、产品同质性与成本竞争——对再生资源产业竞争问题的新解释[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2期

9 刘明霞;;创造性资产寻求型FDI: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新趋势和新挑战[J];财贸经济;2009年04期

10 李金珊;张默含;;中国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动因与障碍分析——以比利时为例[J];财贸经济;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雷鹏;;垂直专业化视角下的产品内贸易与中国产业发展[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2 蒋萍;谷彬;;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与效率演进——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先华;郭际;阳毅;袁建辉;;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1995-2006[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4 李桦;姚顺波;刘广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全要素生产效率实证研究[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胡永铨;江慧芳;;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A];浙商研究 2010[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吕大忠;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反垄断和市场化[D];南开大学;2010年

3 游喜贤;中国资讯通路创新营运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叶宏伟;国际市场势力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6 唐铁球;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动因与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熊鸿军;经济转型期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8 张弛;基于产业链治理的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伶俐;公司治理对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丁婉玲;中国制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进入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尹雪洁;基于价值链的作业预算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邓茹;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与投资行为相关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汪思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钟潇洁;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势力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沈月华;集群核心企业动态竞争优势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赵俊;我国资源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郭莎莎;开放条件下我国地区分割与技术差距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张建辉;基于定向技术距离函数和Malmquist指数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苑雅文;罗永泰;;基于需求整合与开发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6期

2 陈菲琼;虞旭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自主创新的反馈机制研究:以万向集团OFDI为例[J];财贸经济;2009年03期

3 张燕明;海尔 TCL 格兰仕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比较[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年04期

4 辜岚,喻桂华;成本领先战略的进一步探讨[J];当代财经;2004年09期

5 刘明霞;;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冯丽,李海舰;从竞争范式到垄断范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9期

7 金碚;中国工业的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8 顾乃华;;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和渠道——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和SFA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

9 卢福财;罗瑞荣;;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产业高度与人力资源的关系——以中国第二产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8期

10 张骁;杨忠;苍玉权;;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脉络及最新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雪萍;中国企业FDI技术溢出和扩散对自主创新的传递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晓辉;李婉丽;王青;;所有权、市场势力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J];世界经济;2011年02期

2 周彩霞;;中国出口企业收益水平提升路径分析[J];科学发展;2011年07期

3 汪贵浦;陈明亮;;邮电通信业市场势力测度及对行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1期

4 徐璐;于业娟;;企业间行为的联合水平对市场势力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09期

5 李春阳;企业为什么要搞兼并[J];中国储运;1998年04期

6 宋玉华;朱思敏;;垂直专业化的贸易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7 周;;浙江开放模式的未来趋向[J];当代社科视野;2008年06期

8 魏花;李骏阳;;外资零售商扩张对我国零供关系的影响[J];经济师;2008年11期

9 戴翔;;中国海运市场中的市场势力及规制分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于涛;;市场势力对企业边界确定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述忠;冯晗;;开放环境下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2 高志龙;姚锦元;王贵芳;严砾;;舰船虚拟设计技术研究[A];第十届全国内河船舶与航运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三林;郭金良;;迁安轧一炼铁技术进步[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上册)[C];2008年

4 施镇涛;;T铁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A];2008电声行业专家组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对江苏印染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方向目标的探讨[A];徐谷仓论文精选[C];2008年

6 傅之跃;刘伟超;郑津生;胡江艺;;东方电机水泵水轮机水力开发的技术进步[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7 陈清阳;;金属结构行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A];与时俱进 追求卓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四十周年、中国焊接协会十五周年纪念文集[C];2002年

8 刘兆君;;照相术创新的强求——迫使摄影语言进行范式更叠[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戴玉山;魏愈宋;;三(明)钢烧结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莉娜;先桁;孙克萍;;氧化铝工业中沉降分离设备技术进步[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主任 徐现祥;“转方式”应成为企业的自发选择[N];广州日报;2010年

2 徐海;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能源技术进步[N];中国环境报;2006年

3 记者 郭思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大力发展循环型经济 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手段 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N];长治日报;2007年

4 胡伟;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技术进步分析[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6年

5 许振峰;技术进步促动观念更新[N];中国国防报;2002年

6 宗建华 丁健;齐鲁石化以技术进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N];中国石化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梁婧 梁睿;推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N];经济日报;2009年

8 张革风 刘宝秦;凤县跻身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N];宝鸡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杨明;辽河局鼓励职工当技术进步主角[N];中国石油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于都;技术进步:报业实力的引擎[N];中华新闻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元;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石红波;中小城市集约发展的路径、模式和战略[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王红姝;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庞柏林;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制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宋京;开放经济下的技术进步[D];复旦大学;2004年

9 丁娟;技术跨越:基于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张耿庆;技术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2 易庆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及贡献测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徐贤军;地方政府与区域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04年

4 邱辉耀;广西支柱产业电力工业技术进步现状与对策[D];广西大学;2001年

5 吕朝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飞;技术进步与产业嬗变互动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7 王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刘家宏;我国轿车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9 苏丹;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徐贵林;西柏坡电厂基于技术进步的循环经济绩效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32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232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9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