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东卷入、两权偏离与营销战略风格——基于第二类代理问题和终极控制权理论的视角
[Abstract]:What i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dical or conservative marketing strategy styl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factors? How does the marketing strategy style affect the company's future performance? Starting from the second kind of agency problem and the theory of ultimate control,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listed company data, this paper finds that: (1) the lower the involvement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the higher the deviation between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control and cash flow right. The more aggressive the marketing strategy style of listed companies, It shows that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who are influenced by the second kind of agency problems are more likely to involve themselves in high-risk marketing strategies with the money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2) while excessive radical marketing strategies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operating income to some extent (bigger), Is will significantly damage the company's profi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tential (stronger). The main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lie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marketing strategy style of listed compan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econd kind of agency problem and the theory of ultimate control, and reveals the mechanis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cting on marketing strategy. For China and other emerging marke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rketing management practice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股东治理战略研究:基于大股东制衡与外部监管的实证与实验”(70802015) 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组合效应与信息操作行为研究”(200802461116)资助
【分类号】:F274;F832.5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华;张俊喜;宋敏;;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我国民营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4年S1期
2 唐跃军;宋渊洋;;价值选择VS.价值创造——来自中国市场机构投资者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0年02期
3 唐跃军;谢仍明;;大股东制衡机制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来自1999—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希晖;;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研究框架与文献述评[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袁振兴;杨淑娥;马丽;;终极控制权、代理问题与公司融资政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宫天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对其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J];河北金融;2011年09期
4 唐洋;郭静洁;;政府控制、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陈霞;段金锁;;公司流动性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6 李忠海;张涤新;;基金持股与公司绩效:基金作为第二大股东持股的视角[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7 姜君;;民营上市公司发展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2期
8 黄兴年;;机构投资者成公司合格监督主体条件分析——兼答王宗军先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刘忠生;;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与业绩变化[J];管理科学;2009年03期
10 毛磊;王宗军;王玲玲;;机构投资者与高管薪酬——中国上市公司研究[J];管理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跃军;李维安;谢仍明;;大股东制衡、信息不对称与ST政策——来自2001-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黄兴年;;剩余索取权的行政化随机分配与国有企业发展的内在缺陷[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祥建;郭岚;李远勤;;部分民营化与企业绩效:基于国有企业民营化发行的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4 谢军;;股利政策、公司成长性和资源配置:基于大股东掏空的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潘红波;余明桂;;政治关系、银行业开放与银行治理[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喻梦颖;肖淑芳;;股改前后,谁在导演现金股利的角色?[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杨兴全;张丽平;;控股股东控制、管理层激励与过度投资值[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寿喜;;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逻辑及其治理机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清刚;胡亚君;;管理层权力与异常高管薪酬行为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海燕;孙健;;监督或无为:异质机构投资者对代理成本的影响[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彭华伟;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协议转让中的大股东私人收益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长海;企业影响力、会计稳健性与资源配置效率[D];暨南大学;2010年
4 江金锁;市场环境、实际控制人控制方式与负债治理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5 毕金玲;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孟丁;基于不同上市方式的两类民营上市公司多元化价值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徐萌娜;股权分置改革对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郑海燕;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其困境变化趋势关系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胡继立;企业控制权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高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投资支出的关系研究——融资约束视角[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小勇;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许荔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邓茹;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与投资行为相关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余璐;CEO激励对公司创业导向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5 叶立贵;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余小阳;上海职能总监期望薪酬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冰;管理者权力与股票期权激励有效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应俏;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天琳;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配股还是增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钟宝轩;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与公司绩效[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鹏,张静;中国的投资利率弹性:改革中的两难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08期
2 娄伟;基金持股与上市公司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3 石良平;李洋;;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作用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4 李善民;周木堂;余鹏翼;;最终所有权性质、治理机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科学;2006年05期
5 袁江天;张维;;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国企经理激励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6 朱诗娥;杨汝岱;;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7 张恒;刘力昌;;中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研究[J];经济管理;2005年10期
8 吴晓晖;姜彦福;;外部机构投资者能否对传统内部治理机制产生影响[J];经济管理;2006年18期
9 于东智,谷立日;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效用及影响因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9期
10 王彩萍;李善民;;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影响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跃军;左晶晶;;终极控制权、大股东治理战略与独立董事[J];审计研究;2010年06期
2 张耀伟;;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替代效应与公司价值[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3 吴洪波;;终极控制权与控制权溢价——来自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今日科苑;2008年04期
4 杨忠诚;王宗军;;董事会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探讨[J];财会月刊;2008年08期
5 张东宁;马昭;;地方政府控股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特征[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04期
6 张东宁;马昭;;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特征研究[J];河北煤炭;2011年01期
7 聂顺江;基于企业终极控制权配置的债权人权益保护(英文)[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叶勇,胡培,黄登仕;中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及其与东亚、西欧上市公司的比较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03期
9 王永海;张文生;;终极控制权与财务风险:来自沪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08年Z2期
10 刘东霖;张俊瑞;苏坤;;控股股东对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系统工程;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小军;王平心;;终极控制权、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马磊;;终极所有权、控制权与公司治理绩效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唐睿明;家族上市公司股权与绩效的关系[N];财会信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叶勇;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效应研究及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张霜;控制权转移行为中的私人收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角雪岭;金字塔持股、终极控制权配置与公司绩效[D];暨南大学;2007年
4 关鑫;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与剥夺机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南;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张蕾;股东终极控制权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吴丽萍;终极控制权与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刘珊珊;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D];重庆工学院;2008年
5 方翠翠;终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和企业业绩[D];暨南大学;2009年
6 王彦;负债融资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路倩;终极所有权与终极控制权分离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蔡磊;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负债融资成本及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9 刘亚;金字塔所有权结构与盈余管理[D];暨南大学;2008年
10 王桂亮;上市公司终极所有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43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243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