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技术外溢的垂直效应与中国工业碳排放
[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5 industrial industries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FDI backward and forward technology spillover on industri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estimates the R & D investment intensity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y structure and other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 of FDI technology spillover.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technology spillover through backward correlation is beneficial to industri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the technology spillover via forward correlation can promote industri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e short term, but has obvious restraining effect on long-term industri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index which reflects the absorption capacity has great difference on the industri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 of FDI technology spillover.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路径优化与政策研究”(12BJL05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424;F205;F832.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然;燕波;邓伟根;;FDI对我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及机制——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1期
2 李艳丽;李利军;;中外环境补偿制度比较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傅帅雄;张可云;张文彬;;污染型行业布局及减排技术对中国污染转移的影响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陈永国;褚尚军;李宗祥;;低碳经济内涵与四象限评价法[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于卫国;;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1年01期
6 李小平;卢现祥;;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_2排放[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7 陈春华;路正南;;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路径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年02期
8 朱春红;张炜熙;;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可持续发展及相关产业发展的促进价值[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周慧;李健;;面向低碳经济的金融创新研究述评[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宋帮英;苏方林;;省域碳排放量与低碳经济关系的面板数据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政;林杰;;碳排放、技术进步与出口贸易结构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2 邵帅;杨莉莉;曹建华;;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11期
3 李静;方伟;;长三角对外贸易增长的能源环境代价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4 许统生;薛智韵;;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总量、结构、要素分解[J];财贸研究;2011年02期
5 闫云凤;赵忠秀;王苒;;中欧贸易隐含碳及政策启示——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6 洪涓;丁中红;;对外贸易与污染跨境转移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工业行业[J];当代经济;2011年09期
7 卢现祥;张翼;;政府职能转变与企业二氧化碳减排动力[J];当代财经;2011年05期
8 高静;刘友金;;中美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以及贸易环境效应——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法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2年05期
9 傅京燕;张珊珊;;我国制造业进出口隐含污染分析:基于投入产出的方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周长富;宋春香;何翠胜;;开放型经济发展加速了环境恶化吗——来自江苏省的经验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西南;FDI对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游伟民;自由贸易与环境污染:理论分析与中国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董敏杰;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孙玮;FDI质量特征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李涛;节能减排管制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经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徐辉;知识流程外包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滢;开放经济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珊珊;中国制造业贸易隐含碳估算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陈曦;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章莉莉;国际贸易与我国工业CO_2排放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杜鸥;我国碳排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马琳艺;中国FDI利用质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张子迁;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云南省土地利用结构与碳排放量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张童;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王雯;FDI行业间溢出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海;任勇;;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一个分析性框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年02期
2 马学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J];城市住宅;2008年05期
3 刘学敏;;低碳发展之路需要经济和能源结构双重转型[J];中国科技投资;2009年07期
4 王元龙;田野;;碳金融的发展与商业银行的应对[J];中国科技投资;2009年07期
5 陈柳钦;;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8期
6 朱永彬;王铮;庞丽;王丽娟;邹秀萍;;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7 曲建升;曾静静;张志强;;国际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集比较分析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8 任仁;《京都议定书》要减排哪些温室气体[J];化学教育;2005年08期
9 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发展研究;2009年05期
10 李晓钟;张小蒂;;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及地区差异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专家组成员 中国银行研究员 王元龙;[N];金融时报;2009年
2 侯凤岐;[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凤岐;生态资源价值补偿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崔长彬;低碳经济模式下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邢俐;低碳经济范式下能源利用方式转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传江;;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中国低碳道路的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2 赵志凌;黄贤金;赵荣钦;;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策略[J];唯实;2011年01期
3 吴滨;;工业碳排放及能源消耗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胡俞越;刘晓雪;谷庆林;;五策并举应对碳减排与高油价双重困局[J];中国财政;2010年10期
5 孙雪丽;荆友奎;;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社科纵横;2011年04期
6 曹柏静;郭茹;李风亭;;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企业可持续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企业经济;2010年02期
7 何祚庥;;建筑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四点意见[J];建筑;2010年15期
8 肖江;田立新;孙梅;;长三角节能减排一体化发展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杨蕾;李光明;沈雁文;黄菊文;;中国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问题与碳减排措施[J];科技资讯;2008年03期
10 岳瑞芳;;国内首张“低碳信用卡”发行[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纪玉山;关键;王塑峰;;经济稳定增长与碳减排双重目标优化模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辛凡文;张明;;煤炭加工利用过程的碳排放特点及减排途径[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郑欣;程久苗;;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芜湖市碳排放效应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渠慎宁;郭朝先;;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曹卫东;;发展绿肥是实现农业固碳减排的有效措施[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闫勇;杨娜;;日本区域低碳社会建设规划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7 周杨;许振成;简韬;王俊能;;城市能源活动碳足迹初探——以广州市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8 段东平;李婷;;低碳经济模式下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9 张乃明;史静;;浅谈低碳城市经济指标体系构建[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10 王晓芳;;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世界城市——以北京市为例[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隽妤;“碳减排标兵”烟台万华海外扩张[N];中国企业报;2009年
2 马扬 顾烨 贺占军;中国企业携手“碳减排”[N];经理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于春美;今秋农村流行“低碳减排施肥法”[N];新农村商报;2010年
4 记者 瞿剑;智能电网未来十年将推动实现碳减排105亿吨[N];科技日报;2010年
5 张俊德;二龙山水电项目碳减排量购买协议签约[N];张掖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李阳丹;带动310亿欧元清洁能源投资[N];中国证券报;2011年
7 记者 冯迪凡 实习记者 张丛博;公益碳平台:碳核算的另一种可能?[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新民;长效碳铵:中国对全球碳减排的巨大贡献[N];经济参考报;2008年
9 本报驻上海记者 张敏;节能低碳减排 永葆青山绿水[N];中华建筑报;2010年
10 侯静;专业“卖碳翁”把环境变成“金饭碗”[N];四川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深;电力行业碳排放交易理论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郑月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外资政策调整[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郑明海;开放经济下中国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封福育;转型时期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率实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赵捧莲;国际碳交易定价机制及中国碳排放权价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姚奕;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强度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经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康;基于产业关联的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燕芳;基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我国参与国际碳减排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2 张晓津;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3 张岩;融入碳减排交易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模式设计[D];天津大学;2010年
4 郭晓丹;基于环境DEA方法的碳减排绩效评价[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孙巾子;全球碳排放贸易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6 修博;低碳约束下辽宁省贸易结构的合理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7 侯兆收;低碳交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8 张志鹏;考虑碳排放政策的EOQ模型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9 马毓徽;西安市低碳城市建设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吴琳;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49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24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