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美元的政治基
[Abstract]:International money can bring great economic benefits and political benefits to the issuing countries, and big countries are actively competing for highe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tatus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Bretton Woods system, the United States dollar, as the hegemonic currency of the world, was neither bound by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nor subject to the checks and balances of other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 This allows the United States to plunder the wealth and political coercion of other countries through the dollar's dominan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tatus. Therefore, as economic rising countries, Germany and Japan have successively adjusted thei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policy to follow the US dollar, and have devoted themselves to enhancing thei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tatus and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a diversifie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pattern. To counterbalance America's abuse of its monetary privilege and defend its own monetary rights and interests. Although Germany and Japan share high similarities in terms of economic strength and economic structure, due to differenc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leadership, They have adopted two distinc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trategi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netary un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nilateral currencies, which have resulted in very different checks and balances on the dollar: the euro has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currency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Competitive pressure on the dollar; The unilateral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yen has made little progress, and the yen is still far from the dollar. This has provided an important revelation to China, which is also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rise, in terms of monetary strategy: the promotion of China's monetary status requires, in addition to consolidating its economic base, it also needs 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it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leadership. And on this basis to strengthen 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F82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巍;;东亚经济地区主义的终结?——制度过剩与经济整合的困境[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2 张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背景、原因、措施及中国的参与[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1期
3 乔依德;徐明棋;;加强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3期
4 阎学通;;荀子的国际政治思想及启示[J];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01期
5 阎学通;;国际领导与国际规范的演化[J];国际政治科学;2011年01期
6 江涌;论美国的新金融霸权与经济繁荣[J];经济评论;2002年03期
7 何帆,李婧;美元国际化的路径、经验和教训[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1期
8 王湘穗;;币缘政治:世界格局的变化与未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4期
9 陈平;管清友;;大国博弈的货币层面——20世纪60年代法美货币对抗及其历史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4期
10 张宇燕;;角逐货币霸权[J];商务周刊;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政;;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作用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成本分析[J];北方经济;2011年16期
2 邓峰;;日苏邦交正常化新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3 李晓娴;;东亚合作的构建——论进程中的东亚地区主义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兼存[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4 李韫;;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和战略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12期
5 汪淑珍,鲁世巍;美元霸权重振战略述评[J];当代亚太;2005年03期
6 王玉主;;亚洲区域合作的路径竞争及中国的战略选择[J];当代亚太;2010年04期
7 周方银;;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战略互动[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8 刘中伟;沈家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研究前沿与架构[J];当代亚太;2012年01期
9 具天书;;“东亚共同体”建设的障碍与出路:韩国的视角[J];当代亚太;2012年01期
10 董君;;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中的货币霸权转移[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键;;光复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日台贸易重新启动过程之探析[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孙海霞;货币国际化条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吴晓芹;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王艳红;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成因、影响与现实借鉴[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5 李智;货币金融版图的国际区域扩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如;国际货币秩序的演化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7 逄爱成;冷战后美元霸权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邓峰;美国对日经济复兴政策与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1948年—1955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何英莺;论战后日美军事同盟中的摩擦关系[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李锦元;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合作[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燕;美元困境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赵倩;21世纪初美元国际地位变化及其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冀广起;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路向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海锋;冷战后日蒙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D];西南大学;2011年
5 田苗;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协同推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魏巍;互惠互利:改革开放初期的日本对华经济援助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许玉宾;国际货币协调机制的发展趋势[D];外交学院;2011年
8 何谐;简析金融外交的不平衡性[D];外交学院;2011年
9 吴书新;人民币国际化下我国黄金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10 罗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条件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皖南;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投资效应分析[J];当代亚太;2004年09期
2 门洪华;;中国东亚战略的展开[J];当代亚太;2009年01期
3 孙学峰;黄宇兴;;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秩序演变[J];当代亚太;2011年01期
4 思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现状和前景[J];东南亚;1996年04期
5 黄梅波;熊爱宗;;特别提款权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8期
6 徐明棋;国际货币体系缺陷与国际金融危机[J];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07期
7 何帆;危机之后的亚洲货币合作[J];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Z1期
8 王信;;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货币博弈的强与弱[J];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04期
9 任晓;;论东亚峰会及与美国的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07年04期
10 阎学通;;荀子的国际政治思想及启示[J];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Z,
本文编号:2320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32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