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博士开题报告模板

发布时间:2017-01-05 10:47

  本文关键词: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我国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学位制度一般笼统称为硕士和博士。但是,欧美大学的研究生学位,每一个都要其清楚的定义和严格的划分,其中包括基础课范围,专业课时要求,研究内容,研究生资格,学术评审等等。一般的意义上,只要确定博士的名称,即可以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定找到其准确的定义。

  博士开题报告模板一:

  一.选题原则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

  2.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3.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4.要结合导师的科研任务进行选题。

  5.要根据研究方向及自己的基础和特点,在查阅文献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论文题目或选题范围,并与导师共同确定。

  二.基本要求

  1.查阅文献资料博士生一般不应少于50篇,硕士生一般不应少于30篇。

  2.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开学初进行,硕士生的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开学 初进行。

  3.书写格式:

  (1) 论文题目(或选题范围)

  (2) 国内外在这一领域已进行的工作及前沿的主要问题

  (3) 课题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以及可能达到的水平

  (4) 研究工作具有新意的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5) 研究过程中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和措施

  (6) 所阅读的文献、资料(另附清单)

  (7) 论文工作安排

  4.开题报告通过后,可进入论文工作实施阶段。未获通过者,可在1~2月内补作开题报告。

  5.研究生先按此要求书写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开题报告通过后,再书写到此表上。

  博士开题报告模板二: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我国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一、选题背景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民间金融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广泛存在。在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大都是民营的,并不区分民营和公营,因此民间金融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和支柱;而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正规金融体系往往不健全,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民间金融大量存在,并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民间金融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民间金融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产生的历史背景、制度背景以及文化传统的不同,使得中国的民间金融又呈现出自己的独特民间金融在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夏商时期民间金融就己经产生,从春秋时的实物信贷到唐宋时期的纸币再到明清时期的钱庄票号兴盛,民间金融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民营经济一度被禁止,与之相对应,民间金融也失去了存在的空间。虽然民间金融被取缔了,但客观上一直存在,并对中国经济发挥了重大作用。改革幵放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民间金融,就不可能有现如今发达的中国民营经济。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壮大,一方面反映了资金市场的强大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现阶段金融体制的不合理,正规金融己经无法满足广大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根据相关统计,现如今我国民营经济己经占到中国GDP总量的66%,民营企业的税收贡献率高达71%,社会投资占总投资的45%,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80%以上,完成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以上数据表明广大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与民营经济巨大的贡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信贷支持。根据全国工商联的调查显示,规模以下的小企业90%没有与正规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微小企业95%没有与正规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而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它们都面临着较大的融资缺口,因此这些民营企业除了依靠自我融资以外,还对民间金融产生了强烈的制度需求。正规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受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往往不能获得贷款者的全部信息,无法预知贷款者的全部行为,因而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这是正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内在困境。由于无法满足融资者的借贷需求,因而正规金融市场是无法严格出清并且效率低下的。在这种情况下,为民间金融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土壤。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民间金融组织本身具有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难题,从而可以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从契约治理机制来看,民间金融具有提供隐含保险、信任替代实物抵押、社会约束与自我约束等一系列非正式契约实施机制,正是这些私人治理机制的存在使得民间金融活动在特定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效率。这里的私人治理机制即社会资本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信任、声誉、社会规范等机制,这些机制共同作用并促进了民间金融的发展。民间金融内生于民间,是自下而上的金融制度创新,是基层民众融资需求的表达。民间金融屡禁不止,并不断发展壮大,说明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和社会基础,单纯的打压不能从根本上消灭民间金融,只能使其以更隐蔽的方式运行,更加难以监管,滋生犯罪活动,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3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民间金融的态度也逐渐转变,由过去的坚决取缔、放任自流到逐步认可,为民间金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3年,第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十三大社会资金与中小机构的重组改造,在加强监管和保持资本金充足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各种所有制企业”。为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国内学者对民间金融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我国民间金融进行现象描述阶段,缺乏对其运行、发展的内在机理的深入剖析。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民间金融的发展运行机制。将社会资本引入民间金融发展的研究,突破了以往民间金融研究的理论框架,为民间金融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视角,是对民间金融理论研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人研究的局限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有助于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刻认识民间金融发展问题,促进民间金融规范发展实践与政策倾向无不例外地暗示着民间金融的发展趋势,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体系,以破解长期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金融难题。因此,作为一种底层改革,民间金融的兴起对中国整个金融制度的变迁意义重大。民间金融是内生的金融体系,应考虑从内生金融需求角度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强调内在的演进逻辑要比外在的架构或者重组更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揭示民间金融发展过程中内生的金融需求和供给的规律,并结合民间金融发展过程中运行机制及效率,寻求民间金融在金融体系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现实途径。民间金融的合理发展对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正规金融机构由于选择信贷配给从而降低了配置效率,而对选择市场进行的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和农户关联性探讨,把握民间金融对民营经济金融支持的效应使本文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同时,民间金融虽然具有对经济发展的“内生性”,但由于政府的压制出现非规范性,两方面的综合作用导致民间金融内部运营风险的生成、积聚和扩散,存在风险隐患,,通过对民间金融深入调研有助于规范、引导和促进其规范发展。

  (2)为规范民间金融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促进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深化民间金融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贷支持,因此民间金融的发展问题也就显得更加重要。运用社会学的分析方法,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研究民间金融发展问题,有利于对民间金融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研究,特别是当代社会学的发展吸收了许多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这样的以多视角角度对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各种参考,使问题获得更加圆满的解决。通过系统研究我国社会资本与民间金融发展的关系,提出培育我国的社会资本和促进民间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有助于促进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深化,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理论和政策借鉴。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的概念是由社会学家正式提出的。20世纪初,美国学者赫里芬和大卫最早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5但并没有对其作出具体地阐述。直到1983年,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才系统阐述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布迪厄于1983年发表了《资本的形式》一文,对社会资本这一概念首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6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熟识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中的社会成员身份有关。它从集体拥有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提供支持,在这个词汇的多种意义上,他是为其成员提供信用的‘信任状’”。布迪厄于1992年对社会资本的概念作了进一步阐述,“至于社会资本,则是指某个人或是群体,凭借拥有一个比较稳定,又在一定程度上制度化的相互交往、彼此熟识的关系网,从而积累起来的资源的总和,不管这种资源是实际存在还是虚有其表的”。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源的总和,既包括真实资源,又包括虚拟资源,既包括实际存在的资源,又包括潜在未发生的资源,是一种资源的集合体,其产生是由于拥有制度化关系,而且包括此关系形成的网格。布迪厄对社会资本的产生、形成、保存和积累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描写,还研究了社会资本与其他资本形式的转化关系。布迪厄的贡献在于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了社会资本,布迪厄对社会资本的定义是功能性的,强调社会资本对个人和集团的资源性质,为之后社会资本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铺平了道路。其后对于社会资本的研究重点是对社会资本概念和范围的确定,以及社会资本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首先在社会学领域对社会资本进行详细界定的是美国社会学者科尔曼。科尔曼继承了布迪厄的功能性定义,强调社会资本对个人获得资源的重要作用,科尔曼的创新之处在于以社会资本为工具将“理性行为”假设引入组织分析。

  在经济学领域使用并阐述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的还有经济学家格林.洛瑞(1997)。洛瑞认为社会资本同经济学领域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概念一样,是可以产生收益的资源之一。这种资源广泛存在于社会中,包括家庭关系与社区的社会组织之中。洛瑞所研究的社会资本是指人们之间自然形成的理解、信任和交往等关系网络,它有助于所有者获取社会中有价值的资源和利益,用以保持社会的公平。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拉泽对社会资本的经济作用的研究更为具体。他把社会资本定义为是由个体出于私人动机而投资形成的,能够带来市场和非市场效益的资源存量,并釆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社会资本的投资,包括如何对社会资本投资的效果进行判断,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E奥斯特罗姆则在社会资本应用于个体合作以克服集体行动困境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关于互动模式的共享知识、理解、规范、规则和期望,在群体中的个人利用这种模式来进行经常性活动,同时奧斯特罗姆还分析了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四个方面的差异,并运用博弃论在实际案例中讨论了社会资本的形成过程。美国学者弗拉西斯?福山主要从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福山认为经济学家在分析时应对社会资本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不仅仅只考虑传统的资本形式。他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非常关注,并将其作为对社会资本研究的重点。他认为社会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甚至超过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价值。信任程度越高,组织创新的概率越大。福山在《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一书中这样写到:“社会中存在高度信任感,能够促进大规模企业的产生,如果大科层组织能够透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小一点的公司慢慢转型并加入他们的网络,这时候拥有高度信任感就如虎添翼了。” 在此基础上,福山对社会资本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论证,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增长,百分之八十的原因是由于利己主义和市场机制,其余百分之二十的原因则是取决于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并阐述了信任影响经济增长的具体途径。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包括七部分内容。第一章是导论。本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框架,指出了论文的主要创新。第二章是社会资本理论相关研究综述。第一节从经济学视角和社会学视角分别对社会资本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科学的界定。第二节分析了社会资本的特性,社会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表现与存在形式,与其他资本形式相比既具有共同的特征,也具有其独特的特性。第三节对社会资本的层次进行了划分,将社会资本的层次分为微观层次社会资本和宏观层次社会资本。第四节介绍了两种社会资本的测量方法,一种是基于主要成分测量,另一种是基于不同层次的测量。第三章是民间金融的界定、生成与发展。第一节通过对既有研究的评述对民间金融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研究对象的范畴,然后从金融抑制、信息不对称和制度变迁三个方面阐述了民间金融的产生逻辑,从而为后文的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二节首先介绍了民间金融从兴起、兴盛、调整到复兴的四个发展阶段,然后集中讨论了我国民间金融的几种较为典型的组织形式,最后对我国民间金融的规模进行了大致的估算,并分析了民间金融的结构。第三节以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为例描述了民间金融向现代金融演进的不同路径安排,为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第四节探讨了我国发展民间金融的重要意义,民间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具有不可或缺性。第四章是民间金融发展的社会资本作用机制及效应研究。第一节系统分析了三种民间金融发展的社会资本作用机制:信任机制、声誉机制和规范机制,这些机制共同作用并促进了民间金融活动的发展。第二节详细阐述了社会资本作用于民间金融发展产生的影响效应,一是克服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二是替代抵押品,加强契约稳固性;三是基于社会网络,降低融资风险;四是体现互惠期望,促进民间金融发展。第三节首先提出了信任半径的概念,分析了社会资本作用机制的效用范围,说明了民间金融由血缘到地缘再到业缘的演进规律,然后对信任半径、社会资本作用机制的效用范围与民间金融组织的演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民间金融组织化程度越低,社会资本作用机制的约束力效用就越强,反之,民间金融组织化的程度越高,社会资本作用机制的约束力就越弱。最后通过两个案例描述了民间金融发展的边界。第五章是社会资本与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第一节建立了社会资本与民间金融发展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了民间金融交易中贷款人在社会资本约束机制下融资行为的博弃策略选择,分析了社会资本在提高民间金融融资效率、促进民间金融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对社会资本与我国民间金融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证实了社会资本在促进我国民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六章是培育社会资本规范民间金融发展的对策。第一节指出了丰富的社会资本是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节介绍了我国目前社会资本的现实状况,我国存在社会资本不足的现象,这种状况限制了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影响社会资本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三节提出了培育了社会资本规范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具体对策,通过加强信用建设、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多层次的民间金融监管体系、建立民间金融风险控制的配套机制等措施来更好的引导民间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第七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和不足之处,指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致谢 5-6

  摘要 6-8

  ABSTRACT 8-10

  1 引言 14-24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4-18

  1.1.1 选题背景 14-16

  1.1.2 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6-18

  1.2 论文的逻辑框架和主要内容 18-20

  1.2.1 论文的逻辑框架 18-19

  1.2.2 论文的主要内容 19-20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 20-24

  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 20-21

  1.3.2 论文的主要创新 21-24

  2 社会资本理论相关研究综述 24-40

  2.1 社会资本的概念 24-28

  2.1.1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资本 24-26

  2.1.2 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资本 26-28

  2.2 社会资本的特性 28-32

  2.2.1 社会资本与其他资本形式的共同特性 29-30

  2.2.2 社会资本独有的特性 30-32

  2.3 社会资本的层次 32-34

  2.3.1 微观层次社会资本 32-33

  2.3.2 宏观层次社会资本 33-34

  2.4 社会资本的测量 34-40

  2.4.1 基于主要成分的测量 34-36

  2.4.2 基于不同层次的测量 36-40

  3 民间金融的界定、生成及发展 40-74

  3.1 民间金融的界定及生成 40-48

  3.1.1 民间金融的界定 40-43

  3.1.2 民间金融的生成逻辑 43-48

  3.2 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实践 48-61

  3.2.1 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阶段 48-49

  3.2.2 我国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 49-59

  3.2.3 我国民间金融的规模与结构 59-61

  3.3 各国(地区)民间金融的演进历程 61-70

  3.3.1 美国 61-64

  3.3.2 日本 64-67

  3.3.3 中国台湾 67-70

  3.4 发展民间金融的重要意义 70-74

  3.4.1 民间金融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70

  3.4.2 民间金融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70-71

  3.4.3 民间金融促进正规金融机构发展,完善金融市场 71

  3.4.4 民间金融支持“三农”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71-74

  4 社会资本对民间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及效应研究 74-94

  4.1 社会资本对民间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 74-81

  4.1.1 信任机制 74-77

  4.1.2 声誉机制 77-80

  4.1.3 规范机制 80-81

  4.2 社会资本作用于民间金融发展的影响效应 81-86

  4.2.1 克服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 81-83

  4.2.2 替代抵押品,加强契约稳固性 83

  4.2.3 基于社会网络,降低融资风险 83-84

  4.2.4 体现互惠期望,促进民间金融发展 84-86

  4.3 社会资本作用机制的效应范围 86-89

  4.3.1 信任半径与社会资本作用机制的效用范围 86-87

  4.3.2 社会资本作用机制的效应范围与民间金融组织的演化 87-89

  4.4 民间金融的发展边界 89-94

  5 社会资本与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 94-109

  5.1 社会资本与民间金融发展模型 94-98

  5.1.1 基本假设 94-95

  5.1.2 求解过程 95-98

  5.2 社会资本、民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98-109

  5.2.1 模型设定 101

  5.2.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01-103

  5.2.3 研究方法及实证检验结果 103-107

  5.2.4 结论与启示 107-109

  6 培育社会资本规范民间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109-123

  6.1 丰富的社会资本是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 109-110

  6.2 我国存在社会资本不足的现象 110-112

  6.3 培育社会资本规范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112-123

  6.3.1 基本思路 112-114

  6.3.2 具体做法 114-123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123-126

  参考文献 126-132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江曙霞,马理,张纯威.中国民间信用——社会文化背景探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赵会玉.农户金融需求、二元金融与农村金融:一个理论综述m.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 (6).

  [3]罗纳德.I .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4]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5]姜旭朝.中国民间金融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6]江曙霞,秦国楼.现代民间金融的政策与思考[J].决策借鉴,2000(4).

  [7]袁中红,林平,张建军.从民间借贷到民营金融:产业组织与交易规则m.金融研究,2002 (10).

  [8]陈蓉.论我国民间金融管制的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8.

  [9]姜旭朝,丁昌锋.民间金融理论分析:范畴、比较与制度变迁[J]金融研究,2004 (8).

  [10]髙发.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6 (2).

  [11]诸葛售.民间金融——基于温州的探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2]毕德富.宏观调控与民间借贷相关性研究[J].金融研究,2005 (8).

  [13]高新波,张军田.金融抑制还是信息优势——重论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根源[J].商场现代化,2006 ( 4).

  [14]杨瑞龙.论制度供给[J].经济研究,1993 ( 8).

  [15]王曙光.经济转型中的金融制度演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6]陈硕,李孟刚.发展民间金融助力中小企业融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 (4).

  [17]冯兴元,何广文,赵丙奇.民间金融风险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8]相玲,张晓霞.规范引导民间集资行为,鼓励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兼论集资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J].银企信用,2011 (3).

  [19]张希慧.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9.

  [20]陈亮.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

  [21]郭沛.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估算[J].农业经济问题,2004 (2).

  [22]贺力平.合作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管理世界,2002 (1).

  [23]张亦春,甘少浩.德、美、日农村合作金融比较[J].金融与经济,2001 (12).

  [24]钱颖一,黄海洲.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的稳定与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 (5).

  [25]熊继洲,罗得志.民营银行:台湾的经验与教训[J]金融研究,2003 (2).

  [26]科尔曼.人力资本创造中的社会资本,载帕萨.达斯古普特、伊斯梅尔.萨拉戈尔丁:《社会资本 个多角度的观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7]福特.布朗.托马斯.社会资本理论综述m.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 (2).

  [28]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9]罗伯特.普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0]亚历山德罗.波茨.社会资本:在现代社会学中的缘起和应用,载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37.

  [31]爱德华.格拉泽.社会资本的投资及其收益[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 (2).

  [32]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

  怎么写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参考~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项“格式”的规定。
 

  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二、

  1、

  2、

  3、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七、教研室可行性论证结论

  参考范文:
 

相关文章:

1.怎么写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4.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开题报告

5.开题报告的方法窍门

6.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方法

  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参考~
 

  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中共中央党校

  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题目: 关于中国政府政府职能转变紧迫性的思考

  姓名:

  导师:

  专业: 经济管理

  年级:

  中共中央党校

  2009年 09月 01日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学术准备情况)

  (一)选题目的

  1、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和探讨,深化对公共管理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探求公共管理理论对加强政府职能转变的作用和意义。

  2、通过对中国政府政府职能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并提出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和建议。

  3、系统检验自己参加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学习以后,在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方面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方向的研究能力。

  (二)选题意义

  1、对该课题的研究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2、研究该课题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解决当前最突出的经济和社会矛盾的迫切需要。

  3、对该课题的研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学术价值

  1、研究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建设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体系,实现政府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标准化和法制化具有重要意义。

  2、丰富和完善我国在政府职能转变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加快推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四)研究现状

  1、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一步步完善,要求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外压力越来越大,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和报告也进入一个繁荣期。

  2、“中国政府应尽快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以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现的一系列国际国内新情况。”这是目前国内外一直公认的观点。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不仅是对我国加入WTO的承诺的兑现,也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显得尤其艰巨,当前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比较多,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政府是由“效率型”向“效能型”政府转变还是由“全能型”向“有限型”政府转变或者是指令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3、目前学术界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职能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进行合理转变以及转变后的政府主要实现什么功能。

  (五)个人准备

  1、材料准备情况:搜集并阅读的论著主要有:金太军:《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当代中国政府管理与社区治理丛书》、《转变政府职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叶劲松:《转型期的地方政府职能与管理方式》;朱光磊《现代政府理论》;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邹伟《政府职能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张E,杨芸:《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探讨》;顾艳君《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政府职能定位》。

  2、研究的主要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与政府职能转变相关的文献来获得资料,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理论依据,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正确的对策、观点。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常识问题.概括起来开题报告就是对有关论文题目的现有文献进行评论,一般侧重于现有文献的缺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参考~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立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2、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群的cayley图及其hamilton圈及路径的存在性问题,主要是对一些特殊和常用的群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3、立题意义:1.将高度抽象的群具体化,变成对应于群的结构的可见模型.2.本文在两个现代重要学科"群论"与"图论"之间建立了联系.3.本文还让我们对群的一些"老朋友"——循环群,两面体群,群的直积,生成元及其运算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复习.4.更重要的是,研究该问题会让你觉得趣味横生.

  4、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将一些特殊的群的图形表示及其hamilton圈及路径的存在性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试着从图形中证明我们已熟悉的定理并推出一些结果.对hamilton群中hamilton路径及cayley({(a,0),(b,0),(e,1)}:q4+zm) 中hamilton圈的存在性,对图cayley({(a,0),(b,0),(e,1)}: q8+zm) 中hamilton圈的存在性进行了证明.总结一下有两个生成元组成的无向cayley图及其相关性质,特别的对s6的cayley图及其hamilton圈的存在性进行了讨论.

  5、立论根据及研究创新之处:在本文中引进了群的cayley图的概念并对一些常用的群进行研究及归纳.研究群的cayley图会使我们对抽象的群有形象化的认识,观察一些特殊群cayley图的优良性质.研究该题不仅可以对循环群,两面体群,群的直积,生成元及其运算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复习,而且觉得十分有趣.

  研究创新之处就是将特殊群的一些cayley图表示出来,并且通过图来观测群与群之间的关系(比如群的直积),对一些特殊群的hamilton圈及路径的存在性进行证明与推广.比如hamilton群,q4+zm, q8+zm,s6的cayley图及其hamilton圈的存在性.

  6、考文献目录

  1蒋长浩,图论与网络流,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XX.7

  2 i.grossman w.magnus, groups and their graphs

  3 igor pak and rados radoicic, hamilton paths in cayley graphs

  7、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

  2月初——2月底将林老师给与我的材料进行研究

  3月初——3月中旬查阅相关资料

  3月下旬定下论文方向,并开始定稿.

  4月初定好初稿,在林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和纠正.

  5月上旬论文完成.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范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参考~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任何专业技能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基础知识学习之上。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艺术教育作为一项专业技能教育,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眼中的热点。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现在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基本知识掌握较差,再加上艺术院校在录取生源时比较看中学生的艺术能力,对文化基础知识要求比较低,所以造成艺术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为了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不出现瘸腿现象,加强艺术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显得比较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学者普遍关注艺术教育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完满性发展,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从情感、意志、情绪、伦理各方面对学生的人格做全面的规划和引导,使之在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进而成为一个完善的社会人。这体现了艺术教育应从过去培养单纯的专业人才转变为培养专业人文者。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必然引起艺术教育一系列课程的改革与整合。学者认为崇尚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应该是艺术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离不开人文教育。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艺术院校是文化艺术的摇篮,是一片弘扬人类文明的沃土,更应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作为最根本的任务。但遗憾的是,我们一直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培养,片面强调实用技术教育,忽略人文教育,可能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技术纯良的工具人。有学者认为,人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也有学者认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搞清楚他的发展方向和基本任务。艺术学科建设不能是粗放式的,而应该讲究精品效应。单科艺术院校培养艺术家,综合大学则要致力于培养艺术理论研究者,在这样的双轨制下全面发展,深入研究,进行改革,注重交叉学科,从宏观的角度对艺术教育进行整体研究,确立艺术学科的地位。要清晰的认识到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向在校的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提高整个大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南开大学文学院的杨岚博士认为素质教育系列中的艺术教育应更突出其心育、情育、美育的功能,发挥其作为文化平衡和文化创新因子的作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她认为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大众性普及性的艺术理论、艺术历史、艺术鉴赏教育,着力点放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放在对专业化教育、机械性文化、技术性理性构成强有力的文化制衡上。论文范文

  自己的见解:

  笔者认为,艺术教育中重视文化素质无可厚非,因为任何技能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基础知识和文化密不可分,艺术教育也是建立在基础文化知识之上的。但是,现在学者们的研究只盯在论理上,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和论证。其实,从实证的角度更能说明艺术教育中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和地位更应如何。所以,作者对艺术教育需要哪些文化知识进行了分析和重构,也愿更好的为艺术教育中渗透文化素质建言献策。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艺术教育中文化素质缺失及其表现

  (一)历史文化知识缺乏,吸收借鉴人类先进文化的自觉意识不强,文化底蕴支撑薄弱

  (二)哲学知识不足,创新思维迟钝,思想僵化

  (三)文学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不高,人文情怀不足,人格影响力欠缺

  (四)心理学伦理学知识欠缺,精神意志不够坚定,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不强

  二、艺术教育中增强文化素质的思考

  (一)将审美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二)突出审美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正确审美观的作用

  (三)强化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社会责任感相联系

  三、结语

  主要研究方法:访谈法、调查法、归纳法、演绎法、经验总结法等。

  1、以定性研究为主,辅以定量分析

  2、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

  3、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本文关键词: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我国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4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34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4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