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反思金融主义:一个历史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12-11 19:23
【摘要】:当传统的金融服务功能脱离了实体经济而独立运行,便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制度,这就是本文所称的金融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下通过生产货物和提供服务创造并保有财富的方式不同,金融主义为金融机构自身利益服务,仅仅关注金融及资本市场的交易本身,逐步放弃了为实体经济融资的服务功能。2007年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对金融与资本主义之关系的反思。本文在提出金融主义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主义的理论渊源,梳理了金融主义的发展历史,揭示了金融主义的危害,进而得出结论认为:必须终结金融主义,回归资本主义。因为金融主义导致当代人劫掠后代人财富并危害国家安全,本质上是不道德的。
[Abstract]:When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service function runs independently from the real economy, it produces a new economic system, which is called financialism in this paper. Unlike the way in which wealth is created and retained in the capitalist system by producing goods and providing services, financialism serves the self-interes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cusing solely on the transactions in the financial and capital markets themselves. It gradually abandoned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financing for the real economy. The financial crisis that bega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7 caused people to refl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e and capitalism. On the basis of putting forward the concept of financialis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financialism, comb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ism, reveals the harm of financialism, and conclud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put an end to financialism. Return to capitalism. It is inherently immoral for the present generation to rob future generations of wealth and endanger national security.
【作者单位】: 美国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学;清华大学法学院;黑龙江大学;
【分类号】:F8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伟朗;欧洲货币市场的性质及其活动[J];世界经济文汇;1983年02期

2 陈道丽;试论我国金融交易报告制度的完善[J];西南金融;2003年10期

3 林伟;;企业生财新机会[J];理财杂志;2006年02期

4 范祚军;马进;;金融交易协调可靠性与金融体系脆弱性缓解[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顾海峰;;经营性金融创新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6 高敏雪;;“华尔街”与“主街”[J];中国统计;2008年12期

7 洪佳和;孙小系;吴丕斌;;社会资金融通总量结构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1993年05期

8 刘挺军;中日金融结构比较及其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J];经济评论;1996年04期

9 黄敏,徐开东;国有银行金融交易结构比较与其金融风险状态分析[J];统计研究;1999年06期

10 ;宁波中行多应用金融IC卡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信用卡;2010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志武;;认清金融经济本质[A];“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中国经济与中国股市”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2 曹亚雄;;金融危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当代反思[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武巍;刘卫东;;东部发达地区本地金融市场培育与形成机制研究——以浙江上虞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刘方健;;东西方纸币产生条件的比较研究[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

5 戴根有;;正确认识征信体系建设中的几个问题[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滨下武志;朱荫贵;;19世纪后半期外国银行操纵中国金融市场的历史特点——及其与上海金融危机的联系[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7 郭敏;;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经济学分析纲要[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杨大楷;范飞龙;;信用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创新的基础[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张亦春;许文彬;;金融全球化、金融安全与金融演进——一个基于新兴古典范式的理论分析[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其庆;;金融全球化的成因与特征[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欣;金融交易所履程阶段股指期货年内出世[N];经济观察报;2006年

2 邵海峰;“新华08”金融交易服务平台在连推广[N];大连日报;2007年

3 宋兴华;金融交易所会员结构将分层化[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4 张正华;中国黄金市场:从商品交易走向金融交易[N];金融时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 郭凯;多元议题需有先后序列[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郭田勇;金融交易所不应是回避矛盾的产物[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7 白俊峰;推动“新华08”平台建设 拓宽金融信息业务[N];天津日报;2008年

8 李俊;国务院批准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筹建[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申林英;金融交易所最迟将在9月挂牌[N];证券日报;2006年

10 李俊;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开始筹建[N];经理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梁智勇;全球化背景下通讯社在金融交易服务平台的博弈[D];复旦大学;2009年

2 朱南松;现代化进程中的货币功能[D];复旦大学;2007年

3 陈怡君;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与金融监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林辉;现代金融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5 胡士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李新彬;转型期中国金融制度区域化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卢春山;全球交易与资本流动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王鸿运;金融体系的比较、内生演进与中国的选择[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利;碳金融交易风险及其防控[D];吉林大学;2012年

2 缪小眉;基于金融交易客体权利性质的金融脆弱性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3 曹蓉珍;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赵平飞;欧盟排放权交易体制下碳金融资产定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勇;“世界金融史上的革命”:论十七、十八世纪英国金融体系的形成[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延军;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机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史群;消费者使用电子银行行为研究及其在江西省工行的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李洁;金融情报机构国际比较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严效民;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制度约束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俊;我国居民储蓄与利率变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73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373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6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