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亚洲国家汇率决定:基于汇率联动可行性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15 00:14
【摘要】:2000年以来,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五国汇率总体呈升值趋势,相关度较高,初步具备联动特征。本文从汇率决定理论入手,分析五国汇率的影响因素,并论证五国汇率决定过程中的异同点。我们发现,上述五国虽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尽相同,但对每一个国家,其货币供应量、GDP、利率、汇率、贸易顺差与美国对应指标的差额,能够形成协整关系,并且除日本外其他四国的短期均衡能够逐步向这种长期均衡自动收敛。据此,本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模拟出2011年至2018年各国的汇率走势,分析了五国汇率的波动情况,发现五国汇率的中心正从新加坡逐渐转向中国。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未来各国汇率实施联动的可行性,并得出初步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Abstract]:Since 2000, the exchange rates of China, Japan, Malaysia, Singapore and Thailand have generally shown a trend of appreciation, with a high correlation and preliminary characteristics of linkage. Starting with the theory of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xchange rate of the five countries, and demonstrat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process of determining the exchange rate of the five countries. We find that although the macroeconomic policy orientations of these five countries are different, for each countr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ney supply, GDP, interest rate, exchange rate, trade surplu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dicators of the United States can form a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sides Japan, the short-term equilibrium can gradually converge to this long-term equilibrium.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simulates the exchange rate trend of different countries from 2011 to 2018, analyzes the fluctuation of the five countries' exchange rate, and finds that the center of the five countries' exchange rate is gradually shifting from Singapore to China.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xchange rate linkage in the future, draws a preliminary conclus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224;F8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松奇;史文胜;;论汇率的决定机制、波动区间与政策搭配[J];财贸经济;2007年04期

2 周念利;;欧洲货币一体化中的财政约束研究——基于价格水平的财政理论(FTPL)视角[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锐;;新兴市场国际资本逆转问题的观察与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杜雪明;王高尚;陈其慎;徐铭辰;;论购买力平价在资源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3 周丽;展之爱;;中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肖海霞;;我国频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7年12期

5 刘慕华;;比较优势理论:从静态到动态的演绎路径[J];经营管理者;2010年24期

6 孙刚;;汇率二重性与当代汇率决定模型[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8期

7 毛其淋;;CAFTA框架下的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贸易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张屹山;孔灵柱;;基于权力范式的汇率决定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9 黄志刚;陈晓杰;;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空间评估[J];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0 詹欣;;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应对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剑辉;祁漫塔格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洪霞芳;中国兔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薛永刚;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焦武;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郑宇晟;基于电信信息服务市场结构问题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6 谷宇;人民币汇率体制变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骄骄;基于产业内贸易的中韩产业竞争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蔡文静;山东省出口商品结构的实证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3 高志影;国际大豆市场行情分析及中国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4 侯志鑫;中国和东盟五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卢寅昊;中美劳动成本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畅;本币升值导致泡沫经济的机理及宏观调控[D];湖南大学;2008年

7 郝丽;我国汇率对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8 李凌志;基于中日韩贸易圈效应的次区域合作模式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李艳;东亚货币合作中人民币的地位与作用分析[D];辽宁大学;2009年

10 晁岱涛;中国与中亚国家构建自由贸易区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利平;财政约束与价格水平决定:FTPL的一个批判[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2期

2 龚六堂,邹恒甫;财政政策与价格水平的决定[J];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3 周茂荣,周念利;论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框架下的财政约束与改革趋向[J];欧洲研究;2004年04期

4 张玉柯,范幸丽,史晨昱;关于欧洲《稳定与增长公约》的理论争论[J];世界经济;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远;;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7年02期

2 陈新;马来西亚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04期

3 尹亚红;何泽荣;;基于货币替代的汇率决定模型及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04期

4 潘国陵;货币主义汇率决定理论的数学不严密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孙立;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J];求索;2003年05期

6 戴振旗;;人民币汇率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及实证[J];统计与决策;2005年21期

7 胡波;吴昼平;沈叶丹;;宏观经济变量与股价指数的协整关系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王健;;货币供应量与股市的互动机制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15期

9 邹高禄;国内生产总值对建筑业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袁象,王方华,曹范愚;协整关系对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的影响[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升;何凌云;周曙东;张维娜;;大商所豆一与豆粕期货合约价格的协整性分析[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宏瑾;高晓红;纪淼;;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巍;;过度货币供应下的通货膨胀、证券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收益——来自中国的证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4 李泳;王之堂;;中美双边投资促进其经贸发展的实证检验[A];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C];2008年

5 陈杰;张卫涛;;中国城镇居民资产如何影响消费:理论与经验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6 钱争鸣;郭鹏辉;;金融DIVISIA指数与中国货币增长率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A];2007-2008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9年

8 胡凯;甘筱青;;中部地区物流投资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协整分析[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于溯泳;;中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在商品和服务出口分类基础上的实证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武茗;;物流业对安徽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小明;投资房产如何坐享升值[N];经济参考报;2000年

2 记者 卢元强;地产升值看四环十大物业[N];财经时报;2000年

3 徐旭忠;重庆房地产升值空间大[N];经济参考报;2002年

4 童海华;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记者 徐园;我的钱袋,何处安放?[N];浙江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赵亮;凤凰城二期升值不升价[N];信息时报;2002年

7 张元端;楼市亟需建立流动性屏障[N];中国建设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任晓 周文渊 朱宇 卢铮;信贷增长灼热宏观经济 调控措施或次第展开[N];中国证券报;2010年

9 巴曙松;房地产可有效释放通胀压力[N];证券时报;2003年

10 记者 谷秀军;数据回暖尚需政策协同拉动[N];金融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海林;人民币均衡汇率的估算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2 李文顺;物流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3 高勇;基于中国期货市场的加工企业套期保值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王鹏;以利率为主的多目标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5 陈永伟;似无关回归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常玉春;货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6年

7 薛黎明;中国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8 李松华;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安景文;半参数回归法预测短期焦炭价格[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10 Faiq Mahmood;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林;交通网络集聚与产业集聚协整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杨雪梅;中国货币供应量对投资与消费的影响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 殷锐;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小样本性质及面板协整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郝涛;货币流动性与股票价格[D];复旦大学;2008年

5 任立民;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资产价格的协整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许杰;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福建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D];集美大学;2009年

8 齐菲;中国金融市场中汇率和股票指数的关联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孙蓉;我国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章转轮;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79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379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7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