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
[Abstract]: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e, may induce the persistent change of inflation gap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In this paper, the inflation gap is regarded as the substitution variable of inflation persistence, and the new Keynesian mixed Phillips curve model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ersist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inflation from 1996 to 2010.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n the persistence of inflation gap is analyzed by using Blanchard-Quah structure decomposi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models evaluate the persistence of inflation gap in China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existing studies. When the impact of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was weakened to zero, the inflation gap was 3-, 3quarters, respectively, and the short-term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on the persistence of the inflation gap was positive, while the impact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was negative. In genera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industries weakens the persistence of inflation gap, the role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is more significant, and the third industry strengthens the persistence of inflation gap.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on inflation gap persistence is the first, third and second industries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control inflation must consider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factor's influenc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与中国经济平衡增长研究”(课题批准号:10JJD790003)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的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F121.3;F822.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成思;刘志刚;;中国通货膨胀率持久性变化研究及政策含义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2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3 刘斌,张怀清;我国产出缺口的估计[J];金融研究;200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秋石,李国民;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发展与启示[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彭勇,杨灿;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估计[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3 朱睿博;;从货币供应量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赵进文,高辉;中国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的模型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1期
5 齐鹰飞;;新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一个基本模型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6期
6 刘康兵,申朴,李达;利率与通货膨胀:一个费雪效应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3年02期
7 贾德奎,胡海欧,黄燕;西方经济学界货币政策规则理论述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1期
8 段进;曾令华;朱静平;;我国股市与货币需求的相互影响分析及政策涵义[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1期
9 杨继红;王浣尘;;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响应股市泡沫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3期
10 张松,王勇;论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联互动[J];财贸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剑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强弱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1999年的计量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2 周素芳;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宋剑斌;资产价格泡沫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樊明太;金融结构与货币传导机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王玉宝;股票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6 向祥华;货币政策规则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7 郭万山;通货膨胀钉住制度下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研究[D];辽宁大学;2004年
8 耿中元;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王建国;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6年
10 严维石;美联储信息优势与其货币政策目标[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义;关于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2 周浩;我国通货紧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孙勇;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4 谢曼;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多元化及其阻碍因素分析[D];重庆大学;2003年
5 闫小娜;泰勒规则及其在我国的检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高辉;中国货币政策效果检验与利率市场化建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7 王静;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8 吴小平;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郑小胡;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郑中华;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安;贺聪;;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预期[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2 谢平;经济制度变迁和个人储蓄行为[J];财贸经济;2000年10期
3 李扬;殷剑峰;陈洪波;;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4 杨绍基;我国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05年08期
5 张成思;;短期通胀率动态机制理论述评[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6 刘树成;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J];管理世界;1997年06期
7 张明;透视中国居民高储蓄现象:效率损失和因素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8 臧旭恒,裴春霞;流动性约束理论与转轨时期的中国居民储蓄[J];经济学动态;2002年02期
9 秦朵;;居民储蓄——准货币之主源[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10 赵进文;高辉;;中国利率市场化主导下稳健货币政策规则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学(季刊);2004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凤;彭志超;;海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20期
2 孙宁;徐菊艳;;我国三大产业电力消耗影响因素的分解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3 王康;;基于IPAT等式的甘肃省用水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4 范若兰;;香港和新加坡妇女就业模式比较[J];港澳经济;1996年11期
5 孙建州;;天津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天津经济;2011年07期
6 粟金刚;王维;王,
本文编号:2387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38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