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中国影子银行成因、规模估测及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29 14:06
【摘要】:中国影子银行与美国影子银行相比,具有很多独特性。旺盛的融资需求与居民财富投资渠道的多样化以及金融机构的监管套利,使得中国影子银行在起步之初便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影子银行一方面扩大了金融体系的效率边界和服务群体,缓解了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却具有期限错配、高传染性和隐蔽性等风险属性,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新风险更加剧了影子银行金融风险的复杂程度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在当前"实体经济下行、金融风险上行"的形势下,对中美影子银行的产生背景进行对比分析,对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计量、潜在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进行讨论,提出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监管之道来规范和引导其良性发展的建议。
[Abstract]:Compared with American shadow banking, Chinese shadow banking has many unique features. The exuberant financing dem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esidents' wealth investment channels and the regulatory arbitrag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ke the shadow banking in China obtain great develop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beginning. On the one hand, the shadow banking in China has expanded the efficiency boundaries and service groups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alleviated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the risk attributes of term mismatch, high infectivity and concealment. The new risks brought by Internet finance have exacerbated the complexity of shadow banking financial risks and the instability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al economy is down, the financial risk is going up", the background of shadow banking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and the scale measurement, potential risk and systemic risk of shadow banking in China are discussed. The suggestion of how to adop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ay of supervision to standardize and guide its benign development is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中国民生银行;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402005)
【分类号】:F83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春;;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辨析[J];海南金融;2012年06期

2 陈伟;刘明;林琳;;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形成模式与风险探讨[J];现代金融;2012年07期

3 ;解构中国影子银行[J];资本市场;2013年04期

4 刘满平;;科学对待影子银行[J];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04期

5 张菲菲;;“影子银行”连累银行理财 规范透明是发展正途[J];中国金融家;2013年02期

6 李婷;;我国影子银行的系统风险及监管[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5期

7 张雄杰;;国内影子银行的风险研究[J];商;2013年10期

8 袁齐;;中国式影子银行监管的新思维[J];吉林金融研究;2013年05期

9 王雪玉;;中国影子银行 金融体系的不定时炸弹[J];金融科技时代;2013年04期

10 袁齐;;中国式影子银行监管的新思维[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崔宇清;;影子银行及其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影子银行工具的法律分析[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2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尚玮;;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与法律规制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4 徐宝林;陈澍;;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李真;;“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与法律监管路径[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6 梁涛;;分业监管模式下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邦咨询研究员 贺军;对“影子银行”要一分为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杨冬 邱晨;影子银行问题:中国式次贷危机?[N];证券时报;2011年

3 谭洪涛 蔡春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影子银行影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记者 金立新;对“影子银行”监管如何到位?[N];金融时报;2011年

5 记者 马翠莲;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和规范[N];上海金融报;2012年

6 记者 王宇 王培伟;“影子银行”魅影几重[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7 本报记者 张小平;争议影子银行:对舶来品不宜对号入座[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8 张茉楠;影子银行挑战全球金融监管[N];经济参考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陈莹莹;影子银行“野蛮生长” 繁荣背后暗藏隐忧[N];中国证券报;2012年

10 新金融记者 张晨曲;“影子银行”考验全球监管[N];新金融观察;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3 梁珊(Moka Shan Liang);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田;中国影子银行的功能与风险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年

2 曹静;影子银行的组织形式和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3 胡晗;影子银行系统助推次贷危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姜震;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马先先;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齐淼;中美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监管及比较[D];复旦大学;2011年

7 崔丹桔;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实践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3年

8 战宏;中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徐静;影子银行及监管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郝婧雅;论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法律规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94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394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7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