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存款准备金率频调对银行流动性的政策效应测度——基于2010~2011年12次上调的数据分析

发布时间:2019-03-28 20:03
【摘要】:金融市场的不发达使得存款准备金政策在中国居于重要地位。在2010~2011年间,央行密集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2次以抑制经济过热,为准确测度该政策效果,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第一,存款准备金率与银行贷存比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12次上调有效抑制了银行的流动性;第二,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7364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第三,存款准备金率是银行贷存比的格兰杰成因,而银行贷存比并不是存款准备金率的格兰杰成因;第四,银行贷存比对存款准备金率冲击的响应有4个月的政策时滞。
[Abstract]:The under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makes deposit reserve polic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 In 2010-2011, the central bank raised Statutory deposit reserve ratio 12 times in order to restrain the economic overheating. In order to accurately measure the effect of the policy, an empir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modern econometric methods. There is a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quired reserve ratio and the loan-to-deposit ratio of banks. The 12 increases of the central bank's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liquidity of banks. Second, when the short-term fluctuation deviates from the long-term equilibrium, the non-equilibrium state will be pulled back to the equilibrium state with the adjustment strength of-0.7364; Third, deposit reserve ratio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bank loan-to-deposit ratio, and bank loan-to-deposit ratio is not Granger cause of deposit reserve ratio; fourth, the response of bank loan-deposit ratio to deposit reserve ratio shock has a four-month policy lag.
【作者单位】: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JL023)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2YJC630308) 北京工商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
【分类号】: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任兆璋;于孝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07年02期

2 汪昊;;央行和商业银行视角下存款准备金率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9期

3 李连发;辛晓岱;;银行信贷、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调控:1984—2011[J];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4 夏彩君;;我国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思想战线;2009年S2期

5 任康钰;;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理论分析和现实观察[J];武汉金融;2012年05期

6 杨盛昌;;中央银行频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评价[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詹向阳;郑艳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透视[J];中国金融;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嘉欣;;流动性过剩下的中国货币政策探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王虹;商景良;;货币相对流动性过剩对中国城市房价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J];北方经济;2008年12期

3 代春柳;庄甲;;宏观经济运行下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探究[J];才智;2009年13期

4 何运信;;法定央行独立性的反通胀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现有研究文献的分析[J];财经论丛;2011年01期

5 刘爽;邓正琦;;共建渝鄂湘黔跨省民族地区金融服务体系[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0期

6 陆军;刘刚亮;;资产价格、通胀率与我国流动性过剩规模[J];当代财经;2011年04期

7 彭化非;;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区域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研究:佛山案例分析[J];南方金融;2007年12期

8 阎豫桂;;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新特征:一个流动性的解释[J];南方金融;2008年10期

9 白云;;浅析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股市的影响[J];北方经贸;2008年01期

10 周嫦琦;;应对流动性过剩的货币政策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郑青;中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蕊;流动性冲击与金融稳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檀江来;中国有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刘维奇;金融复杂性与中国金融效率[D];山西大学;2008年

5 刘林;微观产能利用对我国宏观资金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6 封丹华;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紧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7 李卓琳;金融危机与银行流动性创造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薛峰;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秦洋;中国货币流动性失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克芳;九江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董大伟;中兴通讯的价值评估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晓;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潘昭宇;基于信托产品创新的我国信托业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莫君艺;国际收支双顺差与流动性过剩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灿;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场外交易市场构建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7 李程彬;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雯娟;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体系中的流动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周秋红;流动性过剩测度指标及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韩会敏;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智;秦艳梅;;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李阳;;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与预期效应[J];财经科学;2007年02期

3 赵征;;近期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工具效果为何不明显[J];财经科学;2007年09期

4 陆岷峰;高攀;;我国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回顾与展望——基于阶段性视角的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4期

5 王晓枫;袁绍锋;;存款准备金工具低效之谜解析——基于最优存款准备金规模理论[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0期

6 唐攀;;央行2007年一季度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分析——直接原因流动性剩余[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3期

7 李思琪;;欧美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大庆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8 蒋冠;刘红忠;;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传导机制——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微观结构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李颖;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与商业银行的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5期

10 彭兴韵;全球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义高;;六提存款准备金难撼房价[J];国土资源导刊;2011年07期

2 刘洋;;浅谈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J];知识经济;2008年05期

3 于江歌;严懋隆;;浅谈2010年上半年三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6期

4 吴丽华;孟照建;;我国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评价[J];经济学动态;2008年04期

5 李明亮;;紧缩加强 “牛”势不改[J];股市动态分析;2006年24期

6 高芸婧;;从准备金率上调看全球流动性紧缩[J];国际市场;2010年06期

7 赵钱龙;曹志鹏;;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J];山东纺织经济;2007年05期

8 汤敏;;央行还会重拳出击吗?[J];中国企业家;2006年15期

9 哈继铭;吴华;;央行缘何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J];金融博览;2006年12期

10 李明亮;;关于宏观调控的猜想[J];股市动态分析;2006年4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信;郭艳琴;;银行要以金融服务创新取胜[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2 张红星;;外商银行在厦发行纸币情况述略[A];福建省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东南亚历史货币暨海上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辑[C];1994年

3 朱新中;;银行营销应重视培育忠诚客户[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莱利银行简介[A];2002中国—南非黄金技术、设备引进暨项目融资经贸洽谈会论文集[C];2002年

5 卢庆杰;;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6 尉文晋;;浅谈建立银行责任会计的主要内容[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7 杜莉;温世华;;发达国家银行业竞争格局的新特点及背景分析[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谢志雄;;谈福建银行的两套纸币[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9 郁超英;;福建银行银元票无厂名版别之分析[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贺乐睿;;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与发展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小乐;一次性冻结流动性三四千亿元[N];解放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晁毓山;央行出手回收流动性 宣示“控通胀”[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3 记者 袁蓉君;旨在回收节后流动性[N];金融时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路虹;点刹流动性[N];国际商报;2010年

5 王宇 刘亚琴;奋战通胀压力与流动性过剩[N];中国信息报;2011年

6 记者 姚玉洁 沈而默 王宇 王培伟;央行发信号:控通胀回收流动性[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华西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沙伟斌;吸收流动性 不宜频繁使用存准工具[N];中国证券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闫立良;公开市场重回净回笼 未来多种流动性调控措施将并用[N];证券日报;2010年

9 郭茹;吴晓灵:释放流动性宜先减央票发行[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姚玉洁 王涛 沈而默;回收流动性央行不手软[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俊锋;银行公共关系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董红蕾;最优银行规制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梁丽珍;投资者情绪、流动性与资产收益[D];厦门大学;2008年

4 时文朝;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透明度对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孔松泉;基于银行微观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2年

6 刘考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7 郭睿;引进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楼铭铭;商业银行流动性层次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姚秦;债券市场微观结构与做市商制度:中国银行间市场的理论及实证[D];复旦大学;2006年

10 蔡文洁;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资产价格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昱;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转让原理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陈亚茹;信用违约互换买卖价差的流动性因素探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胡天浩;我国近期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妞;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分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5 柴慈朋;做市商制度对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6 杨梅;中国债券市场流动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王亮;中国证券市场股票流动性及其波动率与收益率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8 张林昌;中国股票市场引入卖空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李江东;上海证券市场流动性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严富国;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49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449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f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