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农户金融合作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3 14:33
【摘要】:农村和农业是国之根本,其地位在十八大以来,再次得到凸显。十八大指出“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为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式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的论述直接指向了农村合作经济。2014年,中央再次将“三农”问题写入一号文件,彰显出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一号文件中还专门针对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和壮大,出台了纲领性措施,显示出农村合作金融在农村和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因此,进一步探索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创新的方向,深化农村合作金融制度改革,提高农户金融合作水平,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市场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紧迫性。 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制度改革与创新,需要从农村实际状况和农户需求出发。然而,当前在农村合作金融体制理论研究中,更多的研究围绕合作金融制度与组织形式展开。在中央与地方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实践过程中,关注点也是如何修补现有的农信社制度,扩大农村合作金融的供给。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主体——农户始终被置身事外,忽视对农户行为的研究,把农户行为看作外生变量,结果农户被动参与改革过程,改革的绩效与预期相去甚远。事实上,农户是农村金融市场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农村合作金融的研究应更多的着眼于农户,因为,农户行为是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微观基础,是决定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成败的关键内生变量。在对农户金融合作需求、供给,内生逻辑与博弈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析后,才能深度剖析当前合作金融制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促进和完善。 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农村金融已有研究,从农户金融合作行为这一视角入手,运用实证与规范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户融资需求、合作金融供给现状以及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结构安排的基础上,遵从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构建农户金融合作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并应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分析农户金融合作的均衡状态,对农户金融合作行为进行逻辑验证与经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合作金融存路径选择,提出进一步改革思路,为进一步探索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创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深化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微观层次支持。 本文的主要创新与贡献如下: 第一,农村合作金融一直是“三农”问题和金融学相交叉的热点研究领域,但在对当前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之后,可以发现,当前学术界对农村合作金融的研究文献大量集中在制度的变革、模式的选择、产权等问题进行研究。很少有文献在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基础上,从农户角度出发,把农户金融合作行为整合在完整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在研究农村合作金融制度时注重对微观需求主体的分析和考察,将更利于提高制度运行效率。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考量,注重对农村合作金融制度中的农户金融合作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夯实微观基础,提高研究的坚实度和可靠性。 第二,以往研究主要通过描述性统计与计量方法分析农户融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在构建理论分析框架时,基本采用的是定性分析方法,对合作金融的主体农户的选择假设和博弈过程的分析也不多。本文通过数理模型推导分析农户融资需求、融资偏好与融资行为。在沿袭现代经济学的分析逻辑,建立了农户合作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从数理逻辑演绎与博弈过程分析两个方面考察西部地区农户金融合作行为,模型化推导金融合作过程中农户的融资需求、偏好与均衡状态,从中得出了农户存在金融合作制度需求的结论,但其行为易受到一系列的约束。 第三,目前研究农户借贷行为多是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Logistic、Probit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方法。一般的测量变量关系错综复杂,且存在度量误差,难以用传统的回归方法揭示其结构关系。结构方程模型是探究理论、概念之间关系和结构的统计方法,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允许测量误差存在并分析多个潜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本文通过对农户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所得数据,构建影响农户金融合作行为因素体系的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索各潜变量之间相互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金融合作行为的观测变量进行计量分析,更为深入的实证分析影响农户金融合作行为的因素,且两个模型均取得了一致的结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35
本文编号:2463552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萍;霍学喜;;西部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制约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1期
2 王丽萍;李平;霍学喜;;论非农化进程的农户借贷行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王曙光;郭欣;;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的调研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06期
4 曹东勃;;小农经济改造与中国农村改革[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1期
5 潘海英;翟方正;刘丹丹;;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借贷需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温岭市的调查[J];财贸研究;2011年05期
6 沈瑞钢;;关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路径的探索[J];财政研究;2009年09期
7 朱守银,张照新,张海阳,汪承先;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以传统农区为例[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8 洪名勇;代则光;;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贵州5个县39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9 粟勤;王少国;;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客户对象的比较研究:基于金融包容的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12期
10 黎东升,史清华;湖北监利县农户家庭储蓄与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463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463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