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二元转型框架下农村正规金融的渗透机制与渗透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08 07:22
【摘要】:针对传统二元经济模型因缺乏对市场不完全性的考虑而造成的农村金融市场缺位,以及微观农村金融理论因缺乏对城乡分割的考虑而造成的对二元经济背景的忽视的问题,论文首先构建了一个非规范的将宏微观因素相耦合的,农村正规金融渗透机制与渗透绩效的分析框架。然后,首先从功能上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二元转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接着,从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升级与农村金融市场的正规与非正规的分割视角,对农村正规金融在二元转型下的渗透机制与绩效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最后,从二元经济背景下农村金融市场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出发,考察了随着二元转型的推进,农村正规金融的借贷合约激励结构设计是否得到改进,以及这种改进是否放松了农户融资约束。论文的主体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章)是文献回顾。对发展经济学中的农村借贷理论进行了梳理,目的是为整个论文的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已有理论主要集中于对如下两个问题的解释:一是农村借贷市场的分割性和利率的极大差异性等特征的产生机制;二是农村借贷合约的激励机制设计。尽管这些理论为理解农村借贷市场的运行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但是农村借贷理论却与解释发展中经济体最重要的理论模型——二元经济模型相脱节。在二元经济模型当中,金融仅是城乡实物交易的一层“面纱”,而农村借贷市场则甚至完全被忽略。这一缺憾一方面限制了人们从二元转型的动态视角来理解农村借贷市场的运行机制,同时,对转型过程中农村借贷市场信息流动变异特征的忽视,也使得农村借贷合约激励机制的设计缺乏了现实经济基础的支撑。 第二部分(第三章)是在不考虑金融摩擦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框架下,从宏观视角对农村金融发展促进二元转型的机制与绩效进行研究。不同于以往主要以信息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研究,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经济二元转型,对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的经济绩效重新进行了审视。以费-拉的二元转型增长模型为基础,首先构建了以工农两部门金融市场为纽带的城乡经济互动的一般均衡模型,并在这一理论架构下对农村金融与经济二元转型的关系进行了规范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个假说。在此基础上,利用既考虑理论又考虑变量长期互动关系的SVAR模型对假说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条件下,一个以市场自然演进机制为基础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二元转型增长。这一研究的意义不仅强调了根据二元转型阶段适时调整农村金融政策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还表明,如果从一个二元转型框架来理解农村金融发展,那么许多传统的结论或许需要重新加以审视。 第三部分(第四章)是在第二部分基础上,将金融摩擦纳入二元转型的分析框架,从另一个宏观角度对农村金融促进二元转型的机制与绩效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应从部门间金融资源流动角度加以拓展的观点,然后根据部门间金融摩擦程度的不同以及现实当存在的对农村金融的补贴,提出了决定部门间资金流动的“金融摩擦效应”和“政策反哺效应”两个动力机制,并据此提出了与刘易斯拐点对应的二元转型金融发展拐点。在对两个动力机制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了刘易斯拐点与金融发展拐点可能存在背离,以及这种背离源自于两个效应此消彼长的相互作用等两个假说。这一研究的经济含义是,如果从二元转型的角度考察农村金融发展,部门间金融摩擦这一因素必须被纳入考虑的范围。 第四部分(第五章)从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研究了二元转型过程中,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创新是否促进了农村金融在农村的渗透的问题。以农业上市公司这种基于农业产业链升级的产业组织创新为例,在理论分析与样本分段划分的基础上,利用描述性统计和纵列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链延伸后农业产业在获取银行信贷配给中的地位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产业链延伸提高了农业企业在获取银行信贷配给中的地位,并至少使农业企业在获取银行信贷中与其它类型企业无差异。这一结论与农业是弱势产业,因而存在系统性风险的预期并不一致。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组织形式创新对强化农业部门在信贷配给中的地位是重要的。 第五部分(第六章)从二元转型过程中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分割的农村金融市场特征出发,通过对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的分析,研究了社会资本在农村正规金融渗透机制与渗透绩效中的作用。从一个新的视角——借款人类型社会资本结构效应出发,以利率市场化为外生冲击对象,首先考察了利率市场化与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绩效之间的关联机制。与已有理论不同的,这一机制的逻辑是,利率市场化通过社会资本对借款人类型的鉴别作用,而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的信息获取能力内生化,从而影响了其经济绩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关于利率市场化与农村正规金融发展关系的两个命题,进而据此提出了一个可以验证的推论。然后,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利率改革的阶段划分,利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对推论进行了验证。这一研究结果的意义在于,即使对于具有严重不完全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市场化的利率价格机制仍对农村正规金融在农村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市场的不完全性不应成为阻碍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籍口。 第六部分(第七章)从借贷合约是农村金融交易的微观基础出发,将二元转型所引起的信息流动变异作为新的约束条件,加入标准的借贷合约委托-代理模型,从微观合约激励机制设计视角,研究农村正规金融的渗透机制。首先构造了一个农村借贷合约的拓展模型,并据此给出了两个假说。在此基础上,利用泊松限制因变量模型,对两个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借贷合约的最优激励设计对二元转型进程,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类型是敏感的。这一研究的政策含义是,从优化作为农村金融交易基础的借贷合约的角度看,进一步开放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以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结构,以强化农村正规金融在农村的渗透,或许是比利率市场化更为有效的政策选项。 第七部分(第八章)是在第六部分的基础上,从农户融资约束视角,研究二元转型条件下农村借贷合约激励机制的设计,是否促进了农村正规金融绩效的提高。以微观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不完全合约理论为基础,首先构建了一个分析二元转型过程中通过借贷合约的激励设计而影响农户融资约束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相关的假说。然后,将农户的融资选择决策看作是在不同融资方式间的一个理性边际决策过程,运用样本数据对假说进行了检验,并据此得出了二元转型所诱致的合约激励设计优化,促进了正规金融借贷的增加,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引入,却并未显著改变农户融资约束等结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3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燕;;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杜文忠;唐贵伍;;西部地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胡荣才;颜涵;;中国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结构的互动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武陵学刊;2012年02期

4 彭美玉;;农村土地制度的多样性选择[J];财经科学;2006年01期

5 殷孟波;贺向明;;区域资金渠道优化:理论与实证[J];财经科学;2006年06期

6 马小勇;白永秀;;经济转型中农户非正规收入风险处理机制的变迁[J];财经科学;2007年09期

7 夏爽;谢士强;;转轨条件下我国农户投资理性的测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3期

8 史晋川;战明华;;聚集效应、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城市增长机制的重构——转轨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新古典模型的拓展[J];财经研究;2006年01期

9 黄海棠;;农民工返乡和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2期

10 赵学尽,黄克臣;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量与利的背离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韩兆柱;;服务型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责任及其影响[A];2013年区域经济与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韩兆柱;;服务型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责任及其影响[A];中国公共管理论丛2013年第1辑[C];2013年

4 王文军;胡晓曦;;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来自陕西的实证分析[A];《资本论》与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张爽;陆铭;章元;;社会资本的作用随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来自中国农村贫困的实证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总第24期)[C];2007年

6 田传浩;陈宏辉;贾生华;;农地市场对耕地零碎化的影响——理论与来自苏浙鲁的经验[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3期(总第16期)[C];2005年

7 杨国桢;;论现代海洋价值观与发展观[A];海洋文化与福建发展[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法宪;重庆市锰矿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许秀川;重庆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目标差距与推进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杨敬宇;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杨亮;当代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朱少洪;农户信贷约束实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7 王辉;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吴庆田;金融效率视角下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陈文俊;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李鹏;我国乡镇企业吸纳农民非农就业税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连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的政府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2 金玉清;民勤县生态农业发展途径及效益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3 栾文建;农民工就业困境及其对策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钟健;和谐社会视角下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朱培巧;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投融资长效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曹宗一;困境与出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晓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李亚亚;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机制及其效率评价[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陈慧飞;小额信贷与农户行为选择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滕茜;湘西农民职业培训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71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471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e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