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宏观流动性分析:对货币分析的替代

发布时间:2019-09-27 16:54
【摘要】:金融资产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货币与产出、物价的相关性下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逐步降低。因此,本文提出宏观流动性理论,将货币与金融资产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并为其管理政策提供理论基础。本文认为,由于融资过程中形成的资金流量与产出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宏观流动性的内涵在于信用扩张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界定了宏观流动性。之后,本文通过对比宏观流动性分析和货币分析框架指出,货币分析是特殊的宏观流动性分析。对中国的实证研究表明,宏观流动性分析更具优势。
【图文】:

资金流动,住户,企业,宏观流动


为货币政策理论的替代,期望能够系统性地解决以上问题,将货币与金融资产统一于宏观流动分析框架,以分析宏观流动性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机理,并建立相应能够有效调节经济运行的操作框架。表1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与宏观流动性管理框架的对比调控政策 政策工具 中间目标 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供给量或利率宏观流动性管理框架 宏观流动性调控工具 宏观流动性经济稳定运行二、宏观流动性的内涵与界定(一)宏观流动性的内涵宏观流动性的内涵在于寻找金融体系中与产出具有稳定相关关系的变量,并且可以通过对流动性的监测和调节,实现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资金流量分析清晰地刻画了资金流量、、金融资产与产出的关系。融资过程中形成的资金流量与产出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同时也满测性与可控性的要求,因此信用扩张水平代表了宏观流动性。首先分析经济运行中的资金流动,为便于分析,先分析两部门间的资金流动。假设经济中仅企业与住户两个部门,企业的总产出在分配过程中全部分配给住户,企业没有利润留存,因此个经济体中企业是资金短缺部门,住户是资金盈余部门,住户的资金运用分为三部分,一是用费,,二是持有货币资产,三是持有非货币金融资产。另外假设银行体系不存在准备金,交易过不存在现金结算,也就是说没有现金漏出。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金融研究所;
【分类号】:F8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海曙;消除西部“资金瓶颈”:金融成长视角的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2 邱崇明;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兼论我国就业问题的对策选择[J];财贸经济;2003年09期

3 张宝林,但凌;虚拟经济与货币危机[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孙伍琴;关于金融结构比较分析理论框架的设计思路[J];金融论坛;2003年04期

5 王江,徐鹏;转轨经济中我国银企关系的变迁与重构[J];东岳论丛;2000年02期

6 郭浩;中国的“超额”货币需求——稳健货币政策分析报告中的两个理论问题[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7 赵宏伟;对国有企业高负债问题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8 范方志,赵明勋;中国金融抑制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战明华,杨慧雨;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与利率的决定[J];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03期

10 鲁丽梅;我国金融制度非均衡与战略选择分析[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海;现代投资银行的理论分析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顾为东;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本支持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3 管同伟;中国资本市场的非均衡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陈江生;国际金融危机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刘仁伍;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支大林;中国区域金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翁裕斌;德国全能金融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张纯威;人民币名义汇率超稳定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王静;涉农经济组织融资信用与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吴秋t

本文编号:2542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542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8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