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并购阿根廷标准银行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9-10-12 10:32
【摘要】: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对应的风险与挑战,金融市场一体化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种经济大环境之下,商业银行有必要将目标瞄准广阔的国际市场。部分银行本身在规模及实力方面就存在明显优势,开拓国际市场,走国际化路线,是其扩张实力的需要,也是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提高其国际地位的最佳选择。现代银行业纷纷选择走国际化路线,国际化战略的大势所趋在给传统银行业带来海啸式打击的同时也将为传统银行业的转型带来活力。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将得到提高,业务服务方面也将实现全面的发展。2007年以来,我国银行业无论在对外开放的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也导致了更多的外资银行将目标瞄准了中国市场,外资银行的强大实力威胁到了我国银行业的生存空间,让中国银行业有了紧迫的危机感。如何加快国际化经营的脚步,怎样提升国际化竞争力,扩展中国银行的国际生存空间,成为我国银行业需要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银行海外扩张是当今银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也是金融业参与世界竞争的基本前提。当今世界银行业面临的竞争不仅来自于国内市场,而且有来自于全球市场和世界各个角落的竞争。于是越来越多的银行将扩大自身规模的发展战略定为通过海外扩张来扩大其自身规模、拓宽银行业务。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经济平稳运行,这种良好的经济形势为我国银行业发展带来黄金时期,海外扩张正悄然兴起。海外扩张进入模式通常被理解成一种制度安排,是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战略基础,企业国际化战略决策的核心内容即为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对于企业来说,进入海外市场的模式是否科学,直接决定国际化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所以,从现实层面而言,中国银行业确定合适的进入模式对打开海外经营的大门至关重要,这是开启国际化战略的钥匙。 本文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结合的方式,紧密联系中国银行业现阶段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具体经验,从海外扩张的动机维度出发,探讨中国银行业进行海外扩张的可供选择的基本模式,分析影响其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指出当今和未来的中国银行业进行海外扩张应选择哪种市场进入模式。 在全球银行业进行海外扩张的发展过程中,早期银行业进行海外扩张的主要方式是新建设立,自上世纪80年代之后,以欧美主要国家为首的银行跨国并购案例不胜枚举,银行并购风暴多次席卷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突破海外市场的封锁,,存在着实践层面的显著优势,这一国际化扩张模式可以有效规避新建投资模式的风险。 结合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战略实施的现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模式应该结合现实作出适当转变,即由原先的以新建为主体的模式向新建与跨国并购相结合的模式转化。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33;F837.83
本文编号:2548018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33;F837.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邓小东;孙芳;;从跨国并购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基于中国工商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9年15期
2 黄涛;;商业银行海外发展模式:理论前提与判断标准[J];银行家;2009年12期
3 丁慧;;银行业并购后经营业绩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9年07期
4 姚浙莹;赵无尘;;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的战略选择分析[J];特区经济;2012年09期
5 杨依雷;龚雪永;孟奇娟;;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现状和对策——银行FDI或提供跨境金融服务[J];现代商业;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岚;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动因及进入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48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548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