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国际清算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4 22:47
【摘要】:国际清算银行(BIS)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都是举足轻重的国际金融组织。两者都是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稳定的维护者、国际金融风险监管者和最后贷款者,但却具有不同的历史沿革、法律地位、组织宗旨、主要职能、治理结构和资金来源。两者通过资金互补、信息共享、监管协作、危机治理等渠道广泛联系与合作,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协调汇率政策、解决债务危机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俊国,傅海波;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最新发展及前景展望[J];商业研究;2002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铁娃;;试论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制度霸权[J];国际论坛;2006年03期

2 徐冬根;新世纪中国国际金融法学术研究成果评析[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张长龙;;论布雷顿森林机构表决权集中制度的改革[J];现代法学;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杉;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法律监管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刘胜题;国际银团贷款法律风险分析及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杨国庆;从亚洲金融危机看美国金融霸权[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男;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杨晔;金融监管国际化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张旭;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与巴塞尔协议[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曾朝阳;论跨国金融集团的法律监管[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曾冠;替代交易系统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李芬;八国集团与国际经济关系协调[D];外交学院;2006年

7 裴红军;信用证欺诈例外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刘建;东道国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刘夏;WTO体制下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汪丽薇;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付强;;从英国治下的金本位到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种理性选择的视角[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吴婷婷;;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国际化发展趋向展望——基于金融安全的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3 王晓薇;;货币战争[J];新晋商;2009年05期

4 匡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建议[J];党政论坛;2011年06期

5 孙南申;;中国如何谋求国际金融事务话语权[J];中国经贸;2011年04期

6 章玉贵;;IMF“全球最终借款人”光环难再[J];学习月刊;2011年13期

7 钟伟;;当心外储安全[J];英才;2011年09期

8 吴东泰;;建立国际复合货币体系的再探讨[J];南方金融;2011年06期

9 德米特里耶夫;;建立国际金融新体系[J];中国金融家;2011年06期

10 史晨昱;;美欧金融变革重塑格局[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明山;;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对策[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2 漆彤;;国际金融秩序改革——欧盟、美国与新经济体之间的博弈[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嘉蓉;;试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兼析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机遇[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黎兵;;“主权财富基金威胁论”析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5 刘运顶;;全球金融变革与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演进[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志武;;认清金融经济本质[A];“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中国经济与中国股市”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7 彭金荣;李家祥;;新世纪国际金融资本流动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8 唐学文;刘思峰;方志耕;;关于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的设想[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郑永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金融体系的重建和中国的选择[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10 程崇祯;刘威;;如何看待美国对冲基金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邱壑;央行:需要改革现行国际金融体系[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杨子岩;国际金融体系的“改”与“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邵卓;国际金融体系变革山雨欲来[N];中国信息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朱宇;谢旭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应从三方面着手[N];中国证券报;2009年

5 记者 陈鹤 高钱彤 杨晴川;充分协商基础上改革国际金融体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丕屹;绯闻与危机一样焦头烂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徐以升;改革IMF,中国如何参与?[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8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席来旺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小宁 本报记者 辛本健 采访整理 升平;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N];人民日报;2009年

9 记者 何洪泽邋席来旺 吴云 尚军 于晓华 苏小坡;联大将建立专家小组审视国际金融体系[N];人民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徐涛 陈威华;“金砖四国”财长呼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喻志松;教育系统利用外资的效益、规模、风险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郭建伟;最后贷款人[D];复旦大学;2006年

3 杨国庆;从亚洲金融危机看美国金融霸权[D];复旦大学;2007年

4 俞海;现代投资银行的理论分析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5 陈高翔;论对冲基金投机冲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5年

6 史伟成;区域性公共产品与东亚外汇储备库建设[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演炜;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进程、动力与前景[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杨飞;国际金融体系变迁与中国对策[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郭明锐;金融危机的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分析及中国对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阮凤微;《案例》:广东省世界银行贷款业务办公室[D];暨南大学;2002年

5 唐辉;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中管理冲突问题的探讨[D];西北大学;2003年

6 李雪;我国国外贷款项目业主在招标阶段的风险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李树林;金融全球化与中国的战略对策[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8 田蓝;论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和发展[D];吉林大学;2009年

9 叶可新;次贷危机的深层原因探析与借鉴[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10 石岩;围绕主权财富基金规范问题的多方博弈:过程、国际政治动因及影响[D];外交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555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555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3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