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我国储蓄率形成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9-11-15 16:26
【摘要】:本文以世界银行给出的1982-2010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地区及主要国家总储蓄率为基础,分析我国近年储蓄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与我国高储蓄率形成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增长的影响,高经济增长必然伴随较高储蓄率;社会收入分配不均,我国现阶段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日益加大,导致储蓄率攀升;金融体系的制约,我国信用制度不够完备,人们缺乏合适的投融资渠道,所以只好自我储蓄;人口结构的变迁,我国近年人口抚养比增大,促进了人们多储蓄;社会制度的变迁,旧的社会保障体系被打破,新的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促使人们进行预防性储蓄;历史文化因素,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崇尚节俭、未雨绸缪;利率因素,这个因素在中国表现得不太明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雅佳;刘德鑫;;驳“美国经济衰退与中国储蓄率高有关”论调[J];改革与战略;2010年02期

2 梁万泉;;我国居民储蓄率过高的制度性对策分析[J];商业时代;2010年17期

3 周晓东;;中国如何实现适度储蓄率[J];企业研究;2010年20期

4 钟水映;李魁;;劳动力抚养负担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01期

5 王满仓;;中国高储蓄率原因及其合理性诠释[J];西部论丛;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魁;;劳动力负担与我国经济增长[J];财经科学;2010年06期

2 杨继军;;中国外贸顺差的人口因素影响——基于动态GMM法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9期

3 孙孟;;经济一体化下中国贸易发展与劳动力市场调整关系研究——“平滑调整假说”及其在中国适用性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3期

4 钟水映;李魁;;人口红利、空间外溢与省域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10年04期

5 田昆;;近年来关于储蓄率与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证研究综述[J];西南金融;2010年10期

6 陈志科;邓文志;;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湖南省面板数据的分析[J];特区经济;2011年12期

7 杨继军;;诱致性变迁视角的我国人口转型特征与经济失衡矫正[J];改革;2013年01期

8 李雪增;朱崇实;;养老保险能否有效降低家庭储蓄——基于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李慧娟;;新世纪我国未成年抚养度演变历程及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李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10年

3 张琼;我国人口转型特征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贾楠;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实施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彬;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黄成莉;贵州省扩大农民消费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李少鹏;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及其分流效应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5 丁凌云;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孙红杰;中国农村家庭人口抚养负担的估算及时空差异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7 康巧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及其分流效应分析[D];山西大学;2010年

8 朱顺东;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戴金东;金融环境对农户储蓄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伟;;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基于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2期

2 徐晟;;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国际收支的传导机制:中国人口红利的削减与国际收支双顺差[J];财贸经济;2008年05期

3 郭强;;国际经济变化与央行从紧货币政策选择[J];当代经济;2008年08期

4 蒲晓红;养老保险的储蓄效应[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5 陈雨露,侯杰;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5期

6 陈柳钦;;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现状、原因及调整[J];国际资料信息;2008年05期

7 王德文,蔡f ,张学辉;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年05期

8 贺菊煌;;人口红利有多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9 张继海;;寿命不确定性与居民预防性储蓄——兼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不足[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杭斌;;基于财富目标的居民储蓄行为[J];统计研究;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进杰;;从收入分配反思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J];甘肃农业;2006年08期

2 芦东;;人口结构、经济增长与中国居民储蓄率:基于迭代模型(OLG)和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1年01期

3 章安平;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年12期

4 高全胜;;带劳动力流动成本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王莉;;我国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绩效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左娜;李希欣;;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03期

7 尚慧芳;;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统计与咨询;2008年04期

8 温立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对称性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24期

9 崔玲;;试析劳资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9年23期

10 崔俊富;刘瑞;苗建军;;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兼论经济增长贫困陷阱[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炳元;;不分明Solow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2 薛治龙;;经济增长模型分析[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3 王瑞;;制度内生的一个经济增长模型——以法律制度为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陶为群;;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工资与国民收入比例——基于国民收入使用的分析视角[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王健;王建军;李双元;;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实现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上)[C];2011年

6 于玲家;李兰花;;人口结构的变化与社区护理[A];全国第六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黄少安;韦倩;;一个包含合作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8 邓为民;;贯彻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9 张业圳;;收入分配与个人努力程度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10 熊俊;;收入分配对经济危机的作用机理及其警示——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长安;启动消费:应缩小收入分配差距[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孟令军;效率与公平关系下的收入分配差距[N];光明日报;2007年

3 湖南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N];人民日报;2001年

4 省政协常委、牧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袁鸿安;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N];新乡日报;2007年

5 山西财经大学 王书华;大力扶持农村金融发展 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N];科技日报;2010年

6 司晋丽;效率优先不变 公平兼顾不断[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刘晓玲;实现共同富裕 防止两极分化[N];中国妇女报;2002年

8 孟令军;效率与公平关系下的收入分配差距[N];鞍山日报 ;2007年

9 邹民生 乐嘉春 李长安;中国人口结构已为扩大消费打开时间之窗[N];上海证券报;2006年

10 茂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扩大内需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N];中国信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得民;中国转型时期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李栗;收入分配差距的贫困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李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差距[D];复旦大学;2010年

5 田侃;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

6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齐殿伟;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徐炳云;韩国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姜超;税收与经济增长[D];清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婧;可耗竭性资源的经济增长理论[D];厦门大学;2007年

2 李毅;基于经济增长模型的动态效率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韩雪冬;贸易自由化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关系[D];厦门大学;2007年

4 石磊;我国教育投入的规模与效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刘s,

本文编号:2561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561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9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