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顾客价值链视角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营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08:35
【摘要】:现代营销中的顾客是生活人,有着复杂的生活消费需求,追求生活价值的最大化。所以企业必须认真研究顾客的生活价值链,围绕着顾客的生活价值实现和增值开展营销工作。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金融企业,其营销必须围绕着顾客(主要指农户)的生活需求和生活价值来开展。本文主要基于顾客价值链的视角来研究我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营销工作。 农户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主要包括日常生活需求、生产需求和投资需求。这些需要都是动态的,复合的。但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由于长期官办的特点,营销意识淡薄,营销手段单一,产品主要是简单的存贷业务,所以很难满足广大农户金融需求复杂多样的要求。本文针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营销状况、市场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营销存在的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工作还没有围绕着顾客价值链的实现来开展,没有把顾客的价值实现当成打造农村信用合作社企业价值链的核心来开展。农村信用合作社只有帮助社员的消费价值实现,生活价值实现,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而作为金融企业,只有有效益了,才能保证合作社的长期存在,才能真正保证顾客的利益,保证社员的利益。 同时本文对日本、德国、印度这些农村金融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的农村金融工作进行了经验介绍。指出日本农村合作金融“需求追随型”的发展战略,德国农村合作金融的产品开发思路及印度农村合作银行关注与信贷管理相关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研究,为农户提供信息咨询与技术培训等经验,都是围绕着顾客价值链来开展的,都值得我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借鉴。 其后本文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顾客需求及需求体系,顾客的单项消费价值链,顾客的组合消费价值链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深入研讨了基于顾客单项消费价值链的服务营销策略、基于顾客组合消费价值链的共生营销体系与模式及基于提高顾客价值的盈利模式。 最后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必须采取基于顾客价值链的营销策略,通过内部共生营销,提高员工(内部顾客)的满意度,并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外部共生营销,提高外部顾客的忠诚度,才能增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盈利。
【图文】:

集成物,运输线,企业价值链,价值链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营销观念又产生了定制营销观念、关系营观念、绿色营销等观念。国的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销的核心是价值交换。企业要实现企业的销售额和效益,就必须要求的交换价值来。所以企业首先要打造自己的价值链,提高自身的须要深入了解顾客价值,这样才能保证价值交换的顺利进行。企业价值链与顾客价值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 1985 年提出价值链的概念。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

链图,生活价值,顾客,消费价值


链中的最基本的单元。单项消费中的有。顾客单项消费价值的内在环节。顾客成本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是顾客象、环境是顾客单项消费价值的外在精 神 需 要物 质 需 要产 品服 务人 员形 象环 境购 前(A)(Ante Buy)购 中(B)(Buy)使 用(U)(Use)用 后(P)(Post-use)图 2-3: 单项消费价值链图 2-2 顾客生活价值链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74;F83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价格月刊;2005年07期

2 王峥;创新赢市场 活力筑真诚[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5年10期

3 ;来稿选粹[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年10期

4 马丁丑;杨林娟;;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现状及问题分析——基于对甘肃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抽样调查[J];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02期

5 ;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一些体会[J];中国金融;1952年15期

6 周瑞富;陈永雄;;对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现状的调查[J];南方金融;1989年02期

7 田明岳 ,丛培允 ,吕彦斌;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文登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纪实[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1996年05期

8 史秀花;农村信用合作社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的几种表现及危害[J];河北审计;1997年05期

9 ;提高欠发达山区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状况水平的途径[J];广西金融研究;1999年01期

10 魏阳华;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外汇业务的风险分析与控制[J];农村经济;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朋;;合作的缺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问题分析[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2 周敬星;;构建独具特色的农信社企业文化[A];2008湖北企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张冬平;丁鹭;;创新农村合作金融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崔迅;;基于顾客价值链的水平营销战略与模式[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进祖;王星;;试论蜂农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管理[A];2008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暨中国(郑州)蜂业博览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帆;;农民在柑橘生产中存在的资金投入问题与对策[A];园艺学文集——湖南省园艺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红玲;;我国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探讨[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河北省金融学会课题组;张辰辰;刘俊芳;;关于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金融须创新[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张乐柱;王家传;;提升农信社竞争力 支持农业经济发展[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黄建新;李晖;;消除制度性障碍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云忠;永仁县农村信用社倾力支持“三农”[N];楚雄日报(汉);2006年

2 唐伦慧;完善促进农村发展的金融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希望在田野上[N];朔州日报;2010年

4 风行;处罚太轻就是纵容违规[N];人民日报;2011年

5 记者 和平;北京告别农村信用合作社[N];北京现代商报;2005年

6 王旭波;踏实的农资人[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姚锡成;农信社架起致富桥[N];云南日报;2007年

8 冯开军邋赖坤元;遂州:特色农业信贷上头榜[N];四川日报;2007年

9 实习生 宋健 记者 治军;市农村信合5亿贷款力保农业生产[N];大庆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白冰 通讯员 杨志民;服务农村经济的“巧管家”[N];保定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峰;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杨俊凯;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昝金生;民国时期江南农村金融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马宁;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赵素萍;中国村镇银行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卢文祥;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孝成;农业政策性金融理论及实证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8 尹志超;信用合作组织:理论与实证[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9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涛;合作金融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朋;顾客价值链视角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营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虞艳雪;论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产权制度的法律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葛林;农村信用合作社监管与治理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马保荣;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馨平;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律问题探析[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6 车伟宁;基于顾客价值链的房地产人文营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王彦伟;甘泉县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白亚楠;民族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周善良;涉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竞争力问题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10 李海枫;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和改革中的相关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07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707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9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