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互联网金融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国互联网金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个产业都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变革,互联网技术与各领域的深融合给人们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互联网与金融业态的融合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美国作为世界经济领导者,其经济体量、金融模式、技术创新都位于领先地位,也是互联网金融起步最早的国家,形成了以P2P、众筹、第三方支付、金融机构线上平台化等为代表的健全多元体系。美国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坚持宏观审慎性监管原则,形成联邦政府与州一级多层次功能性监管体系。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向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互联网金融在我国也开始兴起。如今,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我国发展迅猛,第三方支付、众筹、P2P等模式让投资者享受到普惠金融的成果,填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在满足投资者个性化需求与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空白,顺应了金融脱媒化潮流。但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由于缺乏充分有效的监管,暴露出资质良莠不齐,风控不健全,投资者权益无法得到切实保护等问题。因而研究美国互联网金融并借鉴其监管经验对加快制定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法规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相关理论依据,阐释了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所处的金融脱媒与利率市场化的背景,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把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其次剖析互联网金融主要领域的运行模式,从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三个领域:第三方支付、众筹与P2P贷款出发,介绍互联网金融三大行业内主要公司发展与业务构成。最后整体性概括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模式与原则,然后分行业解释美国监管的主要法案与措施,通过对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的借鉴,针对性的提出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
【关键词】:美国 互联网金融 监管框架 风险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13.36;F83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1-13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3-15
- 1.3 研究视角与思路15-17
- 第2章 互联网金融一般分析17-27
- 2.1 互联网金融概念及主要模式17-21
- 2.1.1 互联网金融概念17-18
- 2.1.2 互联网金融主要模式18-21
- 2.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21-24
- 2.2.1 去中介化减少信息不对称21-22
- 2.2.2 精准定位实现服务产品个性化22
- 2.2.3 业务网络化实现低成本广覆盖22-23
- 2.2.4 金融衍生化依托于传统金融协作支持23-24
- 2.3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24-27
- 2.3.1 信息经济学理论24
- 2.3.2 平台经济理论24-25
- 2.3.3 长尾经济理论25-26
- 2.3.4 金融中介理论26-27
- 第3章 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阶段与特点27-35
- 3.1 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27-29
- 3.1.1 美国金融脱媒化浪潮27-28
- 3.1.2 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28-29
- 3.2 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阶段29-32
- 3.3 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32-35
- 3.3.1 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普及32-33
- 3.3.2 波动与金融以及互联网行业周期高度相关33-34
- 3.3.3 良好及时的政府监管规制34-35
- 第4章 美国互联网金融主要业务模式及存在的风险35-41
- 4.1 主要业务模式(以典型公司为例)35-38
- 4.1.1 传统金融模式互联网化35-36
- 4.1.2 现代金融创新下互联网化36-38
- 4.2 美国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38-41
- 第5章 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与措施41-50
- 5.1 美国金融监管目标与架构41-45
- 5.1.1 美国的金融监管目标41-42
- 5.1.2 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42-43
- 5.1.3 后危机时代美国金融监管改革43-45
- 5.2 美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措施45-50
- 5.2.1 美国对第三方支付监管45-46
- 5.2.2 美国对P2P网络借贷监管46-48
- 5.2.3 美国对众筹监管48-50
- 第6章 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给我国的启示与借鉴50-59
- 6.1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50-52
- 6.1.1 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发展50-51
- 6.1.2 业务交易规模不断增长51
- 6.1.3 企业竞争加剧,,行业加速整合51-52
- 6.2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52-54
- 6.2.1 系统防火墙薄弱,信息泄露风险严峻52-53
- 6.2.2 风险管理能力不足53
- 6.2.3 外部有效监管不足53-54
- 6.2.4 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健全54
- 6.3 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经验借鉴54-59
- 6.3.1 加强互联网专业法律框架建设54-55
- 6.3.2 深化监管改革,建立多层次监管55-56
- 6.3.3 提升企业风控控能力,建立系统风控标准56
- 6.3.4 加强信用与征信体系建设56-57
- 6.3.5 加强行业自律性建设与投资者保护机制57-59
- 结论59-62
- 参考文献62-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斌;;完善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法律环境[J];中国电信业;2001年09期
2 曾培炎;;让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更好地造福社会、造福人民[J];中国信息界;2006年18期
3 陈晓航;李锦域;;浅谈我国互联网安全法律体系[J];网络与信息;2009年01期
4 魏亮;;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安全研究是当务之急[J];世界电信;2009年10期
5 林志智;;互联网立法:无规矩不成方圆[J];中国电信业;2009年11期
6 ;中国互联网状况[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0年07期
7 ;中国互联网状况(2)[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0年08期
8 刘稚;;加强和改善互联网治理 促进互联网应用事业健康稳定发展[J];信息化建设;2010年08期
9 张苗苗;;周勇林:中国互联网安全形势依然严峻[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年01期
10 燕凌;;怎样认识互联网的管理?[J];红旗文稿;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华英;;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为军;侯宇宸;;中国移动互联网安全监管立法初探[A];第28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朱金义;刘宝莉;吕洪静;程永全;;互联网盗号案件频发原因与对策[A];第十六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冬;马勇;张鑫;;基于微博产业下的互联网安全问题初探[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宏;;关于互联网安全的几点建议[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左鹏;;基于互联网的基督教传播:以大学生为对象[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王黎璐;王鸿宇;;移动互联网安全分析[A];第28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焦瑞强;;互联网安全事件频发 管理手段亟待升级[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康治方;;互联网和安全[A];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10 方汉奇;;法轮功与互联网[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强 舒华英;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N];人民邮电;2005年
2 记者 杨扬;我市被列为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国家试点城市[N];邯郸日报;2010年
3 记者 韩婧;“360互联网安全学院”启动[N];北京人才市场报;2011年
4 万佳;重建互联网[N];光明日报;2013年
5 采访 拉里·格林迈耶 (Larry Greenemeier) 翻译 郭凯声;互联网走在崩溃边缘[N];光明日报;2013年
6 沉风;移动互联网有多不安全?[N];人民邮电;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李国敏;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聚焦网络新威胁[N];科技日报;2013年
8 徐晶卉;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聚焦手机安全[N];中国贸易报;2013年
9 乔杉;移动互联网:无安全则无繁荣[N];工人日报;2014年
10 忻阳;优质视频传输成互联网首要挑战[N];人民邮电;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琰;互联网的国际博弈与合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2 滕顺祥;基于互联网的行业综合治理机制与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明选;互联网金融产业及其对传统金融冲击影响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4 李琦;互联网金融领域信用与风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5 郭珂琼;互联网新兴权利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刘f[;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柳强;互联网治理信息的共享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8 申志伟;基于电信运营企业的互联网治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张东;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10 王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锋;当代中国互联网技术的伦理审视[D];广西大学;2007年
2 姚源;我国互联网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江;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中互联网创新能力的溯源与探究[D];浙江传媒学院;2015年
4 王光辉;中国农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曹瑞;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与防范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余钊慧;三门峡市互联网宣传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李星霖;互联网战争与中国应对[D];郑州大学;2015年
8 李杨;美国互联网制度霸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9 吕淼;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周萍;互联网异常流量检测技术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互联网金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71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