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视角的货币竞争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8 21:26
【摘要】:货币是一个古老又新鲜的话题,不同货币间的竞争过程及其结果形成了国际货币秩序、货币制度甚至货币体系。随着商品经济社会整体实力的提升,各国间贸易的发展壮大,物物交换时期的实物性货币形式,逐渐演变进化为贵金属货币以及后来纸币制度下的信用货币和纸币;由于电子科技的广泛应用,电子货币及虚拟货币也应运而生。最初行使交换媒介功能的货币,从少量使用发展为大量流通,其作用也逐步加强。除降低交易成本外,为达到便利贸易的作用,货币职能丰富为价值尺度、贮藏手段等方面。这一发展趋势不仅存在于一国领土范围之内,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国与国之间各类经济交流日益频繁,货币的交易手段、价值储藏等基本职能也突破了国家疆界,各国货币出现了少量的跨境流通,随其规模扩大货币逐步具有了国际购买力,少数货币在此过程中脱颖而出,其辐射力得到空前提升,个别国家甚至放弃本国货币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强势货币。于是,一部分国家主权货币升级为国际货币,国际货币集团的成员从单一向多样化发展;而其余国家货币则组成了非国际货币集团,其中一些领土货币随竞争力上升而过渡到国际货币。由于国际货币的对外输出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其发行国不仅可以掌控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同时也影响着国际货币输入国的货币政策或经济活动,甚至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由此,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更替,各阶段充满了不同主权国家间的冲突和协调,以及竞争和合作,主权货币间的竞争成为了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 哈耶克在其著作《货币的非国家化》中提出货币非国家化的设想,破除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976,1978),罗纳德·沃贝尔(Roland Vaubel,1986),劳伦斯·怀特(Lawrence H. White,1984,1989)与乔治·塞尔林(George Selgin,1988)等经济学家都曾对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表示过怀疑,认为竞争性货币的供应者给市场参与者所提供的货币必须有其独特的货币特征,货币的使用者通常喜欢他们所持有的货币能被广泛接受并且价格稳定。此外,国外学者对于一国货币竞争力提升的成本和收益也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货币竞争的影响因素,关于货币竞争的讨论一直持续。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领域都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与合作,各国主权货币势力范围的此消彼长成为热点议题。表面上一国货币当局拥有对其货币发行的垄断和主导权利,由此控制本国经济,但随着各国汇兑管制的放松、资本的自由输出入越加频繁,完全掌控本国经济发展方向和速度成为各国面临的难题,货币竞争的内涵和外延也被赋予新的界定。私人间货币竞争、私人与政府间的竞争已经逐渐被各个货币主权国家之间的竞争所取代,无论是国际货币间的竞争还是与非国际货币间的竞争无疑都是其发行者实力的综合展现。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采用各种经济政策以达到鼓励出口、防范金融风险、减少储备损失等目的,其中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主要采用降息、增发国债等方式)直接影响到各国货币价值的稳定,各国主权货币的势力范围(尤其是领先国际货币)在这轮金融危机后产生较大调整,其实力转变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货币竞争一时又成为了各国货币当局、理论界、实务界等各领域的热点话题。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货币固然成为争论焦点,针对各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国际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本国货币影响力是否遭受冲击等问题进行了新的诠释,而人民币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是否能够加快,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货币当局的关注。 本文的研究选取了货币需求这一视角,提出以人民币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探讨为落脚点,从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出发,结合历史主权货币竞争的示例,为我国货币当局针对人民币影响力提升的举措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国政府适时地提出恰当的政策确保人民币区域化到国际化进程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确保人民币以及整个金融体系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本文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具体研究中将历史、现状和推论相结合,理论逻辑演绎和经验检验相结合,将现象、观点归纳并作一般理论抽象,强调理论和历史经验并重,运用经济学、计量学的方法,进行规范分析、理论建模和实证检验。 本文首先界定了研究范畴,即一国货币竞争力的形成是政治、军事、经济、金融、地理和历史事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合力的结果,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货币竞争力从广义的角度可以定义为:以货币需求偏好变化为表现,由货币需求动机决定的货币势力范围的辐射力。由于政治、军事、历史事件等因素难以量化,本文只能限于经济和金融层面的探讨,地理因素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动因之一,却与经济和金融因素的分析方法差异过大,因此本文中涉及政治和地理等因素的分析仅限于定性讨论不作有针对性的定量验证,而将这类因素均归于随机扰动项中。以货币竞争力的狭义概念作为研究前提,即一国货币超出领土货币范畴进行跨境计价结算、交易、贮藏的能力,随着这种能力势力范围的扩张,一国货币从具备区域竞争力逐渐向国际竞争力发展,这也是货币分层现象的体现。本文将货币需求理论作为货币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从需求的视角分析了货币竞争的背后推动力,各微观经济主体出于理性选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持币收益的动机,在不同货币间进行选择。 本文分析了不同层次货币竞争力的形成原因,首先是以拉美国家美元化为代表的国际货币与非国际货币间的竞争,回顾了拉美国家美元化的形成过程,并找出美元化进程中的主要推动力——通货膨胀,但这仅仅是早期美元化的基本特征,随着美元化路径的持续,利用一种被广泛接受、币值稳定、有避险功能的货币来平衡一国经济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就演变为以资产替代为导火索到完全的货币替代新选择。其次,以美元取代英镑为代表的单一国际货币间的竞争。英镑的兴盛处于金本位时期,其广泛地被他国作为贸易货币、计价货币、储备货币;这样就形成了某种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使英镑处于自然垄断地位,其它货币难以对其构成质的威胁。然而,英帝国丧失其经济霸权、部分殖民地优势、军事力量以及其他国际领先地位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英镑衰落这个结局的必然性。而美国凭借经济实力后盾,贸易量和贸易模式的改变,美元币值的稳定性,中央银行制度的完备性,在金本位和金汇兑本位时期,扩大了其交易网络;二战后货币制度改革的有利性,金融市场流动性加强,使美元进一步巩固了其领先国际货币的势力范围。再次,以欧元竞争力提升动摇美元霸权地位为代表的单一国际货币与区域货币间的竞争。美元的霸权地位被动摇,美元本位货币制度导致当前全球经济所面临的外部失衡问题,中心国(美国)和外围国都有加强区域或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内在要求。因此,国际货币体系内部的货币竞争、货币层次都将发生变化,以美元为价值标准、以美元为交易媒介、以美元为贮藏手段的深度和广度都将有所收缩和减弱。在欧元诞生之后,这种趋势有所加强,欧元虽然不能撼动美元领先国际货币的地位,但2002年到2004年间美元对欧元的贬值所导致的各国央行开始大规模改善储备货币的多样化和非美元化。欧盟强大的事实,欧元区国家货币改革的顺利完成,以及欧元进入国际市场成为新的储备和结算货币等因素的存在,形成了美元贬值、国际份额下降的外部动因。 本文在描述领土货币、区域货币、国际货币竞争力的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得到了储备货币竞争力衡量的经济指标构成,即一国产出(一国GDP占世界比率)、贸易模式(以贸易量为权重的汇率变动率)、金融市场发达程度(股票市场资本化程度、债券市场资本化程度、市场流动性)、货币价值信心(货币贬值率、通货膨胀率CPI)、网络外部性(储备货币占全球交易量的比值)等主要经济变量。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二,以上指标仅限于储备货币这一较高层次的货币群,对于其他国际货币和非国际货币的衡量还需进行个案研究。 人民币就是一个特例。在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今天,采用储备货币模型分析人民币竞争力的强弱必然有所偏差,但是探究影响储备货币竞争力的因素可以为人民币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相关参考,而且衡量其国际竞争力需要着重分析国内产出、国际贸易、人民币币值信心、交易网络等要素,从外部经济体对人民币的需求的角度出发予以测算。文章最后一部分在阐述人民币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对比了人民币与周边国家(地区)货币竞争力的强弱,尤其是人民币与日元的竞争与合作,这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三。日元在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广泛接受性和使用惯性上都超过人民币当前水平,一国产出、进出口贸易额、国际流动性、货币价值信心、汇率变动比率等方面人民币后来居上,总的来看,在2005年以后明显超过日本。越来越多的周边国家和地区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单位和交易媒介,人民币债券的推出体现了居民和企业的投资性需求,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的势力范围。“需求主导+制度安排”的上升模式使人民币从有限的竞争实力向无限的竞争潜力转化,从区域竞争力向国际竞争力过渡。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21
【图文】:
基于需求馋角的货币章争力研究_一币制度的历史惯性,使得英镑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并未大幅减弱(尤其在英联邦国家内部);实际上,美元的国际竞争力己经基本与英镑相当,两者可以相互替换。美元与英镑资产的自由替代和转换,又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竞争力。在金汇兑本位时期,各国对英镑的信心下降,纷纷抛出外汇兑换黄金,根据Nurkse(1944)估计,1930年全球央行储备中的外汇份额为37%,1931年底迅速降低至13%,外汇储备份额的急剧下降增强了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也给英镑地位的恢复带来障碍。400Q60D020DQ0Q00400Q2D00s00D6000
5.2美元本位体系下欧元诞生的现实条件纵观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史,在古典金本位制下,由于核心国(英、法、德、美)都实行黄金可自由兑换、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的金本位制,鉴于金本位制的诸多优点以及为了促进本国与核心国的经济往来,外围国都竭尽全力地实行或恢复金本位制,以期保持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致力于国内经济目标的实现;由于金本位制在当时是主流货币制度,因此,即使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国家可能会因种种原因而暂时退出金本位制,但这一制度在国际上仍具有很高的可信度。通过占主导地位且稳定可信的金本位制,使各国货币之间能够在较长时期内维持相对固定的平价关系,从而使得相对稳定的国际汇率关系得以实现。在现行体系下,由于核心国(美国)极力推行独立浮动汇率制,并逐步实现了美元与一些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浮动,因此,一些发达国
图5.5已知外汇市场收益中的货币分布情况单位:百分比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B工S)2010年外汇和衍生工具市场活动报告,第12页。由于在同一笔交易中存在两种货币,因此单一货币的份额是以200%为基数进行计算的,2010年度报告中对2007年数据有所修正。一种货币的竞争力强弱如何,.可以参考一些相关指标,比如是否在国际贸易中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比重如何,是否作为储备货币、占比如何,是否参与国际金融交易、份额如何等。因此,货币区域化或国际化是其竞争力提升的标志,且国际化程度越高竞争力越强;但是竞争力的内涵更加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将欧元与美元比较,欧元区的总体实力给欧元竞争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但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还有待加强,欧元与美元的竞争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美元霸权被削弱的过程。一方面,欧元交易网络的构成需要一个过程,对欧元的国际认知度和美誉度需要一定时间。欧元区经济发展是否稳定,欧元币值是否坚挺,欧元
本文编号:2761444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21
【图文】:
基于需求馋角的货币章争力研究_一币制度的历史惯性,使得英镑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并未大幅减弱(尤其在英联邦国家内部);实际上,美元的国际竞争力己经基本与英镑相当,两者可以相互替换。美元与英镑资产的自由替代和转换,又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竞争力。在金汇兑本位时期,各国对英镑的信心下降,纷纷抛出外汇兑换黄金,根据Nurkse(1944)估计,1930年全球央行储备中的外汇份额为37%,1931年底迅速降低至13%,外汇储备份额的急剧下降增强了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也给英镑地位的恢复带来障碍。400Q60D020DQ0Q00400Q2D00s00D6000
5.2美元本位体系下欧元诞生的现实条件纵观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史,在古典金本位制下,由于核心国(英、法、德、美)都实行黄金可自由兑换、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的金本位制,鉴于金本位制的诸多优点以及为了促进本国与核心国的经济往来,外围国都竭尽全力地实行或恢复金本位制,以期保持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致力于国内经济目标的实现;由于金本位制在当时是主流货币制度,因此,即使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国家可能会因种种原因而暂时退出金本位制,但这一制度在国际上仍具有很高的可信度。通过占主导地位且稳定可信的金本位制,使各国货币之间能够在较长时期内维持相对固定的平价关系,从而使得相对稳定的国际汇率关系得以实现。在现行体系下,由于核心国(美国)极力推行独立浮动汇率制,并逐步实现了美元与一些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浮动,因此,一些发达国
图5.5已知外汇市场收益中的货币分布情况单位:百分比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B工S)2010年外汇和衍生工具市场活动报告,第12页。由于在同一笔交易中存在两种货币,因此单一货币的份额是以200%为基数进行计算的,2010年度报告中对2007年数据有所修正。一种货币的竞争力强弱如何,.可以参考一些相关指标,比如是否在国际贸易中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比重如何,是否作为储备货币、占比如何,是否参与国际金融交易、份额如何等。因此,货币区域化或国际化是其竞争力提升的标志,且国际化程度越高竞争力越强;但是竞争力的内涵更加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将欧元与美元比较,欧元区的总体实力给欧元竞争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但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还有待加强,欧元与美元的竞争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美元霸权被削弱的过程。一方面,欧元交易网络的构成需要一个过程,对欧元的国际认知度和美誉度需要一定时间。欧元区经济发展是否稳定,欧元币值是否坚挺,欧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慧刚;;人民币国际化:模式选择与路径安排[J];财经科学;2007年02期
2 何帆,张明;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中的美元霸权因素[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7期
3 安烨;欧元与美元国际竞争力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11期
4 沈国兵;日元与人民币:区域内货币合作抑或货币竞争[J];财经研究;2004年08期
5 李婧,管涛,何帆;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现状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6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04期
7 裴平,张谊浩;人民币外溢及其经济效应[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9期
8 陈雨露;东亚货币合作中的货币竞争问题[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11期
9 李海燕;国际汇率安排中的美元霸权[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03期
10 范从来,卞志村;中国货币替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8期
本文编号:2761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76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