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干预非线性行为与干预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01:51
【摘要】:汇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变量,其稳定性是关系一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外汇干预已成为世界各国管理汇率的一个重要工具,受到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研究外汇干预行为特征,探索加强干预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对于构建更加合理的外汇干预机制、提高中央银行外汇干预水平,从而有效影响汇率走势、保障经济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文中沿理论介绍、定性分析、定量研究的思路展开,在回顾并评述外汇干预的基本理论、研究现状以及国际实践经验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通过建立非线性模型并引入数据挖掘技术、混沌控制方法以及仿真和计量检验方法等,对外汇干预非线性行为与干预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若干有意义的成果。 首先针对外汇干预反应函数进行研究,它作为描述中央银行外汇干预行为特征的一个重要工具,其模型具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在总结了现有各种反应函数模型的优势与缺点基础上,从既能体现外汇干预行为的非线性本质特征,又能提高描述精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线性FTR模型。基于日本外汇干预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非线性FTR模型具有比线性模型和2-机制TR模型更高的精度,并且,通过对FTR模型估计结果的分析,在揭示日本央行的外汇干预动机、所重点考虑的市场条件因素以及干预目标等行为特征方面取得了有价值的结论。然而,反应函数虽能集中体现外汇干预非线性行为的主要统计特征,却难以全面、具体地反映相关数据集中隐含的所有干预行为信息以及变量间的全部关系规则。为此,接下来引入数据挖掘思想,基于非线性、非参数的粗糙集理论技术,提出一种外汇干预行为规则获取方法。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从历史数据中提取出大量有效的、以影响干预行为的市场条件因素为前件、外汇干预行为决策为后件的行为规则,更加全面地描述了外汇干预行为的规律。然后,为进一步探讨至今仍存在争议的外汇干预有效性问题,在分析了争议产生的可能原因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混沌控制的外汇干预有效性仿真分析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以扩展Dornbusch汇率模型为基础,在自适应混沌控制方法指导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自适应地寻找合理的干预尺度,成功地抑制汇率时间序列的混沌行为,并最终达到稳定汇率的目的。该结果为证明外汇干预有效性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中央银行外汇干预策略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为切实提高外汇干预策略的有效性,加强外汇干预效果,从外汇干预策略制定的关键要素出发,探讨了干预的数量、方式、频率、联合干预等要素在外汇干预效力发挥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各要素在改变汇率水平和降低汇率波动等干预目标下均具有不同的、重要的作用效果,若能准确把握并合理安排上述要素,对于制定更加有效的外汇干预策略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特点以及中国外汇干预的现状,分析了中国外汇干预的未来走向。从外汇市场体制的完善、央行信誉和实力的加强以及外汇干预策略的制定等多方面,为提高中国外汇干预有效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6
【图文】:
论文结构图
据作为子样本 1,共 1057 个交易日,1995.06.21~2004.03.16 期间数据作为子样本 2,共 2204 个交易日,分别在两个子样本和总样本区间上进行实证研究。所使用的数据经整理如图4.1和4.2所示。其中,图4.1描述了 1991.05.13~2004.03.16 期间日元/美元汇率的走势,数据来源于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网站 PacificExchange Rate Servic 所公布的汇率日交易价。图 4.2 描述了 1991.05.13~2004.03.16期间日本央行所实施的外汇干预,正值表示买入美元卖出日元的干预量,负值表示卖出美元买入日元的干预量,单位为 10 亿日元,数据来源于日本财务省网站。
据作为子样本 1,共 1057 个交易日,1995.06.21~2004.03.16 期间数据作为子样本 2,共 2204 个交易日,分别在两个子样本和总样本区间上进行实证研究。所使用的数据经整理如图4.1和4.2所示。其中,图4.1描述了 1991.05.13~2004.03.16 期间日元/美元汇率的走势,数据来源于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网站 PacificExchange Rate Servic 所公布的汇率日交易价。图 4.2 描述了 1991.05.13~2004.03.16期间日本央行所实施的外汇干预,正值表示买入美元卖出日元的干预量,负值表示卖出美元买入日元的干预量,单位为 10 亿日元,数据来源于日本财务省网站。
本文编号:2765142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6
【图文】:
论文结构图
据作为子样本 1,共 1057 个交易日,1995.06.21~2004.03.16 期间数据作为子样本 2,共 2204 个交易日,分别在两个子样本和总样本区间上进行实证研究。所使用的数据经整理如图4.1和4.2所示。其中,图4.1描述了 1991.05.13~2004.03.16 期间日元/美元汇率的走势,数据来源于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网站 PacificExchange Rate Servic 所公布的汇率日交易价。图 4.2 描述了 1991.05.13~2004.03.16期间日本央行所实施的外汇干预,正值表示买入美元卖出日元的干预量,负值表示卖出美元买入日元的干预量,单位为 10 亿日元,数据来源于日本财务省网站。
据作为子样本 1,共 1057 个交易日,1995.06.21~2004.03.16 期间数据作为子样本 2,共 2204 个交易日,分别在两个子样本和总样本区间上进行实证研究。所使用的数据经整理如图4.1和4.2所示。其中,图4.1描述了 1991.05.13~2004.03.16 期间日元/美元汇率的走势,数据来源于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网站 PacificExchange Rate Servic 所公布的汇率日交易价。图 4.2 描述了 1991.05.13~2004.03.16期间日本央行所实施的外汇干预,正值表示买入美元卖出日元的干预量,负值表示卖出美元买入日元的干预量,单位为 10 亿日元,数据来源于日本财务省网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赤;张媛媛;丁晖;;外汇市场干预信号渠道与投机头寸相关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3期
2 许罕多;;关于外汇干预理论的几个重要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5期
3 朱庆;;外汇干预理论与我国的实践[J];南方金融;2007年02期
4 郭田勇;陈佳;;我国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效力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7期
5 于泽雨;王益;;官方外汇市场操作制度安排比较分析——以美国、欧盟、英国和日本为例[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12期
6 徐晟;唐齐鸣;;中国参考盯住篮子货币干预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9期
7 丁剑平;俞君钛;张景煜;;从外汇市场微观结构视角看中央银行入市交易效果[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8 林欣;;试论新兴市场国家央行对其外汇市场的干预[J];海南金融;2006年11期
9 潘宏胜;;官方外汇干预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06期
10 管华雨,张晓田;论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冲销政策[J];金融研究;200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德功;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65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76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