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国家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模式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09-14 19:02
   本论文从我国当前重开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切入,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最行之有效的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为背景,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通过对我国已开展的资产证券化试点经验以及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助学贷款的曲折历史沿革的阐述,在国际视野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模式与实践机理进行全面的论述,着重分析中国特色的国家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构建理论、实施流程和基本功能。 论文按照资产证券化等相关理论,探讨资产证券化运作模式及在我国的实践,回顾了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从理论的角度和现实的层面,论证国家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利弊分析)和可行性,探索了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的模式构建的几个关键要素:(1)国家助学贷款的特点。即国家公益性、信贷资产性、贷款人群体特殊性、未来现金流可预测性、贷款人信用建设的集中强化性、中外助学贷款的可比性。(2)有效的贷款回收管理体系。从中央、省、地、县各级教育资助管理部门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职责,借鉴美国助学贷款回收机构的经验,构建市场化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机构。(3)发起人和投资人的行为约束。论述国家助学贷款在满足发起人需求和发行约束方面有三大优势,以及在金融市场中吸引各方面机构投资者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4)发行场所约束。(5)国家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运作流程设计。 考虑到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尚处于规划阶段以及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用了静态现金流折现法,通过对资本资产模型中的β设定不同的理论值,分析在不同风险情况下,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产品的定价水平。 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的相关建议:(1)完善相关政策、法律和制度体系。(2)规范助学贷款发放标准化管理。(3)理顺以金融机构为核心的信息披露制度。(4)完善我国高校学生还款模式。(5)防范国家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风险。(6)完善资产证券化信用的模式和制度。本文借国家“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在实现全国学生管理信息化方面的运行机制和基本内容为坚实证据,论述了国家助学贷款的贷款人“第一个人生信用”的可控性,是国家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核心之一。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F832.51;F832.4
【部分图文】:

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资助,国学,发展报告


图 1.1 2006-2011 年全国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人数资料来源: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2 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图 1.2 2006-2011 年全国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金额136.46113.5793.5765.9679.0769.27

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资助,国学,发展报告


8图 1.2 2006-2011 年全国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金额资料来源: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2 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1.3 相关范畴的界定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已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针对家庭困难的高校学生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此类考生录取后,可先经学校专设的

现金流,资产证券化,管理框架


图 2.1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现金流管理框架资料来源: 根据“2.1.2 资产支持证券的交易结构(2)现金流管理”整理而得再次,现金流的归集与支付。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现金流的归集与券化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现金流的归集主要有两种方式:现金流直项计划账户和由资产管理机构负责现金流归集。两种现金流归集方式见图 2.2。在完成现金流归集后,将进入现金流支付环节。资产证券化付方法主要有累计返还、平均返还、过手还本等支付顺序。在现金流键要做好现金流进入监管账户以及专项计划账户的时间安排,尤其是约情形时,现金流该如何实现以最短的时间保证现金流安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国庆,曾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障碍及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楼建波;刘燕;;论信托型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法律逻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安·玛莉;美国助学贷款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4 叶凌风;香港资产证券化的经验借鉴[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王亦平;;美国“次债”危机对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制度的启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张颖康;;美国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2期

7 叶庆国;助学贷款证券化研究[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8 孙奉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思考与路径选择[J];财经研究;2001年09期

9 张颖;;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问题浅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齐殿伟,董晓平,李华;日韩资产证券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玄;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其防范[D];南京大学;2011年

2 廖茂忠;学生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陈建国;国家助学贷款相关主体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宋飞琼;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18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818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b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