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832.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
1.2.1 核心概念界定
1.2.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与结构
1.4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1.5 农村非正规金融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
1.5.1 小农命题:经典理论与当代现实
1.5.2 对小农性质的进一步思考
1.5.3 小农命题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研究
第二章 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问题的文献综述
2.1 国内学者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理论研究
2.1.1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
2.1.2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
2.1.3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研究
2.1.4. 基于经济社会学视角的研究
2.1.5 基于管制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2.1.6 评论
2.2 国内学者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实证研究
2.2.1 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若干特征化事实的考察
2.2.2 对农村非正规借贷运行特征的考察
2.2.3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规模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2.2.4 评论
2.3 国外学者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研究
2.3.1 农村非正规金融:生发逻辑、规模测度及功能
2.3.2 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微观机理的研究
2.3.3 政府干预主义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影响
2.3.4 评论
第三章 融资需求、农村金融供给与农户融资偏好
3.1 中国农户的融资需求
3.2 中国农村正规金融的供给
3.2.1 农村正规金融的总体概况
3.2.2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支农状况的具体考察
3.2.3 一个总括性评论
3.3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供给状况
3.3.1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不同形态
3.3.2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规模测度
3.4 农户偏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动因: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3.4.1 农村金融市场上微观主体借贷行为的逻辑
3.4.2 基于Straub模型分析农户缘何偏好农村非正规金融
3.4.3 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证据及命题的进一步引申
3.4.4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逻辑
4.1 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政策背景及其转向
4.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强金融管制策略(1952~1978年)
4.1.2 转型期的金融抑制政策(1979~2002年)
4.1.3 金融抑制政策的松动与金融"新政"的实施(2003~2010年)
4.2 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动因、推力与阻力
4.2.1 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内在动因
4.2.2 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外部推力: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
4.2.3 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阻力: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
4.3 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中的合法化约束
第五章 农村民间借贷契约的私人治理机制
5.1 农村民间借贷契约治理的微观机理
5.1.1 内涵界定
5.1.2 民间借贷契约治理的信息传递机制与村庄信任机制
5.1.3 民间借贷契约治理的动态博弈过程
5.1.4 民间借贷契约治理的灵活担保机制及强道德约束
5.1.5 一个总结性评论
5.2 外部冲击对农村借贷契约治理机理的影响
5.3 民间借贷契约治理的进一步剖析:以合会为例
第六章 农村非正规金融助推农户收入增长的计量分析
6.1 农村非正规金融经济增长效应的理论分析及相关假说
6.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6.3 对关键变量的处理
6.4 计量分析
6.4.1 平稳性检验
6.4.2 格兰杰因果检验
6.4.3 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
6.5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业产值的贡献测度
6.6 小结
第七章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案例研究:自中国经验观察
7.1 产权界定、市场禁入与农村非正规金融:由方兴钱庄兴衰引发的思考
7.1.1 基于方兴钱庄个案的考察与思考
7.1.2 农村非正规金融缘何屡禁不止:基于产权理论的经济解释
7.1.3 对金融市场禁入政策松动的一个新解释
7.1.4 产权再界定、租值耗散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外部性
7.1.5 小结
7.2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中的文化因素:来自项东村的个案研究
7.2.1 文化塑造制度演进的机理分析
7.2.2 地方亚文化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演化:基于浙江项东村的个案考察
7.2.3 小结
7.3 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创新的另一种方式:以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兴衰为例
7.3.1 已有研究回顾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7.3.2 基于新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分析
7.3.3 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创新中的政治博弈
7.3.4 关于农村合作基金会兴衰(1984-1999)的案例探讨
7.3.5 小结
7.4 农村非正规金融转型中的制度创新:以富平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7.4.1 对富平小额贷款公司的个案考察
7.4.2 农村非正规金融向农村正规金融的嬗变
7.4.3 富平模式的可持续性及经验启示
7.4.4 小结
7.5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金融"新政"的响应:基于2个村的个案研究
7.5.1 由金融"新政"引发的问题
7.5.2 两个村建构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故事
7.5.3 农村资金互助社合法化的"悖论":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解释
7.5.4 破解"悖论"之策
7.5.5 小结
第八章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现实取向
8.1 引言
8.2 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必要性
8.3 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约束条件
8.4 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动力因素
8.5 中国的实践与外部经验借鉴
8.6 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模式选择
8.7 政策建议
第九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1 主要结论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宗宝;;闽南标会[J];百姓;2006年04期
2 孙永波,陈柳钦;论金融制度创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曾学文;王辰华;吕忠伟;;农户的金融需求与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唐任伍;赵国钦;杨焕城;;中国农民“干多得少”的制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舒廷飞;中国金融制度的创新与发展[J];商业研究;2004年02期
6 高发;;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02期
7 刘安祺,邹虎,刘道荣;西部县域金融制度的创新与发展[J];财经科学;2003年06期
8 李延敏;;不同类型农户借贷行为特征[J];财经科学;2008年07期
9 张德志;周向阳;陈莎;;首家资金互助社两周年回顾[J];银行家;2009年07期
10 谢勇模;;是市场准入,还是计划准入?——全国11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背景调查[J];银行家;2009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士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张晓艳;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邵传林;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8年
2 郭梅亮;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变迁[D];西北大学;2009年
3 唐微;吉林省民间借贷利率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林子;当代中国农村背景下的合会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48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848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