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发展民营小额贷款公司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0-10-22 10:35
   在经历了30年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经历了金融危机的震荡之后,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推进,我国又面临着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提升工业化、现代化水平,以及全面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任务,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这一过程中,“三农”的整体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需要得到着重关注和解决。我国农村在我国30年的高速发展中,由于现实条件和种种制度安排等不利条件,发展滞后,矛盾重重,想要继续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农村金融支撑缺失和农业产业化程度过低成为问题之重。我国农村发展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而由于产能过剩、投资环境不利等一系列问题,城市中却存量大量的闲散资金和组织架构以及管理经验等各类富余生产要素,如果能够因势利导,依托现代金融和生产组织,将城市中过剩的生产要素和农村市场进行衔接,形成农业产业和金融发展的新形式,其形成的巨大产能与效益将不可估量。小额贷款公司和社会企业是国内外在扶助和解决农民生存,农村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的良好经验组织。文章第一部分,在重申我国“三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之后,指出了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制度性瓶颈所在,即农村金融支撑和有效农业生产组织的缺失;第二部分,介绍和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针对农村发展而形成的各类金融及社会企业形式,以期得到经验和启示;并总结当前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育发展情况,为下一步鼓励和引导其大力发展进行现实和理论的铺垫;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得出我国“三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必须走农业产业和农村金融共同发展、相互支撑的路子;第四部分,提出现实发展建议,即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并鼓励其持续关注国计民生的发展,将自我盈利和社会责任相结合,将来进一步向民间金融发展,为激活我国农村、以及城市投融资渠道作出贡献,为开创我国金融业及经济结构新局面提供支撑。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320;F832.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深化认识"三农"问题
    二、继续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
    三、"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中制度瓶颈
第一章 目前我国农村中的融投资现状
    第一节 尤努斯"格莱珉"银行的经验
    第二节 目前我国农村融投资现状和农村金融力量的培育
        一、目前我国农村融投资现状
        二、农村金融力量的培育
    第三节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经验小结及制约因素
        一、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经验总体介绍
        二、小额贷款公司典型运作介绍——以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第二章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制度创新的思考
    第一节 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关系
    第二节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制度创新
        一、目前我国的两种农村地区生产组织——农户经营的两种选择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共同利益构成多方主体合作的基础
第三章 推动新的经济组织发展,完善新农村建设中融投资渠道
    第一节 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三农"市场
        一、组建民营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导向
        二、组建民营小额贷款公司的优势所在
    第二节 民营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
    第三节 推进发展民营小额贷款公司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国才;;“三农”问题研究要有新的理论生长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阿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制度创新互动[J];北方经济;2008年20期

3 金麟根;杨云聪;张聪;;破解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难题[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4 鲍旺虎;谭晶荣;;赊欠经营——农业企业作为信用中介的研究[J];财贸研究;2005年06期

5 张银;李燕萍;;农民人力资本、农民学习及其绩效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02期

6 张维平;;论提高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马丽华;鲍静海;王建国;;促进县域小额贷款公司持续发展的对策[J];经济导刊;2010年01期

8 冷建飞;;农业企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10期

9 牛若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观察和评论[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03期

10 姜长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2851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851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8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