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
【学位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F124.3;F83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难点、创新点和不足
1.3.1 难点
1.3.2 创新点
1.3.3 不足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技术转移、技术溢出、技术传播
2.1.2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和一些相关概念的区分
2.1.3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关于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2.2 国外关于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实证研究综述
2.2.3 国内关于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和逆向技术溢出的数理模型研究综述
2.2.4 国内关于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发生机制研究综述
2.2.5 国内关于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综述
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3 中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和现状
3.1 中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
3.2 中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3.2.1 中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3.2.2 部分中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投资项目
4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条件、动因分析
4.1 必要性分析
4.2 条件分析
4.2.1 寡头市场特征和古诺模型适用条件分析
4.2.2 寡头技术溢出控制行为的博弈分析
4.3 动因分析
4.3.1 东道国子公司获得技术溢出条件下厂商动机、行为分析
4.3.2 母公司通过东道国子公司获得技术溢出条件下厂商动机、行为分析
4.3.3 母公司在国内向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溢出的乘数效应
4.3.4 政府在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
4.4 小结
5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机制—技术获取阶段企业层次子机制
5.1 内部技术转移机制
5.2 外围研发剥离机制
5.3 并购研发资源获得机制
5.4 合资与联盟的资源整合机制
5.5 人力资本价值激励增值机制
5.6 海外人力资源利用机制
5.7 收益反馈机制
5.8 时区差导致研发任务接力机制
5.9 小结
6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机制—技术获取阶段产业层次子机制
6.1 竞争效应机制
6.1.1 模仿追随机制
6.1.2 竞争压力促进机制
6.2 从上下游企业获得技术溢出机制
6.3 中间产品和技术购买便利和成本节约机制
6.4 最终消费者作用机制
6.4.1 最终消费者作用机制的研究意义
6.4.2 最终消费者作用机制的实例
6.4.3 使最终消费者作用机制更好发挥作用的建议
6.5 小结
7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机制—技术获取阶段国家层次子机制
7.1 东道国宏观环境作用机制
7.2 东道国政府政策作用机制
7.2.1 国家层面政策作用机制
7.2.2 地方政府层面政策作用机制
7.3 投资母国政府激励机制
7.4 政府直接促成产学研合作作用机制
7.5 产业间作用机制
7.6 产业集群利用机制
7.7 文化碰撞激发机制
7.8 小结
8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实证研究
8.1 企业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实证—以中兴通讯对外直接投资为例
8.2 国家层面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实证
8.2.1 实证思路
8.2.2 实证过程
8.2.3 结论
8.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技术进步效应实证
8.3.1 数据
8.3.2 模型选择和实证过程
8.3.3 单位根各检验和协整检验
8.3.4 小结
8.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国内影响因素分析
9 促进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效应的建议
9.1 政府层面的建议
9.1.1 深化“走出去”指导思想
9.1.2 做好信息搜集和其他服务工作
9.1.3 简化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审批手续
9.1.4 加强对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资金上的支持
9.1.5 提高对通过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所获得技术的吸收能力
9.1.6 其他措施
9.2 企业层面的建议
9.2.1 确定合适的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地
9.2.2 选择合适的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进入方式
9.2.3 明确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项目运营中的学习对象
9.2.4 建立和完善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
9.2.5 提高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技术进步效应的其他措施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学位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华;;技术动因、制度调节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2 胡小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技术逆向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求索;2015年01期
3 董有德;孟醒;;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国内企业创新能力——基于我国分价值链数据的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09期
4 潘素昆;郑乔云;;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5 李有;;我国逆向获取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出口贸易抑或外向对外直接投资[J];当代财经;2013年12期
6 陈强;刘海峰;李建昌;余文璨;;中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3年11期
7 黄颖;;发达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技术获取型投资的特征比较[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22期
8 刘宏;秦蕾;;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05期
9 薛云建;周开拓;谢钰敏;;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路径研究[J];企业研究;2013年09期
10 祁春凌;黄晓玲;樊瑛;;技术寻求、对华技术出口限制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动机[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郑永杰;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促进资源型地区技术进步的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李述晟;制度视角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3 郭娟;中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与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崔昊;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母国技术进步[D];南开大学;2012年
5 翟伟峰;技术溢出条件下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授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6 吴建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江东;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升级: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白洁;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卓敏;持续追赶模型与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79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879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