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影响研究(1840-1938)
发布时间:2020-12-09 06:01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重大改革,采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回顾汇改十年来的人民币汇率变动,总体呈单边上涨态势,汇率的变动引发学术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有关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相关研究。然而,无论是经济史还是金融史,以近代中国汇率问题为对象的研究却相当匮乏,更没有学者专门探讨近代中国汇率制度变迁的相关内容。实际上,近代中国不仅有汇率问题,更有因汇率问题出现的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却有惊人的相像。研究近代中国本土出现过的汇率制度,从其运行、变迁及影响方面总结经验与教训,对完善当代人民币汇率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尝试系统梳理近代中国汇率制度变迁的过程及不同汇率制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间范围为1840-1938年(以1935年11月为界,此前为浮动汇率制时期,此后为固定汇率制时期)。旨在通过这一研究,一方面还原近代中国汇率制度发展历史的本来面貌,填补学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不足,并搜集整理近代中国汇率史料与数据,进行数据单位的校对与统一,为以后学者的相关研究贡献力量。另一方面期望以史为鉴,总结近代中国汇率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值人民币...
【文章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章 近代中国汇率制度产生的国内外背景
第一节 近代中国汇率制度产生的国内背景
第二节 近代中国汇率制度产生的国际背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汇率下跌期的近代中国浮动汇率制及其影响(1840-1931)
第一节 近代中国浮动汇率制的开端
第二节 中国浮动汇率制的表现
第三节 中国白银货币对外汇率波动的原因
第四节 浮动汇率制对中国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汇率上涨期的近代中国浮动汇率制及其影响(1931-1935.11)
第一节 近代中国浮动汇率制表现的变化
第二节 中国白银货币对外汇率波动的原因
第三节 浮动汇率制对中国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近代中国固定汇率制的出现及其影响(1935.11-1938)
第一节 固定汇率制的开端及运行
第二节 固定汇率制时期的汇率水平
第三节 固定汇率制运行阶段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丰富银行间外汇市场主体结构[J]. 孙杰. 中国金融. 2014(23)
[2]美国金本位制兴衰史(下)[J]. 乔治·塞尔金,胡修修. 金融市场研究. 2013(12)
[3]美国金本位制兴衰史(上)[J]. 乔治·塞尔金,胡修修. 金融市场研究. 2013(11)
[4]购买力平价法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运用初探[J]. 王玉茹,王哲.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1(03)
[5]中国清末民初银本位下的汇率浮动:影响和启示[J]. 王信. 国际金融研究. 2011(02)
[6]货币、货币化与萧条时期的货币供给——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走出困局回顾[J]. 杜恂诚. 财经研究. 2009(03)
[7]浮动本位兑换、双重汇率与中国经济:1870—1900[J]. 管汉晖. 经济研究. 2008(08)
[8]开埠初期上海的国际贸易与汇兑[J]. 宋佩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9]不和谐音:货币紊乱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民生[J]. 贺水金. 社会科学. 2008(05)
[10]1930年代初中国海关金单位制度的建立述论[J]. 吴景平,龚辉. 史学月刊. 2007(10)
博士论文
[1]近代中国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影响(1800-1935)[D]. 习永凯.河北师范大学 2012
[2]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萧条影响下的中资银行业研究[D]. 代春霞.南开大学 2012
[3]白银危机与中国币制改革[D]. 李爱.华东师范大学 2005
[4]抗战前期上海外汇市场研究(1937.7—1941.12)[D]. 宋佩玉.复旦大学 2004
[5]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D]. 戴建兵.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国民政府法币改革中的外汇问题[D]. 刘院丽.广西师范大学 2007
[2]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农业生产[D]. 李林.河北大学 2005
[3]清末银价变动研究(1901—1911)[D]. 蒋立场.苏州大学 2004
[4]民国前期(1912年—1927年)中国货币制度研究[D]. 王利中.新疆大学 2003
[5]1840—1911年中国货币制度研究[D]. 宋佩玉.新疆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06399
【文章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章 近代中国汇率制度产生的国内外背景
第一节 近代中国汇率制度产生的国内背景
第二节 近代中国汇率制度产生的国际背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汇率下跌期的近代中国浮动汇率制及其影响(1840-1931)
第一节 近代中国浮动汇率制的开端
第二节 中国浮动汇率制的表现
第三节 中国白银货币对外汇率波动的原因
第四节 浮动汇率制对中国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汇率上涨期的近代中国浮动汇率制及其影响(1931-1935.11)
第一节 近代中国浮动汇率制表现的变化
第二节 中国白银货币对外汇率波动的原因
第三节 浮动汇率制对中国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近代中国固定汇率制的出现及其影响(1935.11-1938)
第一节 固定汇率制的开端及运行
第二节 固定汇率制时期的汇率水平
第三节 固定汇率制运行阶段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丰富银行间外汇市场主体结构[J]. 孙杰. 中国金融. 2014(23)
[2]美国金本位制兴衰史(下)[J]. 乔治·塞尔金,胡修修. 金融市场研究. 2013(12)
[3]美国金本位制兴衰史(上)[J]. 乔治·塞尔金,胡修修. 金融市场研究. 2013(11)
[4]购买力平价法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运用初探[J]. 王玉茹,王哲.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1(03)
[5]中国清末民初银本位下的汇率浮动:影响和启示[J]. 王信. 国际金融研究. 2011(02)
[6]货币、货币化与萧条时期的货币供给——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走出困局回顾[J]. 杜恂诚. 财经研究. 2009(03)
[7]浮动本位兑换、双重汇率与中国经济:1870—1900[J]. 管汉晖. 经济研究. 2008(08)
[8]开埠初期上海的国际贸易与汇兑[J]. 宋佩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9]不和谐音:货币紊乱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民生[J]. 贺水金. 社会科学. 2008(05)
[10]1930年代初中国海关金单位制度的建立述论[J]. 吴景平,龚辉. 史学月刊. 2007(10)
博士论文
[1]近代中国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影响(1800-1935)[D]. 习永凯.河北师范大学 2012
[2]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萧条影响下的中资银行业研究[D]. 代春霞.南开大学 2012
[3]白银危机与中国币制改革[D]. 李爱.华东师范大学 2005
[4]抗战前期上海外汇市场研究(1937.7—1941.12)[D]. 宋佩玉.复旦大学 2004
[5]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D]. 戴建兵.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国民政府法币改革中的外汇问题[D]. 刘院丽.广西师范大学 2007
[2]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农业生产[D]. 李林.河北大学 2005
[3]清末银价变动研究(1901—1911)[D]. 蒋立场.苏州大学 2004
[4]民国前期(1912年—1927年)中国货币制度研究[D]. 王利中.新疆大学 2003
[5]1840—1911年中国货币制度研究[D]. 宋佩玉.新疆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06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906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