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率提升、外汇储备累积与经常账户失衡
发布时间:2020-12-14 12:26
在动态一般均衡的模型框架下,本文考察了我国中间品厂商生产率上升及央行意愿外汇储备水平增加对经常账户失衡的影响。通过模拟分析发现,随着我国中间品厂商生产率的上升,我国贸易余额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几乎保持不变,并没有产生持续的动态变化,并且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差;相反地,随着我国央行意愿外汇储备水平的增加,我国贸易余额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出现了持续的动态变化,同时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因此,相对于生产率的提升,我国央行意愿外汇储备增加更能解释我国持续的贸易顺差及外汇储备累积。
【文章来源】:经济问题探索. 2019年12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我国外汇储备、经常账户占GDP的比重
好地反映实际数据的变化趋势。从我国外汇储备占GDP比重的图形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动态变化非常接近。而且从表3可知,我国外汇储备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相关系数高达0.976,且模拟数据的标准差与实际数据的标准差也非常接近。因此,我国外汇储备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拟合程度相当好。从我国货币余额占GDP比重的图形中可以看到,其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在1995-2000年之间呈现相反的动态变化;在2000-2014年间,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变化趋势相同;但是由表3可以知道,我国货币余额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相关系数仅为0.213,说明货币余额模拟数据对实际数据的动态变化反映较差。从我国贸易余额占GDP比重的图形中可以看到,我国贸易余额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在1995-2001年期间与实际数据的动态变化较为一致;从表3可以看到,我国贸易余额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475,这表明模拟数据对实际数据的动态变化描述一般。最后,在我国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的图形中,我国经常账户余额的模拟数据在1995-2005年期间与实际数据的动态变化非常相似;但是在2005-2014年期间,模拟数据对实际数据的动态变化刻画较差;而且由表3可知,我国经常账户余额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553,这说明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在总体上拟合得一般。(二)我国生产率上升
为了解释我国生产率上升的模拟结果,首先需要解释我国生产率上升的冲击传导机制(4)。当我国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上升时,其边际成本会下降,当期能调价的中间品厂商会制定较低的价格,从而使得我国贸易品的价格随之下降,导致我国贸易条件出现恶化。一方面,由于我国贸易品与外国贸易品存在替代性,随着我国贸易品价格的下降,我国家庭对外国贸易品的需求会随之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生产率的上升,家庭单位的工资和资本收入会增加,则我国家庭对外国贸易品的需求会上升。在模型的校准中,由于收入效应要大于替代效应,因此我国家庭单位对外国贸易品的需求会增加。尽管我国家庭对外国贸易品的需求增加,但是外国对我国贸易品的需求增加得更多。因此,在模型校准中我国的贸易余额会增加,进而使得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也上升,这样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随之上升。在模拟的过程中,假设我国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水平具有AR(1)的性质。在完全预期的情形下,计算冲击项的值,接着将其值输入到模型中。在2014年之后,假设我国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水平每年以0.01(即生产率水平的自回归系数为0.99)的速度返回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图3表示我国中间品厂商生产率上升的效应。从我国消费占GDP比重的图形中可以看到,我国消费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几乎成完全相反的状态,且由表3可知,我国消费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897,表明此时模拟数据完全不能反映实际数据的变动趋势。从我国投资占GDP比重的图形中可以看到,我国投资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在1995-2002年间处于缓慢上升的状态,然后在2002-2014年间处于缓慢下降的变动趋势;同模拟数据相比,我国投资占GDP比重的实际数据在1995-2000年间处于下降的趋势,然后在2000-2014年间呈现上升的趋势;由表3可知,我国投资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89,表明我国投资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拟合程度非常差。在我国外汇储备占GDP比重的图形中,我国中间品厂商生产率上升并没有让模拟数据出现动态变化,而是维持在0.1的水平上不变;另外,由表3可知,我国外汇储备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709。同时,在我国贸易余额及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的图形中,我们同样看到中间品厂商生产率冲击并没有让模拟数据产生动态变化,其模拟数据基本上维持在0的附近;我国贸易余额及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1和0.407,且模拟数据的标准差为0.002。因此,我国贸易余额及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对实际数据的动态趋势刻画较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常账户失衡:来自中国的视角[J]. 周政宁,史新鹭. 经济问题探索. 2017(03)
[2]金融结构与经常账户失衡研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研究[J]. 曹强,虞文美. 国际贸易问题. 2016(03)
[3]人口结构是怎样影响经常账户不平衡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工具变量的经验证据[J]. 李兵,任远. 经济研究. 2015(10)
[4]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 杨汝岱. 经济研究. 2015(02)
[5]金融摩擦、银行净资产与国际经济危机传导——基于多部门DSGE模型分析[J]. 康立,龚六堂. 经济研究. 2014(05)
[6]金融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J]. 张伟进,方振瑞. 南开经济研究. 2013(05)
[7]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J]. 梅冬州,龚六堂. 经济研究. 2011(11)
[8]技术创新能力、金融市场效率与外部经济失衡[J]. 张若雪,袁志刚. 金融研究. 2010(12)
[9]人口因素如何挑起外贸失衡:现象描述、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J]. 杨继军. 国际贸易问题. 2010(11)
[10]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J]. 徐建炜,姚洋. 世界经济. 2010(03)
本文编号:2916406
【文章来源】:经济问题探索. 2019年12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我国外汇储备、经常账户占GDP的比重
好地反映实际数据的变化趋势。从我国外汇储备占GDP比重的图形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动态变化非常接近。而且从表3可知,我国外汇储备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相关系数高达0.976,且模拟数据的标准差与实际数据的标准差也非常接近。因此,我国外汇储备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拟合程度相当好。从我国货币余额占GDP比重的图形中可以看到,其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在1995-2000年之间呈现相反的动态变化;在2000-2014年间,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变化趋势相同;但是由表3可以知道,我国货币余额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相关系数仅为0.213,说明货币余额模拟数据对实际数据的动态变化反映较差。从我国贸易余额占GDP比重的图形中可以看到,我国贸易余额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在1995-2001年期间与实际数据的动态变化较为一致;从表3可以看到,我国贸易余额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475,这表明模拟数据对实际数据的动态变化描述一般。最后,在我国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的图形中,我国经常账户余额的模拟数据在1995-2005年期间与实际数据的动态变化非常相似;但是在2005-2014年期间,模拟数据对实际数据的动态变化刻画较差;而且由表3可知,我国经常账户余额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553,这说明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在总体上拟合得一般。(二)我国生产率上升
为了解释我国生产率上升的模拟结果,首先需要解释我国生产率上升的冲击传导机制(4)。当我国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上升时,其边际成本会下降,当期能调价的中间品厂商会制定较低的价格,从而使得我国贸易品的价格随之下降,导致我国贸易条件出现恶化。一方面,由于我国贸易品与外国贸易品存在替代性,随着我国贸易品价格的下降,我国家庭对外国贸易品的需求会随之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生产率的上升,家庭单位的工资和资本收入会增加,则我国家庭对外国贸易品的需求会上升。在模型的校准中,由于收入效应要大于替代效应,因此我国家庭单位对外国贸易品的需求会增加。尽管我国家庭对外国贸易品的需求增加,但是外国对我国贸易品的需求增加得更多。因此,在模型校准中我国的贸易余额会增加,进而使得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也上升,这样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随之上升。在模拟的过程中,假设我国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水平具有AR(1)的性质。在完全预期的情形下,计算冲击项的值,接着将其值输入到模型中。在2014年之后,假设我国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水平每年以0.01(即生产率水平的自回归系数为0.99)的速度返回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图3表示我国中间品厂商生产率上升的效应。从我国消费占GDP比重的图形中可以看到,我国消费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几乎成完全相反的状态,且由表3可知,我国消费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897,表明此时模拟数据完全不能反映实际数据的变动趋势。从我国投资占GDP比重的图形中可以看到,我国投资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在1995-2002年间处于缓慢上升的状态,然后在2002-2014年间处于缓慢下降的变动趋势;同模拟数据相比,我国投资占GDP比重的实际数据在1995-2000年间处于下降的趋势,然后在2000-2014年间呈现上升的趋势;由表3可知,我国投资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89,表明我国投资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拟合程度非常差。在我国外汇储备占GDP比重的图形中,我国中间品厂商生产率上升并没有让模拟数据出现动态变化,而是维持在0.1的水平上不变;另外,由表3可知,我国外汇储备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709。同时,在我国贸易余额及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的图形中,我们同样看到中间品厂商生产率冲击并没有让模拟数据产生动态变化,其模拟数据基本上维持在0的附近;我国贸易余额及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1和0.407,且模拟数据的标准差为0.002。因此,我国贸易余额及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的模拟数据对实际数据的动态趋势刻画较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常账户失衡:来自中国的视角[J]. 周政宁,史新鹭. 经济问题探索. 2017(03)
[2]金融结构与经常账户失衡研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研究[J]. 曹强,虞文美. 国际贸易问题. 2016(03)
[3]人口结构是怎样影响经常账户不平衡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工具变量的经验证据[J]. 李兵,任远. 经济研究. 2015(10)
[4]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 杨汝岱. 经济研究. 2015(02)
[5]金融摩擦、银行净资产与国际经济危机传导——基于多部门DSGE模型分析[J]. 康立,龚六堂. 经济研究. 2014(05)
[6]金融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J]. 张伟进,方振瑞. 南开经济研究. 2013(05)
[7]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J]. 梅冬州,龚六堂. 经济研究. 2011(11)
[8]技术创新能力、金融市场效率与外部经济失衡[J]. 张若雪,袁志刚. 金融研究. 2010(12)
[9]人口因素如何挑起外贸失衡:现象描述、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J]. 杨继军. 国际贸易问题. 2010(11)
[10]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J]. 徐建炜,姚洋. 世界经济. 2010(03)
本文编号:2916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916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