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信息披露违法退市制度的市场反应
本文关键词:重大信息披露违法退市制度的市场反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如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证券市场“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证券监管部门在2014年改革并完善了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2014年修订的退市制度(简称“新退市制度”)中明确提出,如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并且在行政处罚书中被认定构成重大违法行为,或因信息披露违法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后法院做出有罪判决,公司将被强制退市。“新退市制度”施行后,涉嫌信息披露违法的上市公司将会面临更严格的行政处罚。对于重大信息披露违规者,证券交易所甚至会强制终止其股票的上市交易。上市公司一旦被强制退出市场,上市公司的股票停止交易,流动性丧失,投资者将会遭受巨大的损失,终止上市的股票也很难再恢复上市。随着“新退市制度”的推出和施行,市场能否及时识别并对存在信息披露违法退市风险的涉案公司做出反应,新制度能否实现监管部门预期的监管目标等都是本文将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以2003年以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或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应用事件研究法对相关公告发布引起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分析相关信息抵达市场以后股票价格的变动,即超额收益率来考察市场反应和监管部门的监管效果。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在退市制度改革前后市场对立案调查公告的反应,发现市场对上市公司立案公告这一信息都做出了负反应,且退市制度改革后的市场负向反应显著大于退市制度改革前的负反应。重大信息披露违法退市制度推出后,市场对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即存在信息披露违法强制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产生了显著的负反应。实证还发现,公告日的市场反应主要发生在事件日t=0和t=1这两个交易日。2015年3月28日,博元投资(600656)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被证监会移送公安机关。博元投资成为“新退市制度”生效以来,因重大违法而进入强制退市程序的首家上市公司。在“新退市制度”被有效执行后,市场对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也产生了显著负反应。市场的负反应也表明了证券监管机构监管处罚的有效性和“威慑力”。此外,本文还探索性的考察了公司财务状况及公司治理信息对市场反应截面差异的潜在作用,实证证明,在面对模糊的立案公告信息时,市场会参考涉案公司最近年度披露的相关信息做出反应,且市场反应与财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信息披露违法 退市 立案公告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D922.287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1 引言8-15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8-11
- 1.1.1 选题背景8-9
- 1.1.2 选题意义9-11
- 1.2 研究思路11-12
- 1.2.1 研究方法11
- 1.2.2 研究内容11-12
- 1.3 文章创新和不足12-15
- 1.3.1 研究创新12-13
- 1.3.2 文章不足13-15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15-22
- 2.1 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相关文献回顾15-18
- 2.1.1 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15-16
- 2.1.2 处罚公告市场反应差异的影响因素16-17
- 2.1.3 立案公告的市场反应17-18
- 2.2 证券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及其效果的相关文献回顾18-19
- 2.3 信息披露违规的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回顾19-22
- 2.3.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内部影响因素20-21
- 2.3.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外部影响因素21-22
- 3 制度背景与假设提出22-33
- 3.1 制度背景介绍22-27
- 3.1.1 我国退市制度的演进历程22-24
- 3.1.2 “新退市制度”的修订和实施24-26
- 3.1.3 重大信息披露违法退市制度26-27
- 3.2 假设的提出27-33
- 3.2.1 重大信息披露违法退市制度的市场反应分析与假设提出27-30
- 3.2.2 信息披露违规市场反应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假设提出30-33
- 4 研究设计33-41
-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33-34
- 4.2 变量及模型设计34-37
- 4.2.1 事件研究法34-35
- 4.2.2 回归模型的建立35-37
- 4.3 描述性统计37-41
- 5 实证结果与分析41-50
- 5.1 立案公告日附近的市场反应:新制度前后的对比41-44
- 5.2 《退市意见》出台,市场对被立案调查公司的反应44-45
- 5.3 首例重大违法公司退市,市场对被立案调查公司的反应45-46
- 5.4 市场反应差异的潜在影响因素分析46-48
- 5.5 稳健性检验48-50
- 6 研究结论及政策意见50-53
- 6.1 研究结论50
- 6.2 政策意见及对投资者的建议50-53
- 附录53-54
- 参考文献54-58
- 后记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怡欣;;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视角[J];学理论;2012年23期
2 蒲涛;;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J];学理论;2012年23期
3 王佐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退市制度?[J];证券法苑;2012年02期
4 项雪平;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J];河北法学;2004年03期
5 钱卫清;;司法救济缺失拷问退市制度[J];董事会;2012年06期
6 ;财经[J];当代兵团;2013年01期
7 陆澍敏;;退市长油的最后一天[J];新民周刊;2014年23期
8 彭兴庭;;光退不行[J];百姓;2005年12期
9 邓子欣;;从“重大违法行为”条款浅思退市制度顶层设计[J];证券法苑;2013年02期
10 刘祥龙;李杨;;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1年3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鑫;退市制度旨在激励上市公司真实重组[N];证券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朱宝琛;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重大违法公司将被强制退市[N];证券日报;2014年
3 择远;三大亮点为新版退市制度集“赞”[N];证券日报;2014年
4 董少鹏;健全退市制度的关键是破除“股市福利”[N];证券日报;2014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乔妼东;“新版”退市制度或实现三大作用[N];证券日报;2014年
6 闫树庆 付泽民;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财务指标有完善空间[N];中国税务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李超;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启动[N];中国证券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于萍;退市制度改革助A股“大浪淘沙”[N];中国证券报;2014年
9 早报记者 忻尚伦;新退市制度健全强制退市体系[N];东方早报;2014年
10 赵晓辉 张辛欣 华晔迪;退市制度怎避“中国式尴尬”[N];国际商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钰慧;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3年
2 孙巧芬;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刘艳琴;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李想;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文文;主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燕;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完善[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7 余路遥;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付丽丽;论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再造[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9 郑素娟;论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10 汪寒寒;中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重大信息披露违法退市制度的市场反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98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