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周期波动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2 17:47
本文采用分层动态因子模型提取全球金融周期和中国经济周期,构建溢出模型,实证检验了全球金融周期波动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先行于中国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溢出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的波动对中国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具体来说,全球的房价、利率、宏观杠杆和总资本流动周期都显著影响中国经济,这种溢出效应存在明显时滞,且全球宏观杠杆周期对中国经济周期的溢出效应最大。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研究. 2019,(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六个全球金融因子资料来源:作者整理,下同A、中国经济因子B、全球经济因子
2019·11国际金融研究①此处没有分析振幅,是因为提取因子时变量均经过标准化处理。因子和中国经济因子(见图2)。对中国的产出、消费和投资进行方差分解,全球经济因子对三个经济变量的平均方差贡献率很小,只有1.88%,而中国经济因子对三个经济变量的平均方差贡献率较大,为57.89%,这说明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中国经济因子。(二)全球金融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的特征分析参照现有文献的标准做法,利用Christiano&Fitzgerald(2003)提出的BP滤波提取周期波动要素。对于周期滤波参数的选择,样本时间长度只有20年,中周期滤波会过滤掉过多信息,因此,选择短周期进行分析,其滤波参数下限设定为四个季度,上限设定为32个季度。表3展示了滤波提取的波峰与波谷、扩张期与收缩期、周期长度等特征①。综合表3及各因子的具体波动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基本结论。第一,六个全球金融因子的波峰基本上领先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峰1—4个季度不等,且全球金融周期的波峰与金融危机密切相关:2007年各全球金融因子达到波峰,随后,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第二,六个全球金融因子的周期长度各不相同。其中,全球总资本流动、利率还有股价周期长度比中国经济因子短,而全球房价、信贷和宏观杠杆的周期长度比中国经济因子长。第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都处于下行阶段,伴随着全球金融收缩阶段的中国经济下降幅度更大,衰退更严重。接下来,本文检验六个全球金融因子与中国经济因子之间的周期一致性,依据Harding&Pagan(2002)定义的周期一致性指数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I^=1/T∑Tt=1SitSjt+∑Tt=1(1-Sit)(1-Sjt∑∑)。其中,当表3全
2019·11国际金融研究图4六个全球金融因子的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波动的方差贡献率注:图中展示的是六个全球金融因子的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变量的方差贡献率。模型一为各全球金融因子通过中国经济因子溢出到中国经济;模型二为各全球金融因子通过全球经济因子溢出到中国经济。图3中国经济因子与全球金融因子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变量的方差贡献率对比注:图中展示是中国经济因子和全球金融因子的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变量的方差贡献率。A产出B消费C投资A产出B消费C投资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一模型二中国经济因子溢出效应中国经济因子溢出效应中国经济因子溢出效应如表9所示,六个全球金融因子对中国三个经济变量都存在溢出效应:对产出的方差贡献率为3.34%~36.97%;对消费的方差贡献率为1.63%~18.01%;对投资的方差贡献率为2.17%~24.04%。这表明,全球金融周期波动对中国经济变量的波动有一定解释力,全球金融周期确实对中国经济存在溢出效应。且模型一(通过中国经济因子)的溢出效应明显大于模型二(通过全球经济因子),例如,全球房价因子对中国产出的方差贡献率,模型一为11.35%,模型二为0.94%,表明全球金融周期的波动主要通过中国经济因子溢出到中国的产出、消费和投资。六个全球金融因子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差别较大,全球宏观杠杆因子对中国产出的方差贡献率达36.97%,而全球总资本流动因子对中国产出的方差贡献率只有3.34%。为更直观地展示全球金融周期冲击对中国产出、消费和投资波动的不同影响,根据表9,绘制图3和图4。图3对比了中国经济因子和全球金融因子的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变量波动的方差贡献率。图4对比了六个全球金融因子波动对中国产出、消费和投资的方差贡献率。如图3所示,中国经济因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金融周期趋同性研究[J]. 陈晓莉,张方华. 国际金融研究. 2017(11)
[2]理解中国的金融周期:理论、测算与分析[J]. 范小云,袁梦怡,肖立晟. 国际金融研究. 2017(01)
[3]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 马勇,冯心悦,田拓. 国际金融研究. 2016(10)
本文编号:3059675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研究. 2019,(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六个全球金融因子资料来源:作者整理,下同A、中国经济因子B、全球经济因子
2019·11国际金融研究①此处没有分析振幅,是因为提取因子时变量均经过标准化处理。因子和中国经济因子(见图2)。对中国的产出、消费和投资进行方差分解,全球经济因子对三个经济变量的平均方差贡献率很小,只有1.88%,而中国经济因子对三个经济变量的平均方差贡献率较大,为57.89%,这说明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中国经济因子。(二)全球金融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的特征分析参照现有文献的标准做法,利用Christiano&Fitzgerald(2003)提出的BP滤波提取周期波动要素。对于周期滤波参数的选择,样本时间长度只有20年,中周期滤波会过滤掉过多信息,因此,选择短周期进行分析,其滤波参数下限设定为四个季度,上限设定为32个季度。表3展示了滤波提取的波峰与波谷、扩张期与收缩期、周期长度等特征①。综合表3及各因子的具体波动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基本结论。第一,六个全球金融因子的波峰基本上领先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峰1—4个季度不等,且全球金融周期的波峰与金融危机密切相关:2007年各全球金融因子达到波峰,随后,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第二,六个全球金融因子的周期长度各不相同。其中,全球总资本流动、利率还有股价周期长度比中国经济因子短,而全球房价、信贷和宏观杠杆的周期长度比中国经济因子长。第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都处于下行阶段,伴随着全球金融收缩阶段的中国经济下降幅度更大,衰退更严重。接下来,本文检验六个全球金融因子与中国经济因子之间的周期一致性,依据Harding&Pagan(2002)定义的周期一致性指数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I^=1/T∑Tt=1SitSjt+∑Tt=1(1-Sit)(1-Sjt∑∑)。其中,当表3全
2019·11国际金融研究图4六个全球金融因子的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波动的方差贡献率注:图中展示的是六个全球金融因子的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变量的方差贡献率。模型一为各全球金融因子通过中国经济因子溢出到中国经济;模型二为各全球金融因子通过全球经济因子溢出到中国经济。图3中国经济因子与全球金融因子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变量的方差贡献率对比注:图中展示是中国经济因子和全球金融因子的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变量的方差贡献率。A产出B消费C投资A产出B消费C投资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一模型二中国经济因子溢出效应中国经济因子溢出效应中国经济因子溢出效应如表9所示,六个全球金融因子对中国三个经济变量都存在溢出效应:对产出的方差贡献率为3.34%~36.97%;对消费的方差贡献率为1.63%~18.01%;对投资的方差贡献率为2.17%~24.04%。这表明,全球金融周期波动对中国经济变量的波动有一定解释力,全球金融周期确实对中国经济存在溢出效应。且模型一(通过中国经济因子)的溢出效应明显大于模型二(通过全球经济因子),例如,全球房价因子对中国产出的方差贡献率,模型一为11.35%,模型二为0.94%,表明全球金融周期的波动主要通过中国经济因子溢出到中国的产出、消费和投资。六个全球金融因子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差别较大,全球宏观杠杆因子对中国产出的方差贡献率达36.97%,而全球总资本流动因子对中国产出的方差贡献率只有3.34%。为更直观地展示全球金融周期冲击对中国产出、消费和投资波动的不同影响,根据表9,绘制图3和图4。图3对比了中国经济因子和全球金融因子的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变量波动的方差贡献率。图4对比了六个全球金融因子波动对中国产出、消费和投资的方差贡献率。如图3所示,中国经济因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金融周期趋同性研究[J]. 陈晓莉,张方华. 国际金融研究. 2017(11)
[2]理解中国的金融周期:理论、测算与分析[J]. 范小云,袁梦怡,肖立晟. 国际金融研究. 2017(01)
[3]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 马勇,冯心悦,田拓. 国际金融研究. 2016(10)
本文编号:3059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059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