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中国外债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9 05: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用外债的规模迅速扩大,外债的使用对我国扩大资本积累,加快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外债规模的快速增长,国家的偿债压力也在加大,同时我国外债的结构也不甚合理,目前的短期外债余额占外债总余额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国际公认警戒线,国际商业贷款占外债总额的比例也高达70%,外债风险逐渐显现。国际上由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引发的债务危机问题有很多,希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9年10月,希腊的新政府宣布其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7%和113%,这一比值远远高于欧元区的规定,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连续下调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国际金融市场随之大幅动荡,希腊债务危机正式爆发,并拉开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序幕。这更加促使我们必需越来越重视自身主权外债风险控制,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外债风险进行防范和化解,从而保障国家财政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外债不仅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而且更是财政问题。它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以国家的财政作为担保的一种信用方式,它能够帮助国家的财政调整经济发展。我国所借用的外债包括主权外债和非主权外债两部分,这两部分中无论是统借...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意义
        0.2.1 现实意义
        0.2.2 理论意义
    0.3 国内外研究综述
        0.3.1 国外的理论发展
        0.3.2 国内的理论发展
    0.4 研究内容及框架
        0.4.1 研究内容
        0.4.2 研究框架
    0.5 研究方法和创新、不足之处
1 外债风险的相关理论
    1.1 外债与财政风险的关系
        1.1.1 外债的定义
        1.1.2 外债导致财政风险的途径
        1.1.3 外债与财政风险的关系
    1.2 外债风险的经济学理论
        1.2.1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外债风险理论
        1.2.2 德国早期的外债风险理论
        1.2.3 美国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外债风险理论
2 中国外债风险现状分析
    2.1 中国外债的规模风险
        2.1.1 总体规模
        2.1.2 负债率分析
        2.1.3 债务率分析
        2.1.4 偿债率分析
        2.1.5 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率
    2.2 中国外债的结构风险
        2.2.1 来源结构
        2.2.2 利率结构
        2.2.3 币种结构
        2.2.4 期限结构
    2.3 中国地方政府主权外债风险概述
        2.3.1 地方政府主权外债风险定义
        2.3.2 地方政府主权外债风险分析
3 我国外债风险产生的原因
    3.1 隐性外债风险的存在
        3.1.1 隐性外债的定义
        3.1.2 隐性外债存在的原因
    3.2 外债结构不合理
        3.2.1 来源结构不合理
        3.2.2 利率结构不合理
        3.2.3 币种结构不合理
        3.2.4 期限结构不合理
    3.3 外债使用效率低引发偿还风险
        3.3.1 外债使用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3.3.2 外债使用效益低下的原因
    3.4 外债管理体制不健全
4 国外控制外债风险借鉴
    4.1 俄罗斯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4.1.1 俄罗斯债务危机的产生的原因
        4.1.2 俄罗斯解决债务危机的对策
        4.1.3 我国对俄罗斯债务危机的借鉴
    4.2 希腊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4.2.1 希腊债务危机的产生的原因
        4.2.2 希腊解决债务危机的对策
        4.2.3 我国对希腊债务危机的借鉴
5 控制我国外债风险对策
    5.1 加强隐性外债管理
    5.2 优化外债的结构
        5.2.1 使外债来源广泛化
        5.2.2 合理控制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比例
        5.2.3 注重外债币种调整和多样化
        5.2.4 控制期限结构中短期外债的规模
    5.3 提高外债的使用效益
    5.4 完善外债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072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072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d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