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关系研究——基于“互联网+”视角
发布时间:2021-05-28 12:18
基于"互联网+"视角,建立耦合协调模型研究各省2013—2017年"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金融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系统的协同发展趋势,并通过面板随机效应模型探寻科技、金融创新的耦合协调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部省市各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高于中西部,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也更为显著。
【文章来源】:管理现代化. 2019,3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引 言
二、理论框架与模型选取
(一)理论框架
(二)模型选取
三、指标构建与数据来源
四、实证分析
(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1.耦合协调性时间分布
2.耦合协调性空间分布
(二)“金融创新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分析
1.耦合协调性时间分布
2.耦合协调性空间分布
(三)“科技创新金融创新”耦合协调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
五、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群体动力学视角下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 刘湘云,韦施威,刘兆庆. 科技管理研究. 2018(15)
[2]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J]. 陈德余,汤勇刚,张绍合. 科技管理研究. 2018(15)
[3]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作用和机制[J]. 尚勇敏,曾刚. 地理研究. 2017(12)
[4]区域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的实证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 徐晔,陶长琪,丁晖. 科研管理. 2015(04)
[5]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能力与转型关系的实证分析[J]. 李赟鹏,武毓涵. 经济问题. 2015(04)
[6]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与实证[J]. 李媛媛,金浩,张玉苗. 经济问题探索. 2015(03)
[7]熵值法中无量纲化方法优良标准的探讨[J]. 朱喜安,魏国栋. 统计与决策. 2015(02)
[8]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J]. 巴吾尔江,董彦斌,孙慧,张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12)
[9]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中一个新命题的论证[J]. 黄继忠. 经济管理. 2002(04)
[10]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 周叔莲,王伟光. 管理世界. 2001(05)
本文编号:3208165
【文章来源】:管理现代化. 2019,3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引 言
二、理论框架与模型选取
(一)理论框架
(二)模型选取
三、指标构建与数据来源
四、实证分析
(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1.耦合协调性时间分布
2.耦合协调性空间分布
(二)“金融创新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分析
1.耦合协调性时间分布
2.耦合协调性空间分布
(三)“科技创新金融创新”耦合协调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
五、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群体动力学视角下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 刘湘云,韦施威,刘兆庆. 科技管理研究. 2018(15)
[2]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J]. 陈德余,汤勇刚,张绍合. 科技管理研究. 2018(15)
[3]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作用和机制[J]. 尚勇敏,曾刚. 地理研究. 2017(12)
[4]区域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的实证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 徐晔,陶长琪,丁晖. 科研管理. 2015(04)
[5]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能力与转型关系的实证分析[J]. 李赟鹏,武毓涵. 经济问题. 2015(04)
[6]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与实证[J]. 李媛媛,金浩,张玉苗. 经济问题探索. 2015(03)
[7]熵值法中无量纲化方法优良标准的探讨[J]. 朱喜安,魏国栋. 统计与决策. 2015(02)
[8]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J]. 巴吾尔江,董彦斌,孙慧,张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12)
[9]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中一个新命题的论证[J]. 黄继忠. 经济管理. 2002(04)
[10]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 周叔莲,王伟光. 管理世界. 2001(05)
本文编号:3208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20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