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关于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07:00

  本文关键词:关于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商业银行一直以来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与创新,盈利性不再是银行追逐的唯一目标,流动性在日常经营中显示出了越来越强的重要性,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生命线。一旦流动性出现问题,银行将不能足额应对客户的提现需求、贷款需求以及其他现金需求,继而出现流动性或支付危机,这将严重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同时也会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和冲击,甚至会引起银行业危机乃至诱发金融危机。近年来,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与投向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的管束,然而企业的资金需求却一直比较旺盛,影子银行灵活的投资方向,较为宽松的监管环境使得影子银行规模迅速扩大,以致近乎呈现井喷式状态发展,在满足社会融资需求,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方面发挥了其独特、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尚不发达的金融市场、尚未完善的金融制度以及当下所采用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使得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存在缺陷,在发挥自身融资功能的同时也增加了我国银行体系的风险和脆弱性,加剧了银行资金的错配问题,提高了对银行超额准备金等需求,从而减少了银行可用资金,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降低。过去的研究大多是研究外部宏观经济因素、货币政策因素以及银行内部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所产生的影响,涉及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国内基本上没有,缺乏比较完善的理论,这为本论文的构建提供了发展空间。鉴于目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业务种类、形式多种多样,所以无法非常精确的计量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再加上不同的业务模式会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产生不同的影响,限于论文的篇幅,也无法一一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论述,因此本论文以主要的影子银行模式为代表来进行论述,研究其发展如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影响。本论文从理论层面定性的角度和实证层次定量的角度两方面来分析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论文分五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整篇论文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内容和方法以及本论文存在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相关理论概述,包括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界定、评估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影子银行的界定、推动因素与特征。第三部分首先以银行理财、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票据、信托贷款、民间融资为代表详细论述了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然后从理论层次探讨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如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产生影响。第四部分采用VAR方法构建模型,选取2006年1月到2015年3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子银行是否对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影响,实证包括指标选取、数据处理、实证检验、结论等。第五部分根据上述实证分析提出合理性的政策建议。这不仅会使我们更清晰的认知与判断我国的影子银行及其影响,从而客观、公平、公正的看待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还能为监管当局建立健全影子银行监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乃至从更高的角度去优化金融创新环境等。该研究对提高商业银行内部流动性管理与控制也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能够提高银行体系管理,降低银行经营成本,进而维护银行信誉。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影子银行的发展加剧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期限错配及存款的波动性和短期性,降低了银行的平均债务期限,增加了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客户提款需求和到期支付需求,使银行可用资金减少,流动性降低。事实上,影子银行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但是影响效果较弱,因此总体来看,影子银行的发展降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关键词】:影子银行 商业银行流动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1.2.1 影子银行研究现状9-13
  • 1.2.2 商业银行流行性研究现状13-14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4-15
  • 1.3.1 研究内容14-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4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15-17
  • 1.4.1 创新之处15-16
  • 1.4.2 不足之处16-17
  • 2 相关理论概述17-28
  • 2.1 商业银行流动性理论17-23
  • 2.1.1 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界定17
  • 2.1.2 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评估17-18
  • 2.1.3 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因素18-23
  • 2.2 影子银行相关理论23-28
  • 2.2.1 影子银行的界定23-24
  • 2.2.2 影子银行的推动因素24-25
  • 2.2.3 影子银行的特征25-28
  • 3 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分析28-37
  • 3.1 影子银行的现状28-33
  • 3.1.1 银行理财28-29
  • 3.1.2 委托贷款29-30
  • 3.1.3 未贴现银行票据30-31
  • 3.1.4 信托贷款31-33
  • 3.1.5 民间融资33
  • 3.2 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分析33-37
  • 3.2.1 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客户提款需求增加34
  • 3.2.2 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到期支付需求增加34-35
  • 3.2.3 商业银行体系期限错配加剧35-37
  • 4 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37-49
  • 4.1 模型与变量选取37-41
  • 4.1.1 VAR模型37-38
  • 4.1.2 变量选取38-41
  • 4.2 数据处理41
  • 4.3 实证检验41-49
  • 4.3.1 影子银行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影响41-45
  • 4.3.2 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的影响45-49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49-54
  • 5.1 论文结论49-50
  • 5.2 相关政策建议50-54
  • 5.2.1 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51-52
  • 5.2.2 强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控制52-54
  • 参考文献54-58
  • 后记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瑞义;郭颖峰;;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根源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04期

2 巴曙松;袁平;任杰;韩丽;李辉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纵横;2007年21期

3 牛锡明;;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国金融;2008年11期

4 戴铭华;易政;;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10期

5 杜岳;;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象的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1期

6 曾小军,张三波;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理论[J];经济学动态;1995年04期

7 沈敏;;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J];时代金融;2013年33期

8 邓启峰;;新形势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变化和政策建议[J];管理观察;2013年30期

9 周南;;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童频,丁之锁;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特征及其制度背景[J];经济研究;2000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鹏飞;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能力急需加强[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2 夏志琼;重塑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N];证券时报;2013年

3 栗志纲;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管理[N];金融时报;2000年

4 黄庭钧;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大[N];经理日报;2007年

5 周萃;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面临考验[N];金融时报;2008年

6 记者 周芬棉;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不低于100%[N];法制日报;2013年

7 建设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 宋彦勇 辽宁省建设银行投资银行部 温晓卓;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及最新理论进展[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8 ;找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着力点[N];上海金融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夏青;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应于2018年底前达100%[N];证券日报;2014年

10 记者 周萃;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2018年年底前应达100%[N];金融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林阳;基于期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定价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杨文泽;商业银行流动性建模、预测与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楼铭铭;商业银行流动性层次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龙;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常思;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冯瑞;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环境和制度原因及对策[D];苏州大学;2008年

4 严光贤;中国现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分析及理论建构[D];复旦大学;2008年

5 韩上鉴;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D];浙江大学;2007年

6 褚英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D];吉林大学;2009年

7 侯薇薇;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8 高鹏;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探讨[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9 曹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迎梅;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27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d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