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的发展与治理:从信息不对称到数据不对称
发布时间:2021-08-27 23:25
数字金融的逻辑起点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严重的治理与监管问题。数字金融在缓解传统的信息不对称的同时又引致了严重的数据不对称,表现在数据规模和质量的不对称、数据技术的不对称、数据管理的不对称、数据效用的不对称、数据外部性的不对称、数据监管的不对称。与信息不对称相比,数据不对称是基础层面的不对称,对市场主体的影响显得更为深刻。数字金融平台具有"数据垄断"的优势,而普通金融消费者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要治理数字普惠金融的数据不对称,需要采取加快制定完善的数据法律法规、强化金融数据平台的治理与监管、开发政府实时监管技术平台、构建数字普惠金融适当性服务体系等措施。
【文章来源】: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9,(1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数据与信息及其不对称
(二)传统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特征
(三)数字金融的演进及信息不对称特征
三、数字金融数据不对称的表现
(一)金融数据规模和质量的不对称
(二)金融数据技术的不对称
(三)金融数据管理的不对称
(四)金融数据效用的不对称
(五)金融数据外部性的不对称
(六)金融数据监管的不对称
四、数字金融数据不对称的特征
(一)数据不对称是基础层面的不对称
(二)金融数据信号传递的链条更长更复杂
(三)金融大数据公司在数据不对称关系中往往形成金融数据垄断
(四)普通金融消费者在数据不对称关系中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
(五)金融数据不对称的治理难度更大
五、数字金融数据不对称的治理
(一)加快制定数据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强化金融数据平台的治理与监管
(三)政府监管部门开发实时监管的技术平台
(四)构建数字金融适当性服务的风险管控体系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众筹投资风险研究[J]. 刘宇,金升平. 管理现代化. 2018(05)
[2]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J]. 黄益平,黄卓. 经济学(季刊). 2018(04)
[3]数字普惠金融的机会与风险[J]. 黄益平. 新金融. 2017(08)
[4]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J]. 吕家进. 清华金融评论. 2016(12)
[5]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背景、框架和展望[J]. 孙天琦. 清华金融评论. 2016(12)
[6]大数据风控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J]. 巴曙松,侯畅,唐时达.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6(02)
[7]大数据经济、数据成本与企业边界[J]. 涂永前,徐晋,郭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5(05)
[8]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J]. 谢平,邹传伟,刘海二. 金融研究. 2015(08)
[9]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思考[J]. 李继尊. 管理世界. 2015(07)
[10]数据科学兴起及其与信息科学的关联[J]. 叶鹰,马费成. 情报学报. 2015 (06)
博士论文
[1]P2P网络借贷投资者的信息识别与行为偏差[D]. 李梦然.清华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67307
【文章来源】: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9,(1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数据与信息及其不对称
(二)传统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特征
(三)数字金融的演进及信息不对称特征
三、数字金融数据不对称的表现
(一)金融数据规模和质量的不对称
(二)金融数据技术的不对称
(三)金融数据管理的不对称
(四)金融数据效用的不对称
(五)金融数据外部性的不对称
(六)金融数据监管的不对称
四、数字金融数据不对称的特征
(一)数据不对称是基础层面的不对称
(二)金融数据信号传递的链条更长更复杂
(三)金融大数据公司在数据不对称关系中往往形成金融数据垄断
(四)普通金融消费者在数据不对称关系中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
(五)金融数据不对称的治理难度更大
五、数字金融数据不对称的治理
(一)加快制定数据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强化金融数据平台的治理与监管
(三)政府监管部门开发实时监管的技术平台
(四)构建数字金融适当性服务的风险管控体系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众筹投资风险研究[J]. 刘宇,金升平. 管理现代化. 2018(05)
[2]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J]. 黄益平,黄卓. 经济学(季刊). 2018(04)
[3]数字普惠金融的机会与风险[J]. 黄益平. 新金融. 2017(08)
[4]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J]. 吕家进. 清华金融评论. 2016(12)
[5]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背景、框架和展望[J]. 孙天琦. 清华金融评论. 2016(12)
[6]大数据风控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J]. 巴曙松,侯畅,唐时达.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6(02)
[7]大数据经济、数据成本与企业边界[J]. 涂永前,徐晋,郭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5(05)
[8]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J]. 谢平,邹传伟,刘海二. 金融研究. 2015(08)
[9]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思考[J]. 李继尊. 管理世界. 2015(07)
[10]数据科学兴起及其与信息科学的关联[J]. 叶鹰,马费成. 情报学报. 2015 (06)
博士论文
[1]P2P网络借贷投资者的信息识别与行为偏差[D]. 李梦然.清华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67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367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