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欺诈法律防治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2 15:38
贷款欺诈是一种不公平的资源配置现象,对市场经济秩序和国家金融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法律控制。然而传统的法学理论对反贷款欺诈的系统研究较少,未能从全局的角度系统认识反贷款欺诈工作。对反贷款欺诈而言,传统理论所关注的事后责任追究制度也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事前预防机制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将努力构建完善的反贷款欺诈法律框架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贷款欺诈的学理分析,为论文开展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为贷款欺诈的现状及危害分析;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详细考察贷款欺诈生成机理的基础上,论述了具体制度的构建。具体而言:第一章首先对贷款欺诈的概念作了界定,然后对贷款欺诈进行了相关分析,具体从贷款欺诈的主体和时间范围两方面开展,指出贷款欺诈中的欺诈人不仅仅是借款人,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可能是借贷关系之外的第三人,如银行工作人员、中介服务机构等;从时间范围看,贷款欺诈行为可发生在从贷前审查到贷后管理整个过程之中。第二章为贷款欺诈的现状及危害分析,指出贷款欺诈目前在我国大量存在并且手段隐蔽复杂,其中内外相互串通、利用虚假财务报表是贷款欺诈的...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贷款欺诈的基本含义
第一节 “欺诈”的界定
一、欺诈的主观方面
二、欺诈的客观方面
第二节 贷款欺诈的概念界定
一、贷款欺诈的主体
二、贷款欺诈发生的时间范围
第二章 贷款欺诈的现状及其危害
第一节 贷款欺诈的现状
一、贷款欺诈行为普遍存在
二、贷款欺诈手段日益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化
第二节 贷款欺诈的危害
一、贷款欺诈的危害具有较强的连锁性
二、贷款欺诈危害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 贷款欺诈的生成机理
第一节 贷款欺诈行为发生的一般理论
一、行为动机和行为决意
二、贷款欺诈行为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决意
第二节 贷款欺诈生成机理四要素的具体分析
一、贷款欺诈成本分析
二、贷款欺诈收益与损失分析
三、贷款欺诈机会
四、贷款欺诈人人格扭曲
第四章 贷款欺诈法律防治制度的具体分析
第一节 贷款欺诈法律防治的一般思路
第二节 借款人信息获取法律制度
一、借款人信息告知法律制度
二、政府信息公开与贷款欺诈防治
三、企业、个人征信法律制度建设
第三节 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制度
一、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制度的理论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制度对于贷款欺诈防治的意义
三、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具体方式
第四节 贷款欺诈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一、贷款职责的分散行使
二、贷款工作人员尽职制度
三、商业银行内部贷款监督审计制度
第五节 贷款欺诈法律责任制度
一、贷款欺诈的刑事法律责任
二、贷款欺诈的行政法律责任
三、贷款欺诈的民事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银行贷款业务的刑法保护——对刑法第193条贷款诈骗罪的分析[J]. 籍清华. 中国商界(上半月). 2010(06)
[2]强化隐性贷款风险管理初探[J]. 张建江.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5)
[3]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及我国的法律应对[J]. 王宝杰. 政治与法律. 2009(06)
[4]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法制现状及其完善[J]. 胡晓红. 法学. 2009(05)
[5]论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启示[J]. 徐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12)
[6]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问题[J]. 张小明,刘皖.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7(01)
[7]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学思考[J]. 周海泉,贺小亮.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8]对齐齐哈尔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以金融生态的理念考察我市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和谐发展问题[J]. 金守恒. 理论观察. 2006(01)
[9]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的国际接轨[J]. 杨霞,崔兵,周强. 湖北社会科学. 2005(11)
[10]法治: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必由之路[J]. 盛清才.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6)
本文编号:3403998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贷款欺诈的基本含义
第一节 “欺诈”的界定
一、欺诈的主观方面
二、欺诈的客观方面
第二节 贷款欺诈的概念界定
一、贷款欺诈的主体
二、贷款欺诈发生的时间范围
第二章 贷款欺诈的现状及其危害
第一节 贷款欺诈的现状
一、贷款欺诈行为普遍存在
二、贷款欺诈手段日益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化
第二节 贷款欺诈的危害
一、贷款欺诈的危害具有较强的连锁性
二、贷款欺诈危害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 贷款欺诈的生成机理
第一节 贷款欺诈行为发生的一般理论
一、行为动机和行为决意
二、贷款欺诈行为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决意
第二节 贷款欺诈生成机理四要素的具体分析
一、贷款欺诈成本分析
二、贷款欺诈收益与损失分析
三、贷款欺诈机会
四、贷款欺诈人人格扭曲
第四章 贷款欺诈法律防治制度的具体分析
第一节 贷款欺诈法律防治的一般思路
第二节 借款人信息获取法律制度
一、借款人信息告知法律制度
二、政府信息公开与贷款欺诈防治
三、企业、个人征信法律制度建设
第三节 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制度
一、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制度的理论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制度对于贷款欺诈防治的意义
三、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具体方式
第四节 贷款欺诈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一、贷款职责的分散行使
二、贷款工作人员尽职制度
三、商业银行内部贷款监督审计制度
第五节 贷款欺诈法律责任制度
一、贷款欺诈的刑事法律责任
二、贷款欺诈的行政法律责任
三、贷款欺诈的民事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银行贷款业务的刑法保护——对刑法第193条贷款诈骗罪的分析[J]. 籍清华. 中国商界(上半月). 2010(06)
[2]强化隐性贷款风险管理初探[J]. 张建江.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5)
[3]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及我国的法律应对[J]. 王宝杰. 政治与法律. 2009(06)
[4]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法制现状及其完善[J]. 胡晓红. 法学. 2009(05)
[5]论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启示[J]. 徐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12)
[6]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问题[J]. 张小明,刘皖.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7(01)
[7]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学思考[J]. 周海泉,贺小亮.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8]对齐齐哈尔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以金融生态的理念考察我市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和谐发展问题[J]. 金守恒. 理论观察. 2006(01)
[9]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的国际接轨[J]. 杨霞,崔兵,周强. 湖北社会科学. 2005(11)
[10]法治: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必由之路[J]. 盛清才.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6)
本文编号:3403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403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