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1-11-23 08:26
  我国农村长期处于金融抑制的状态,如何改革现有农村金融体制、实现金融服务经济的功能回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合作金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一百六十余年,至今仍被证明是作为“弱势群体”解决发展资金困局行之有效的金融形式。合作金融的新实践在我国已经浮出水面,本文致力于对我国合作金融体系的构建问题做出一些新的探索。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的特征、现有主要机构金融供给的状况,通过实证分析证实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低效率,接着运用信息经济学原理对供求矛盾的原因进行了现实剖析,认为现有外生性金融制度安排服务“三农”难以解决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资本风险大等问题,然后结合合作金融基本原则,从社会特征的角度分析认为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具有特殊性,同时以国内外合作金融实践经验为例证,得出我国发展合作金融不仅必要,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具备完全的可行性,随后提出了以资金互助社为载体,社内全要素合作、社间一体化合作等多重合作制为原则,构建合作金融体系的具体设计方案。作为新的改革尝试,新型合作金融体系构建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文章就此进行了思考,提出完善法律制度、转变监管模式、创新支持方式等政...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构建


全文框架图

正规金融,农村,略图,体系


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性”原则相悖。3.2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如图3一1,我国当前农村提供金融供给服务的正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有政策性的农业发展银行、商业性的农业银行、“合作制”的农村信用社以及新组建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06年“金融新政”以来设立的新型金融机构,现有这些机构的资金供给状况如何本节将分别从总体和结构式上讨论其服务现状。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队~一商业金融~~~~-~一一一一~一一一,\\\,\\\_一奋4,中国农业发展银行V农村信用社匕竺竺竺/\万一哀丽亚薪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图3一1当前农村正规金融体系略图3.2.1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总体分析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覆盖面分析

总产出,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抑制


李东东东东东系李家象吕吕年份户叫,-尸叫,~州,-叫尸.叫尸叫尸叫les州,~叫C勺口q图3一 21952一2008年全部金融机构支农力度与农村总产出贡献对比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2一2008),《中国统计年鉴》(1992一2008)《乡镇企业统计一年鉴》(1999一2008)历年数据计算而得,具体统计口径参见本文第三章实证研究部分说明。表面看来,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已成建国初的人为制度安排为主转变为当前的市场机制作用为主,但其根源仍在于农村金融被长期管制,导致农村金融资产严重匾乏、农户普遍出现“资金饥渴症”、金融创新活动受到极大限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属于供给主导型(谢平,2001,何志雄,200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个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框架——基于不同类型农户信贷需求的视角[J]. 王颂吉,白永秀.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2]试论新型农村资金合作体系的构建——基于演化博弈论的视角[J]. 萧松华,章裕峰.  南方金融. 2010(11)
[3]探索扶贫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展路径——对十堰地区扶贫资金互助社的调查报告[J]. 中国人民银行十堰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曹尚明,瞿嵘.  武汉金融. 2010(11)
[4]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外部条件调整研究[J]. 杨雅如.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5]政府行为、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王元凯.  商业时代. 2010(22)
[6]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调查[J]. 沈杰,马九杰.  经济纵横. 2010(06)
[7]金融“新政”背景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现实困境——基于2个村的个案研究[J]. 邵传林.  上海经济研究. 2010(06)
[8]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障碍[J]. 胡宗芳.  法制与社会. 2010(14)
[9]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资金互助制度分析[J]. 夏英,宋彦峰,濮梦琪.  农业经济问题. 2010(04)
[10]德、法、美、日合作金融组织制度比较及借鉴[J]. 鲍静海,吴丽华.  国际金融研究. 2010(04)

硕士论文
[1]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研究[D]. 肖宏.湖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13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513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8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