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运用市场化方式完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激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1 14:30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运用市场化方式完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激励机制,在充分发挥货币当局、金融监管部门、地方政府等各自作用的同时,尊重金融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合理利益诉求,通过一系列外在政策措施的引入,修正金融机构的利益目标函数和预算约束条件,让金融机构在修正后的决策框架下自主决策金融资源配置,使得金融机构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过程中也能够最优化自身利益,进而实现小微企业价值创造的最大化。为此,本文从完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激励机制的角度,重新检视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深入剖析运用市场化方式构建和完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激励机制的关键要点,并据此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分析:基于激励机制视角
    (一)陷入单纯从金融领域寻找解决金融问题方法的思维惯性,使得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效果不够理想
    (二)测度和评价小微企业融资状况的量化指标存在缺陷,导致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呈现断续性、跳跃式的特征
    (三)各个参与方利益目标难以协调、统一,导致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政策传导机制扭曲
    (四)金融风险与收益之间总体不匹配,导致金融机构主动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不强
    (五)对小微企业资信水平提升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措施“治标不治本”
    (六)科学、合理、高效地筛选服务对象的市场化机制建设比较滞后,导致金融资源在小微企业之间的配置效率不高
    (七)小微企业非必要性融资需求旺盛,导致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资源供需紧张程度加剧
二、完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激励机制的关键要点
    (一)从解决问题的思维来看,需要改变单纯从金融领域寻找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维惯性,从跨金融领域多个维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从评价指标来看,不仅要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状况,而且还要能够反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效率和实际价值创造情况
    (三)从运行机制来看,需要确保各个参与方的利益目标能够协调、一致,合力促进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得到有效缓解
    (四)从基本原则来看,需要引入政府力量解决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收益与风险总体不匹配的问题,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动性、可持续性
    (五)从核心内容来看,需要围绕提升小微企业资信水平,构建促进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体系
    (六)从关键支撑来看,需要完善金融服务对象的市场化筛选机制,让有限的金融资源优先配置到最值得支持的小微企业
    (七)从辅助支撑力来看,需要压缩小微企业非必要性融资需求,缓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需矛盾的紧张程度
三、构建和完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激励机制的若干建议
    (一)完善跨金融领域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完善反映小微企业融资状况的多元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三)完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多方利益目标的协调机制
    (四)完善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机制
    (五)完善以提升小微企业资信水平为核心的融资促进机制
    (六)完善筛选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目标群体的市场化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创新及风险防控[J]. 郑文莉,彭革,郑俊.  新金融. 2019(04)
[2]金融市场化是否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约束——基于新三板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J]. 戴祁临.  新金融. 2019(03)
[3]新兴融资方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有效性分析[J]. 薛菁.  经济体制改革. 2018(06)
[4]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机遇和新挑战[J]. 童道驰.  中国金融. 2018(22)
[5]网络融资VS银行信贷——演化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战略平衡[J]. 姚帏之,白杨,刘德胜.  投资研究. 2018(09)
[6]大数据与小微企业融资服务[J]. 宋军.  中国金融. 2018(16)
[7]小微企业债权融资困境[J]. 赵伟,王经绫.  中国金融. 2018(13)
[8]小微企业融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 胡美军.  金融监管研究. 2018(01)
[9]科创类小微企业融资路径[J]. 屈丽.  中国金融. 2017(24)
[10]小微企业融资与货币政策选择——基于贝叶斯DSGE模型的分析[J]. 陈鑫,彭俞超.  中国经济问题. 2017(06)



本文编号:3658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658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2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