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静悄悄的金融统计体系革命:意义、进展及中国的参与

发布时间:2017-07-01 07:26

  本文关键词:静悄悄的金融统计体系革命:意义、进展及中国的参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美、欧金融当局共同致力于整合微观金融数据体系,以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全球金融统计体系。在这场静悄悄的金融统计体系革命背后,是其金融监管理念、风险分析范式和方法的重大变革。新的微观金融统计体系主要包含金融机构识别、金融交易识剐以及金融产品识别三个方面,其中的金融机构识别即构建全球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LEI)系统的进展最快。以新金融数据平台为基础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代表了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方向,并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金融监管的国际标准。全球金融统计体系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有利有弊。现阶段,研究储备不足、业界参与度不高以及框架体系不顺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吉林大学美国研究所;
【关键词】金融统计体系 金融监管 宏观审慎 法人识别码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形成机理与监管研究”(项目批准号:13CJY1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Financial System Reform and Its Impact on Outward FDI of Private-owned Enterprises:A Research based on Firm-level Data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in Three Provinces of East China”(项目批准号:GZ943)的阶段性成果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国际金融理论创新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FRTD02)的资助
【分类号】:F831
【正文快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主旋律。在全球范围内,旨在加强金融监管的改革立法如美国的《多德一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和《巴塞尔协议in》先后获得通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声势浩大且力度空前的改革背后,一场有关金融数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史建平;高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研究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2 王达;;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及监管[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3 穆良平;张静春;;难以实现预期目标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基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5期

4 王达;;美国主导下的现行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演进、缺陷与重构[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10期

5 张健华;贾彦东;;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J];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6 王达;项卫星;;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进展:全球金融市场LEI系统的构建[J];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荣攀;;美国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与影响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06期

2 臧敦刚;;后危机时代保险业的宏观审慎监管[J];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12期

3 朱孟楠;叶芳;赵茜;王宇光;;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问题——基于最优资本监管模型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4 李佳;;美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运作及监管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5 毛泽盛;万亚兰;;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阈值效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1期

6 李成;李玉良;王婷;;宏观审慎监管视角的金融监管目标实现程度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1期

7 王晓;李佳;;金融稳定目标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一个文献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4期

8 钟燕;;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传导及监管分析[J];福建金融;2013年03期

9 李佳;;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监管研究——基于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视角[J];金融论坛;2013年05期

10 王达;;美国主导下的现行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演进、缺陷与重构[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庆麟;李家春;;FSB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之策[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波;金融开放的风险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白大范;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烽;中国开发性银行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4 李浩;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罗玉冰;宏观审慎管理理论及其中国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徐景;美国金融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王作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8 于蓓;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9 肖璞;后危机时代中国有效金融监管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10 高国华;基于系统性风险的银行资本监管及其宏观经济效应[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良颖;资本监管下银行资本与风险的调整[D];东华大学;2012年

2 潘昊;中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黄文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刘冬林;货币政策调控资产价格波动的先行指标体系构建分析[D];广东商学院;2012年

5 邱荣海;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的金融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陈蕊;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缪龙娇;我国商业银行逆周期资本监管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8 战宏;中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宋萍;后危机时代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法律框架的构建[D];兰州商学院;2013年

10 巩志强;构建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思考[D];山东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兆星;;国际银行监管改革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3期

2 巴曙松;王t熲

本文编号:505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505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d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