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金融协同支持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机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31 08:18

  本文关键词:金融协同支持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机理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二元格局 金融协同 区域金融


【摘要】:根据新地理经济学派的分析框架,区域经济演进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共同塑造了区域经济的空间格局。对于金融行业而言,由于其自身具有的信息属性,空间发展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相互拮抗,会形成"中心-外围"对立的二元格局。二元格局的存在有损于金融效率,不利于区域金融关系的协调,是区域金融发展的阻梗。金融协同发展是区域金融演进的特殊模式,是促进区域金融发展的新思路,对于打破金融行业空间二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金融协同促进区域金融发展的机理进行探讨,并针对京津冀区域的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京津冀地区金融发展现状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关键词】二元格局 金融协同 区域金融
【基金】: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研究”(编号:201502021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2.7;F127
【正文快照】: 一、金融行业发展的空间规律根据“新地理经济学派”的分析框架,行业的空间发展过程和均衡结果取决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应,运输成本以及行业特点三个方面。这对于金融行业也是适用的。因此,探讨区域金融现象及发展过程,必须从金融行业的特点出发。(一)金融行业的信息属性金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优平;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霖;;中国保险业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田霖;;区域金融的协调发展与短板效应探析[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3 张婧;沈玉芳;刘曙华;王能洲;马仁锋;;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实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5期

4 杨林;何春霞;陈芸;;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策略[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8年08期

5 杜朝运;林荫露;;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极化与金融协调研究[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6 李敏;;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区域性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J];北方经贸;2014年12期

7 王玉芳;马雪峰;;临夏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李艳;;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系统构建[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11期

9 田霖;;中国中部地区银行业协调发展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31期

10 田霖;;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融地理学探析与现实应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立忠;中国信托业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促进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田春雷;金融资源配置公平及其法律保障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张建军;农业信贷与保险互联对农户收入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4 苏建军;金融发展、分工与经济增长[D];西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梅英;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2 张婧;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何小文;兵团中小银行发展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4 胡晓敏;我国低利率政策对新疆经济的影响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5 周方蕾;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初探[D];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

6 孙林;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和谐的理论分析[D];兰州商学院;2008年

7 郭叶东;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及其成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8 李雪梅;我国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艾丽娜;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D];宁波大学;2012年

10 刘佳;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对信贷资金流动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康霖;要注重研究区域金融[J];财经科学;1995年04期

2 王爱俭;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理论框架[J];财经科学;2005年01期

3 郭纹廷,王文峰;金融发展失衡的区域性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4 殷孟波;贺向明;;区域资金渠道优化:理论与实证[J];财经科学;2006年06期

5 艾洪德,徐明圣,郭凯;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7期

6 李靖宇,于艳;东北区域金融业协调发展的现实论证[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7期

7 曹啸,吴军;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格兰杰检验和特征分析[J];财贸经济;2002年05期

8 王景武;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10期

9 张建政;王爽爽;;“高增长”下的“低发展”——东北区域金融发展特征的数据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10 李红松,田益祥;资本积累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窦尔翔;西部开发中的金融协调战略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 麦勇;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区域金融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3 荣先恒;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杨大鹏;金融体系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田霖;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吴翔江;中国金融结构研究与区域差异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胡亮;金融深化与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李海海;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敏;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张璐;中国区域间资本的流动性和流动效率实证分析(1979-2004)[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袁金芳;我国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4 冯占民;湖北省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正华;东北地区区域金融成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创刚;省际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承萍;和谐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及区域金融生态的改善[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张杨;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开忠;浅议京津冀区域发展[J];前线;2004年12期

2 窦宗军;宋辉;李彦彪;;京津冀区域及环京津地带产业现状及发展[J];中国统计;2006年09期

3 张向阳;党胜利;刘志峰;;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09年06期

4 马海龙;;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模式选择[J];城市;2010年07期

5 ;京津冀区域经济亟待一体化[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01期

6 毛其智;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4期

7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现状[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50期

8 李媛媛;孙文生;;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10期

9 杨连云;石亚碧;;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J];河北学刊;2006年04期

10 毛其智;;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桂荣;;关于构建制度化、常态化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的若干思考[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烁;李全起;;用系统论的观点谈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构建和发展[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文胜;;以京津冀区域合作为目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宋辉;;河北省与京津冀区域2010年产业发展对比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苏舰;王玢;赵霜;徐丽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平衡性分析——基于京津冀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卢卫;;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对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影响[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潘新颖;李南方;路紫;孙中伟;;意义、内容、思想与重点: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合作战略[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余冬根;;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分析[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余冬根;;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分析[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前言[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雷汉发;京津冀区域合作再提速[N];经济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朱竞若 孙秀艳 余荣华 李增辉;京津冀区域统筹治理大气[N];人民日报;2013年

3 记者 李巍;7月份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有所下降[N];河北日报;2014年

4 记者 李岩 通讯员 王庆连;我市企业尽享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便利[N];保定日报;2014年

5 孙占稳 沈东坡;京津冀区域合作研究全面启动[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6 徐飞鹏;加强交流合作共谋京津冀区域科学发展[N];北京日报;2007年

7 张魁兴;河北凸起是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关键[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8 记者 郭京泉;京津冀区域发展合作研究全面启动[N];廊坊日报;2006年

9 民宣;民进河北省委持续建言京津冀区域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于宛尼;北京奥运会期间京津冀区域内进京车辆进行强制性分流[N];工人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曼;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窦宗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俏;适应性治理视阈下京津冀府际合作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张晓璞;天津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3 梅如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4 刘蕴;京津冀区域产业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纪珊珊;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07年

6 李新华;京津冀区域经济中地方政府竞合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田静云;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张桂芳;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杨畅;京津冀区域科技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洋;京津冀区域合作的政府博弈与政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98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598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4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